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老三的死和石鐵生的悲
- 文豪:跟著知青媳婦一起上北大
- 那那它是只女貓
- 2107字
- 2025-05-13 08:08:11
“向東,難道你昨天跟所長建議的時候,就沒想到現在的后果?”
石鐵生見林向東沒有在公共水房洗澡,而是打了水回宿舍擦身子,就眼珠轉動之下問道。
“我昨天建議的時候根本就沒想......”
說到半截,才發現被石鐵生給套話了。
“好啊!現在還學會套我的話了,看來我之前都白對你好了。”
“我又不說出去,你怕啥!”
“這東西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秘密要是知道了的人多了也就不是秘密了。”
“難道你就不怕所長給你說出去?”
“糟了,忘記這茬了,有時間得提醒下所長,別把我出主意的事給捅出來。”
這個時候,林向東對昨天的建議是后悔不已。
但現在后悔也晚了,只能聽天由命。
石鐵生看著林向東這個模樣,有些幸災樂禍。
晨練從兩人變成了一群人,變熱鬧的同時,也讓每天都晨練的他也變更開朗了不少。
雖然林向東在生活上給予了他很多幫助,不管是大小便還是擦身子,或者是洗衣服,但其嘴上的經常調侃,讓他每次心中升起的感激都大打折扣。
他也知道,這是林向東怕他難為情故意為之。
所以平時能自己做的,他一般都不會麻煩林向東。
就比如晚上林向東從六點到十點這幾個小時寫作,他即便是有事也都是自己解決。
但被調侃的多了,心中不自覺的也會發生變化,所以看到林向東吃癟也開心不已。
如果生活需要樂趣,對于石鐵生來說,林向東就是那個樂趣。
“你這個沒良心的還笑,平時都白對你那么好了。”
石鐵生見林向東說他,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是笑的更大了幾分。
早晨跑步,上午講各種寫作技巧,下午作品分享。
晚上,大家都在宿舍嘗試寫講師布置的課后寫作練習,林向東則是在以每天大幾千字的速度寫老三與靜秋的故事。
就這樣,作家班的眾人在不斷學習中一天一天渡過,很快便來到了天氣涼爽的十月份。
同時,也進入了首屆作家班的倒計時。
林向東所寫的老三和靜秋的故事也進入了尾聲。
老三的弟弟過來找靜秋,他告訴靜秋“老三得了白血病,希望你去見他最后一面”。
靜秋聽到后立馬跑去醫院見老三,她不相信老三得了白血病,之前在醫院他說只是感冒,結果才沒見一段時間他怎么就變這樣了。
直到靜秋走到病床跟前,看見躺在床上的人時,她還不敢相信那人就是老三。
骨瘦如柴,真的是皮包骨頭的模樣,而且頭發稀疏,就連顴骨都突了出來。
靜秋不敢上前,覺得這個不可能是老三,幾個月前她看見的老三仍是那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青年,可眼前這個病人真叫人慘不忍睹。
靜秋走到老三病床前,輕輕地握著他的手喊道:“我是靜秋,我是靜秋......”
無論靜秋怎么喊,病床上的老三都沒有回應,可是靜秋依然不肯放棄,她總覺得老三能聽見,因為老三說過“即使他的一只腳踏進墳墓了聽到他的名字,他也會拔回腳來看看她。”
靜秋不停的喊著,眼睛一直看著老三,直到過了一會,她看見老三閉上的眼睛,兩滴淚從眼角滾了下來,是兩滴紅色的、晶瑩的淚......
老三最終還是走了,那顆紅色的山楂樹花依舊是開得那么鮮艷血紅,可是白色的山楂樹卻永遠只停留在那首《山楂樹》的歌詞里,老三說過要帶靜秋去看白色的山楂樹,可惜他食言了,人間只留下靜秋一個人守著山楂樹,而老三的遺體火化后埋在那顆山楂樹下。
老三走后,留給靜秋很多東西,他的日記、他寫給靜秋的信件和照片等,日記寫的是老三生前為靜秋留下的話:“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寫到這里時,沉浸在老三和靜秋故事的林向東,心里也沉甸甸的。
這對他來說只是一本小說,但是要知道在后世卻是以靜秋的朋友以回憶錄的形式寫的。
如果是真的,那么老三和靜秋很有可能都確有其人。
故事也可能是真實發生過。
想到這里,林向東也都不由自主的傷感起來。
這或許就是真實故事和虛構故事的區別吧!
“吸......”
隨即便被旁邊眼睛通紅,吸著鼻涕的石鐵生所吸引。
“向東,你為什么要把老三寫死啊!”
“他是那么的愛靜秋,靜秋也是那么的愛他,你為什么不讓他們在一起啊!”
自從林向東刊載在《當代》雜志上的老三和靜秋的故事被石鐵生看到后,就忍不住想看后續的情節。
而原作者又在身邊,就不可避免的一睹為快。
結果看完后就一發不可收拾的被老三和靜秋的純粹愛情所吸引,以至于等到晚上林向東在寫小說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偷偷看。
看到林向東竟然把老三給寫死了,這怎么能讓他不傷心難過。
“鐵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圓滿,在十之八九都不如意的現實社會,悲劇才是主流。”
“況且,在那個特殊年代,你認為家庭背景相差巨大的兩人,在不被家人看好的情況下,在一起能幸福嗎?”
“......那也總比你把老三寫死要強嗎!”
石鐵生完全將自己帶入進去,有些胡攪蠻纏道。
林向東見此,只能耐心的解釋起來。
“鐵生,你難道不認為,只有把老三寫死才是最好的結局嗎!”
“首先,老三的白血病離世強化了故事的悲劇內核,將純粹的愛情定格在最美好的瞬間,這種戛然而止的結局讓讀者在遺憾中更深刻體會‘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的感情張力。”
“其次,老三選擇隱瞞病情獨自面度地位,體現了他‘不愿讓靜秋看到痛苦’的極致溫柔,而靜秋通過日記理解其苦心,最終完成從懵懂到成熟的感情成長。”
“最后,老三和靜秋的故事原型是我無意中聽說的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雖然情節方面我做了藝術化的處理,但保留悲劇結局是對原型的尊重。”
石鐵生聞言,臉上的悲傷情緒又濃郁了幾分。
“向東,老三和靜秋的故事真的是真實發生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