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獨門,不是邪門!
- 聞仲不想做太師
- 砂鍋魚丸
- 2105字
- 2025-03-05 18:00:00
闡教弟子,英俊雄武,生有三眼,皮糙肉厚。
這四個特點綜合起來,指向性非常明確。
不錯,那個人就是——
當(dāng)然是聞仲啦,難道是楊戩啊!
這一年,大商都城是殷地而非朝歌,莫說帝辛了,帝乙都還沒出生。
天上的云華仙子剛有點思凡的苗頭,楊戩誕生,在可預(yù)見卻遙遠(yuǎn)的未來。
至于聞仲嘛,費了老大勁拜入玉虛門下,自然是想著逆天改命。
聞仲的名字很有講究。
正所謂伯仲叔季,他生下來排行老二。
老大聞伯七歲那年,抓住一只蟬,以為能抓住夏天。
夏天從指尖溜走了。
十歲那年,成精的蟬回來。
穿開襠褲的聞仲開了天眼,殺了蟬精,卻無力救回親人,成了孤兒。
好在,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聞仲覺醒了宿慧。
雖然是走馬觀花般掠過,可也足夠讓他下定決心,舍棄紂王與截教的那條破船。
終于,經(jīng)過長達(dá)五年的跋山涉水,少年三眼仔成功抵達(dá)地仙界最高城——
不對,抵達(dá)玄門圣地——玉虛宮。
誰成想,拜師倒是挺順利,自己卻莫名其妙成了災(zāi)厄的代名詞,無時無刻不在外溢劫氣。
這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大不了深居簡出,少禍害同門,誰知覺醒宿慧還帶來了另一種要命的副作用。
本來的命運軌跡,聞仲會成為截教弟子,拜入金靈圣母門下,在短短數(shù)十年修成仙身,封神時更是得了一句“登臨大羅而無緣”的評價,足以證明其根骨、悟性之高。
可是,在得到那份駁雜的記憶后,有些東西就悄然改變了。
開天眼之后,自是有了改命之機,卻也失了赤誠洞明心境。
拜入玉虛門墻的那日,少年弟恭敬跪地,元始天尊端坐玉床,神色復(fù)雜。
“你心猿難定,注定修行艱難,如此,唯有重道輕術(shù)方能成就功果。
諸如畫符、布陣等手段,你暫時莫要涉獵,為師傳你玉虛正法,佐以煉體法訣。
好生修煉,三年五載,也足夠行走世間了。”
聞仲憶起彼時情景,默默運轉(zhuǎn)法力,長嘆了口氣。
“我始終難以進(jìn)入清靜境界,玉虛嫡傳正法固然玄妙,卻像是隔了一層,偏偏是那無名煉體法訣進(jìn)境神速。
這么下去,何時才能成仙,何時才能直著腰桿去面對未來那場大劫?”
聞仲越想越憋悶,徑直出了洞府,拉箱燒火,繼續(xù)鍛打軀殼。
這種獨特到有些離經(jīng)叛道的修煉方式,自非圣人傳授。
主要是玄門正宗之法,不僅講述行氣運功關(guān)竅,還蘊含天地至理。
前者倒是能懂,后者對于心境雜亂之人來說,宛如霧里看花,始終隔著一層。
誰會不想早早體悟天地大道,以期未來證就功果呢?
聞仲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另辟蹊徑,舍棄對于道理的參悟,純粹依照元氣流動脈絡(luò)修行。
你別說,你真別說,真入門了。
不過嘛,少了對道法的參悟,修煉正法那叫一個兇險,無時無刻不在走火入魔的邊緣。
這下,只能嘗試煉體了,誰知那法門甚是艱深晦澀,摸索許久也難以入門。
如此這般,聞仲各種嘗試,正練逆練,好險沒煉死,誤打誤撞間,嘗試邊運氣邊鍛體。
嘿!
真成了!
天地元氣吞入腹,炁行何處錘何處。
一錘提神醒腦。
兩錘撓癢剛好。
三錘榔頭內(nèi)凹。
這,就是聞仲獨門到邪門的修煉法門!
如此修行數(shù)載,氣血旺盛似爐火,皮肉堅韌勝玄鐵,筋骨強健塞神金。
只有一個缺點——元神脆弱。
叮!
聞仲掄起錘子朝太陽穴砸去。
外,鐵錘敲擊穴位,鍛打肌膚血肉。
內(nèi),元氣游走穴竅,煉就純粹法力。
世人將精氣神并稱三昧,自有道理。
精固則氣壯,氣壯則神盈,神盈則精氣充沛。
這三者,本就是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
所以,聞仲看似只錘煉了一副堅韌體魄,壯大了氣血,卻也是養(yǎng)出了元神的。
按照世間煉氣士的劃分,算是煉氣化神的境界,要說斗法能力嘛,那就得另算了。
如果單純看肉身和法力,聞仲在短短幾年內(nèi)取得的成果無疑是喜人的。
奈何上面有個注重門人全面發(fā)展的元始天尊看著,那就顯得有些寒顫了。
叮、叮、叮、叮……
咔嚓!
聞仲在敲廢第411個法寶品秩的榔頭后,靈機一動,想出了個好點子。
“嗯,錘肉身是錘,錘元神也是錘,橫豎是錘,那就往死里錘!”
嗡。
天眼開,神魂定。
金光凝,化錘形。
叮、叮、叮、叮!
這聲音從泥丸宮傳出,密麻似雨,片刻不歇。
闡教錘王,實至名歸。
“怎么覺著,我練的法門有點像八九玄功呢?”
聞仲錘著元神,忽覺道體寬松,魂魄清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這一來嘛,老師是知道我悟性低的;二來嘛,八九玄功能那么好練?
何況,我也沒發(fā)覺練出什么變化啊?
“正所謂:笨鳥先飛,勤能補拙,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戰(zhàn)鷹熬棋……
總之,卷就完事了!”
聞仲收斂心思,繼續(xù)錘打著肉身元神。
東昆侖之巔,麒麟崖之上。
玉虛宮正位,元始天尊垂首合眸,神游太虛。
“老爺,您得給弟子做主啊!”
白鶴童兒原形入殿,頂著一身焦黑羽毛,朝圣人哭訴。
“嗯?”
元始天尊緩緩睜開眼眸。
“小師叔貿(mào)然施展神通,招來天罰,卻落在了我的身上?”
“這卻是你的不是了,聞仲是吾徒,你是吾孫,怎有晚輩數(shù)落長輩的道理?
我看他近日修行又有長進(jìn),大抵是窺明道理,走上正途了。
至于那天劫……雖落在你身,卻也是為了搭救嘛!”
元始天尊言語時,天花亂墜,金蓮地涌。
“好叫老爺知曉,我從東夷歸來復(fù)命,經(jīng)過麒麟崖下,瞧見師叔修行走了岔路,故去提醒,誰知…非但沒落著好,反倒弄成了副凄慘模樣!”
白鶴童兒見祖師似有不虞之色,連忙出言解釋。
“哦?竟有此事?”
元始天尊蹙眉,一指輕點虛空,浮現(xiàn)聞仲錘頭的場景。
白鶴童兒抬頭,縱是有心理準(zhǔn)備,依舊被那邪門煉法嚇了一跳。
元始天尊眼眸微凝,默默攥緊玉如意。
……
呼。
冷風(fēng)刮過。
聞仲寒暑不侵,卻莫名其妙打了個寒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