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披肝瀝膽(上)
- 大唐:速請太子監國
- 雜牌大學生
- 2193字
- 2025-03-29 13:25:50
東宮,崇教殿。
殿內一老一少隨意而坐,沒了往日禮儀。
李承乾一言不發,今日之事讓其有種悵然若失之感,但這種感覺究竟來自何處,其尚未悟透。更為苦惱便是按照以往慣例,李世民均會將其留下,再奏對。今日并無此舉動,李承乾一時摸不透李世民之意,今日所議是否出現偏差。
李百藥見李承乾愁眉不展,心生不忍,道:“殿下,可是疑惑臣為何多此一舉?”
李承乾緘默不言,此事雖有疑惑,但并不是自身顧慮之處,李承乾自信李百藥不會行無智之舉,此舉必有深意。
沒待李承乾開口詢問,李百藥自顧說道:“殿下,朝堂中議私學之事,想必很快便會傳出去,寒門學子亦會得知,于地方必定有所紛爭,且可利用私學之事,作為幌子,讓彼輩疲于應命。”
李承乾微頷首,隨之又是一陣沉默,顯然心不在焉。
李百藥見此,心思急轉,突提聲喝道:“殿下,臣有一句直言,凡事不可操之過急。”
李承乾突然一震,回過神來,瞬明此乃話中有話,隱隱有些明悟,不由望向李百藥,虛心求教,靜候其言。
“殿下,印刷同造紙兩術,實不宜如此大張旗鼓公之于眾,此舉雖旨在讓天下臣民明天家文教之心,為殿下養望,但此舉亦會引起諸多士族不滿,得不償失。”
“若是將此法秘密傳之,使人于各州縣散布,兩三年便可功成。即便有紛爭,亦不會波及朝堂。朝中屆時可居中裁決,再明發天下,便是理所當然之事。”
李承乾無奈頷首,此言李世民曾提及,只是李承乾未嘗在意,欲通過此舉收庶族之心。今日思之,確實不妥,李承乾未預估到彼輩反應如此激烈,朝臣前赴后繼,不計前途阻撓,可見此舉并不是妥善之舉。
“師傅,此事孤卻是欠考慮。”
李百藥見李承乾虛心納諫,心中甚喜,瞬時信心倍增。
“殿下,可知今日臣為何頻頻于朝堂中出言,甚至不惜沖撞殿下?”
“此事,孤知之,師傅為孤掩護爾。”
李百藥沉吟片刻,道:“殿下,只是其一。其二,涉及國策之舉,實不應從殿下口中道出,臣只好逾越取而代之,任何一項政令實施,有人得益,亦有人失益,若殿下親言,失益之人定會將矛頭直指殿下,往后便是君臣離心離德。”
“此等事可交由臣子去做便可。殿下,切記,為君者,自當居中裁決,而不是親自爭斗。世間之事,不可盡善盡美,總有疏漏之處,若出現罵名,應由臣子攬責,而非君之誤,圣君無錯,此乃臣民共識,如此方能天下臣民一心,如臂如指。”
“陛下讓殿下參與進來,其意有二,一是想見識殿下處政之能,二是讓殿下從中自悟進退之道,為君之道,顯然殿下于此道,悟得甚淺。”
李承乾心神大震,思慮自己過往之舉,不知從何時開始,竟甚喜此等斗爭之感,那種來自未來之魂優越之感讓己無所畏懼,似可隨意指點江山,那種快感欲罷不能,此刻聞李百藥此言,背脊竟微微發涼,身邊之人心如明鏡,更何況那位偉大帝王。
“師傅,何以教孤?時報之事是否需暫緩?”李承乾略恍神。
李百藥聞言,搖頭,斬釘截鐵道:“不,此事非但不可擱置,還需一往無前,只是手段需高明一些。”
“殿下可知,陛下不顧朝臣反對,公然于河南以及河東兩道添增折沖府,此舉意在震懾兩道士族,亦是將士族目光集中于陛下身上,讓天下以為,殿下所做之事,均是陛下指使,讓殿下避免成了眾矢之的。故此事要做,更要做好,若是半途而廢,殿下于陛下心中分量大打折扣。”
李承乾心中一驚,調兵之事當真不知曉,此刻聞言,頓時對李世民心中那點不解,消散無影,昨日才意識自己成為李世民手中一把劍,此刻方明白,原來不是劍,李承乾依舊是李世民好大兒,大唐太子。
李百藥從李承乾神情中,便知其已有所悟,不由大為欣慰。此等聰慧之君,除了稍顯稚嫩,幾無瑕疵,若是不能輔佐其成為一代圣主,李百藥自知無顏去見列祖列宗。
“殿下,身為太子,最穩妥之法,便是個人德行無大瑕,哪怕其才平庸,亦是守成之君佳選。哪怕陛下再不喜,群臣亦會擁戴,無人能撼動!”
李承乾眼中閃現一絲異樣,不得不說,李百藥此言乃真知灼見,對于這樣守成之君,群臣甚喜之。
李百藥頓了頓,續道:“殿下本可什么都不做,但殿下毅然決然不甘于平庸,且事事件件均是利國利民之舉,讓陛下看到由漢以來,又一長久治世之機,故此欲栽培殿下,東宮屬臣亦是明白,故殿下所做之事,秘不外宣,任何詆毀殿下之言,皆會維護,殿下之教令,均會景從。”
李承乾陷入沉默,望著李百藥真摯眼神,不由心中大定。
“殿下,另設他司之事,可尋機向陛下稟告。”
李承乾瞳孔瞬息之間,大了幾圈,眼睛閃過一絲不可思議之色,隨之無奈頷首。盡管此事遲早會被別人知曉,但如此之快暴露,頗為始料未及。
“殿下不必詫異,此事尋常爾,眾勛貴府中尚有部曲義子,更何況殿下乃儲貳。陛下心如明鏡,朝中重臣亦是有所猜測,并無大礙,殿下甚至可光明正大一些,不必畏懼。”
李承乾狐疑望了李百藥一眼,顯然對此話不大認同,李百藥選擇無視。
“殿下獻上種種利國之策,斷不可憑空出現,乃有司專門伺察,匯報于殿下,不然殿下身處深宮,如何得知此等事。段尚書那日之言,殿下可曾記在心中,其一眼便能明悟,更何況圣明如陛下。”
此話一出,李承乾無言以對,借口無論多完美,若是一事尚可遮掩,但諸多事一起思量,便露出端倪。
“孤怕此舉會引起陛下不滿。”
李百藥大笑道:“殿下,多慮矣!陛下乃秦王之時,此伎倆便熟知無二,殿下此等行徑比之陛下,如小巫見大巫。陛下并無提點于你,證明陛下認可此事,但謹慎為要,仍需尋機稟告即可。”
李承乾再次無言,李百藥話糙理不糙,細想之下,確實有可能是李世民玩剩下的。
“殿下,切記,太子亦是君,而非臣!”
李承乾猛一抬頭,腦海中靈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