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周瑜的算計
- 梟漢
- 枕金刀
- 2287字
- 2025-04-04 20:00:00
單說周郎,這會舒城周氏族宅里的,便有兩個。
一個是周瑜,一個是大司農周忠之子,周暉。
二人年齡相左,應該都是剛剛束發。
論及名聲,身為堂兄的周暉,比自己的堂弟還是差了不少。
高淵話中的周郎,自然指的就是周瑜。
門房剛要說話,抬首看見一道人影,當即躬下身子:
“少君。”
高淵回頭去看,只見一位身材高大,面容英俊,頭發被巾幘高高束起的少年郎站在自己身后不遠處。
“閣下便是高子玄?”
少年郎發了話,高淵心中有所猜測,仍舊出言詢問:
“閣下是...”
“在下便是舒城周氏,周瑜。”
“原來正是周郎。”
高淵“恍然大悟”,連忙拱手,“人言:廬江周郎,雄姿英發,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花花轎子人人抬,周氏作為揚州最大的地頭蛇,沒有在糧草一事上故意為難,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高淵也不吝嗇幾句恭維。
“些許浮名罷了,高先生過譽。”
周瑜一臉淡然,顯然對于這種贊美全不在意。
“倒是要謝過周郎君歸還揚州府庫之糧。”
“這批糧草本就非我周氏所有,不過是物歸原主而已。”
周瑜表情依舊淡然,略一伸手,擺出個請的姿勢。
高淵走在一側,暗忖周瑜年不過十五,正應該是少年意氣的時候,這會兒秉性不符,其中必有緣故。
原本他此次前來,對于討回糧草并沒抱有多大期望,最主要的,還是想借這個機會親眼見一見傳說中的周瑜。
與高淵這位局外人不同。身處棋局之中,觀望天下局勢的世家大族而言,在漢靈帝歸天的那一刻起,雒陽紛爭早已有了答案——無論閹黨或者外戚掀起多大波浪,終歸都要被袁隗以及朝中大夫聯手鎮壓。
這便是最終定局。
用士大夫的話來講,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數十萬乃至上百萬黨人士子在背后支持,何進、何苗、十常侍也只有茍延殘喘得分,完全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
大事成后,袁隗風頭一時無兩,德名將直比“輔成王,滅不臣”的周公旦。
除非袁隗突發腦溢血,想要學著王莽搞一手禪讓,否則沒有哪個士族敢在這時候觸袁公旦的霉頭。
作為揚州士林之首的周家也不例外。
高淵覺得周瑜看他的眼光,就像是在看一個死人。
而歸還糧食,大抵就是對于將死之人最后的一點憐憫。
就像是明擺著在告訴他:做個飽死鬼,吃飽好上路。
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一個州牧的身份,可以吸引到魯肅、許褚這樣的豪強投靠,但是沒辦法和袁隗爭奪世家的依附。
想通這一點,高淵改變了心意,完全失了將周瑜拉入劉備麾下的心思。
“高先生身為劉使君帳下謀主,是否時時刻刻都要如現在般算計?”
周瑜嘴角勾起一絲笑意,年紀輕輕,似乎就已經生就一雙洞察人心的慧眼。
“謀主?”
高淵微微一愣,繼而失笑,“在下不過是玄德公幕中賓友而已,算不得什么謀主。”
“噢?”
周瑜微微昂首,“倒是怪了。若非高先生出謀劃策,劉使君何至以安喜小尉之身,不過半載時間,便榮升一州之長?”
嘖,這種大家族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掌握了數之不盡的消息渠道。
劉備晉升揚州牧也不過兩個多月時間,正式赴任也只有一個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周瑜就已經摸清了劉備的底細。
高淵突然產生一種“希望董卓早點進京”的念頭。也只有雒陽乃至天下混亂起來,才可能斬斷這群世家大族獲取消息的渠道。
這會看似劉備已經成為揚州之長,但是實際上,相較于本土世家大族而言,依然處于劣勢。
尤其是吳郡三姓以及周氏這種擺明了“我不招惹你,你也別來招惹我”的消極態度,哪怕是想要找點茬,都無從下手。
一個個潛水的老王八,實在龜的可怕。
不過幸運的是,袁隗很快就要死了。這群潛水已久的老王八,也該出來透透氣了。
高淵沉默不語,周瑜卻打開了話匣子:
“雒陽傳聞,劉玄德榮升揚州牧,乃因身具三大功勛。”
“其一,斬殺漁陽叛逆之首。”
“其二,不費一兵一卒,只言片語,可使并州白波匪首,倒戈來投,十萬逆賊,彈指可平。”
糜家的消息網絡一直在正常運行,雒陽并沒有白波賊被平定的消息傳過來。
對于天下絕大多數人來說,還屬于機密中的機密。但是對于周瑜這等世家大族,朝中有周異、周忠兩位高官在列,從中得知一些內幕,也不是什么難事。
“只不過這第三件功勛,朝中只有一些零散傳聞,或關于黑山賊,或關于青州黃巾。其中具體詳情,卻是無人知曉。”
周瑜颯然一笑,看向高淵:
“不知高先生可否將這第三件功勛告知周瑜,以解我心中之惑?”
“周郎素來聰慧,何不猜測一番?”
高淵暗暗撇嘴。
這群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有一個毛病,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算定了天下的一切。
只看周瑜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早有定論。自己說與不說完全不重要,不如交給周瑜自行發揮。
至于猜對還是猜錯,有什么關系?
東萊金礦一經曝光,只會令朝中局勢更加兇險,高淵也樂意看到這種境況。
若是猜不透,也是無妨。洛陽中樞按照既定軌跡發展下去,他能夠做的準備更多。
“這第三件功勛,最為關鍵之處,應該就在這東萊郡內吧?”
高淵點點頭,一臉“你繼續說,我表示鼓勵”的表情。
“所以,東萊郡內,到底有什么呢?”
因為認知層面的差距,周瑜只能通過孫乾與劉備同時受封這條線索推測出來東萊郡這道關鍵信息。
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周郎這般試探,是為了周氏,還是袁氏?”
高淵反應過來,周瑜問這些話,根本不是為了東萊,而是為了劉備!
東萊有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東萊之地,事關袁隗與何進的博弈,事關揚州的歸屬。
東萊本就是絕密,事泄則必然連累劉備,稍微再用些手段,未必不能令劉備讓開位置。
這一句話,便堵住了周瑜的嘴,也戳到了周瑜的命門。
你把劉備趕跑,最終是周家得利,還是袁家得利?
留下這一句話,高淵掉頭就走。
以劉備的這種出身,即便是貴為州牧,依然入不了周氏這等世家大族的法眼,二者必然要走向對立的道路。
也罷,既然要走向對立,日后也只能在戰場之上見真章了。
你周郎有氣吞江東之志,我高淵,也不是束手就擒之輩。
孰勝孰劣,來日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