書名: 常見肛腸疾病中醫特色護理作者名: 梅榮主編本章字數: 1224字更新時間: 2025-03-14 16:45:25
一、病史采集
正確的診斷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在醫學迅速發展、新的診斷技術不斷出現、精密儀器和新的實驗方法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病史通常是醫生所能獲得的最重要的信息,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完全有可能確診,或者至少可以為診斷提供依據。
(一)病史包括的具體內容
1.一般項目
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籍貫、住址、民族、職業、就診或入院日期時間、采集病史時間、病史陳述與可靠程度等。
2.主訴
是指患者感覺最明顯、最痛苦的主要癥狀或就診的主要原因,包括1個或2~3個主要癥狀或體征的發生及其經過的時間。記錄時文字常簡明扼要。
3.現病史
是指疾病發生、發展及其演變的全過程。包括起病情況、主要癥狀特點、病情的發展與演變、伴隨癥狀、治療經過等。
4.既往史
是指既往的健康狀況以及曾患疾病。尤其與現有疾病關聯的,應詳細詢問。急性傳染病、外傷、手術以及藥物或食物的過敏史是其重要內容。
5.個人史
即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情況、出生地、曾居住過的地區及居住時間、生活習慣、有無特殊嗜好,以及勞動職業等。
6.月經、婚姻、生育史
女性患者應詢問月經、婚姻、生育情況等。
7.家族史
了解直系親屬及近親的健康狀況。應特別注意有無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及可能與遺傳有關的疾病(如Crohn疾病)。
(二)直腸和結腸病史采集有關的主要癥狀
1.出血
要注意便血的形式,如是衛生紙上染血還是在便盆中發現血;出血的顏色是淡紅色、鮮紅色、紅褐色、黑色,或隱性出血;出血伴隨的癥狀如大便的性狀、疼痛、脫出、便頻、腹瀉、里急后重、血與大便是否相混等。通過其病史特點的采集,將對出血的原因有一個初步的確定,并可以指導選擇進一步檢查的方法。
2.疼痛
是肛腸疾病常見的癥狀之一,應注意疼痛出現的時間、部位、特點及其伴隨的癥狀。一般肛門、直腸周圍組織的感染性疼痛常出現在發熱之前;疼痛出現在腹部者要注意炎癥、痙攣或梗阻所致的不同特點;疼痛出現在肛門及其周圍者多見于血栓性外痔、嵌頓痔、肛裂、肛竇炎、肛周膿腫、腫瘤晚期對骶尾部組織的浸潤等。
3.排便情況
大便與肛腸疾病的關系密切,也是問診的重點之一。問診內容包括排便的性狀、次數、是否規律、通暢與否、與便血的關系及有無黏液膿血等。大便變細或變形,便意頻繁,規律紊亂,夾有膿血等,應首先考慮肛門直腸的癌變;老年人突發便如糞汁、里急后重、便意頻繁、肛門墜脹等,要考慮糞便嵌塞;排便規律改變,甚至腹瀉者,要高度重視有無結、直腸的占位病變。
4.肛門和肛周腫物
要注意詢問并檢查、記錄肛門和肛周腫物的生長時間、部位、色澤、質地、大小、原位還是脫出、可否復位、疼痛程度、有無波動、活動與否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
5.肛門分泌物
肛門的分泌物通常來自肛周皮膚、肛管或直腸,常污染內褲,可由先天性、病理性、醫源性、老年性等原因所致,并伴有肛門周圍的瘙癢或刺痛。患者常因肛門潮濕就診。檢查時要注意分析肛門潮濕伴隨的癥狀如反復腫痛、瘺管、增生性腫物、腫物脫出、是否繼發于其他系統病變如脊髓損傷造成的肛門閉合不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