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渴望財富與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成功的人畢竟只是少數。為什么其余那么多人都是庸庸碌碌過一生呢?我們常聽見身邊有人抱怨說:“他不過就是比我幸運些。”“我也可以做到的呀,只不過我沒有那個機遇罷了。”……凡此種種,都是把責任推給了“幸運女神”,好似人生的幸與不幸不過都是幸運女神無聊時的游戲而已。
事情當真如此嗎?
有個年輕人過了三十五歲還在抱怨:“那個蘋果當初為什么沒有掉在我的頭上?”
幸運女神無可奈何地嘆道:“我也想成全你,照樣給你掉下一個蘋果,結果你把它吃了。我決定換一個方法,在你閑逛時將碩大無比的卡里南鉆石偷偷放在你的腳邊,將你絆倒,可你爬起后,怒氣沖天地將它一腳踢下陰溝。”
看看,這個不再年輕的年輕人,缺少的是機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總以為幸運女神拋棄了自己,總以為自己碰不上好的機遇,總以為能夠利用的機遇太少,因而把工作和生活上的一切不順心的事,都歸結為機遇很少光臨自己。其實,機遇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這就像陽光雨露會播撒到大地上的每個角落一樣,關鍵是一個人面對機遇究竟能不能真正把握住。
這個世界,缺少的永遠不是機遇,而是抓住機遇的手。郵差可以按兩次門,機遇卻從來只敲一次門。怎樣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女神呢?沒有什么竅門,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時刻準備著。你不知道機遇會在何時來到你的身邊,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時做好迎接機遇的準備,因為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指出:“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試想,如果費萊明不是一個細菌學專家,或者對葡萄球菌沒有歷經數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發了霉的培養液隨手倒掉了,那他還能成為青霉素的發現者嗎?
成千上萬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為什么只有牛頓一個人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人們常常覺得這個就是牛頓的機遇,并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所謂的純粹偶然機遇在人生中的巨大作用,但他們卻忘了,在蘋果掉下來之前,牛頓已經在為重力問題做了許多的研究,進行了無數富有成效的探索。
可以說,關于重力問題的一些極為復雜深刻的問題牛頓都反復思考推敲過。對于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牛頓已經做了足夠多的準備。蘋果落地這一常人毫不在意的日常生活現象之所以能激起他靈感的火花并進一步作出異常深刻的解釋,很顯然,這是因為牛頓對重力問題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結果,他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只等蘋果掉下來。
同樣,有許多發現和發明看起來純屬偶然,其實,只要我們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幸運發現和發明絕不是偶然得來的,不是什么天才靈機一動或憑運氣得來的。事實上,在大多數情形下,這些在常人看來純屬偶然的事件,不過是從事該項研究的人長期苦思冥想的結果,在最終的成果收獲之前,他們已經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你無法決定機遇何時到來,但你可以決定自身的狀態。聰明的人總是一方面從事手頭的工作,一方面注意捕捉著取得突破或成功的時機,當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便積蓄力量或尋找出路,一旦時機成熟,就順應形勢或潮流,促成自己的事業達到高潮。
在能夠把握機遇并且充分地利用機遇的人那里,機會時刻都存在著,他們對機遇就像有經驗的船夫利用風一樣,兩者之間似乎有一種默契。而在對機遇毫無知覺也不會很好地利用機會的人那里,即使機遇來到眼前,他也不能及時地抓住,而是常常讓機會白白地失去。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坐著等機遇,躺著喊機遇,睡著夢機遇,殊不知如果這樣做,機遇就會像滿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即,即使機遇真的來到身邊,他也發現不了,更不用說去捕捉和利用了。
一百多年前,有位叫萊維·施特勞斯的德國人到美國舊金山去經商。除了別的商品,他還帶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帳篷之用。還沒有來得及下船來,除了帆布,貨物都一售而空。一針一線都需從外面進口的舊金山人需求之旺給萊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船后,萊維帶著帆布開始了他的“淘金”歷程。他很快就和一位挖金的礦工迎面而遇,此人抱怨道,他們需要的并不是帳篷,而是挖金時經磨耐穿的褲子。頭腦靈活的萊維一點也不含糊,隨即和那位礦工一起到裁縫店,用隨身攜帶的帆布給他做了一條褲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工裝褲,也就是今天十分時髦的牛仔褲的鼻祖。
那位礦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脛而走,大量訂貨迅即而來。
萊維的成功讓人羨慕,但我們沒法復制他的成功,只能學習他的成功思維。那么,萊維成功的關鍵思維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準備思維。礦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褲子,而萊維手頭只有做帳篷的帆布。如果萊維的觀察不仔細,準備不充分,恰好沒有帶帆布,故事恐怕就不是這樣的結局了。他就只會后悔自己帶錯了商品,而失去這次絕好的賺錢機會。
所以,從現在起,做一個時刻準備好的人吧,別錯過幸運女神的任何一次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