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提出的推測很可怕,但是解決辦法也很簡單。
就是在關鍵時刻,秘密派人往雒陽送幾封信,把事情挑破,引發朝堂再次內斗,到時候袁氏的辛苦布局自然破滅。
在他看來,袁隗這等出身天下頭等世家的人物,自然要準備一雙“白手套”,用以承擔所有的罪責。
到時候等到大勢既定,他袁氏好成為挽狂瀾、扶大廈的肱骨之臣,順帶立地成圣。
不得不說,在聽完魯肅的一番言論之后,高淵突然產生一種不太真實的荒誕感。好似冥冥之中,總有一雙大手會將事情撥到原屬于它的既定軌道上。
誠然,無論在歷史中,還是在演義中,魯肅都是一位君子形象。
但是身為君子,魯肅也是人,也會有私心。
就如原本的“榻上對”,魯肅也曾有過“立帝號”、“帝王之資”這等公然挑唆孫權行僭越之事的詞語。
換到現在,魯肅依然不看好漢室可興,并且主動為劉備圖謀將來。
而且他也很明白劉備的心思,劉備就算想要匡扶漢室,那也是天子當權的漢室。你袁氏把持權柄,操控皇帝,算哪門子漢室?
劉備聽聞這番言論之后,凝眉苦思,想來這會也應該非常糾結才對。
一來他平生之愿就是匡扶國家,自然不愿意看到天子大權旁落,任人欺凌。
二來若是挑明此事,引得天下刀兵相向,受災受難的還得是大漢百姓,他也于心不忍。
直到離開東成,劉備騎在馬上,依然是愁眉不展。
一行人來的時候輕裝簡行,只有二十余人。離開東成的時候,整個隊伍大車小車,再次超過千人之數。
魯肅本來要與老母同乘一車,隨旁伺候,結果被他老母趕了出來,只留著兩名婢女跟在身旁。
“子敬勞苦,要與我等同乘。等到了歷陽,不若先請令慈登船,差遣丁壯隨行護衛,先行送往柴桑,彼處早有大隊前往,必有安排?!?
一進了揚州地界,車駕也比之前寬敞不少,可以容下高淵、簡雍、孫乾、魯肅四人乘坐。反正劉備的官階擺在那里,如今這輛車駕,也不算逾越。
“柴桑?”
魯肅此時才知道最終的目的地,略微思考一番,道:
“若是將揚州治所遷往柴桑,倒也不失為一策。只是如此一來,治所西移,遠離吳郡以及淮南,恐非為長久之計。”
高淵暗贊一聲,不愧是魯肅,幾乎一瞬間就看出了其中缺陷。
揚州士族以吳郡四姓為首,此舉明顯是對劉備身處的局勢有所察覺,特意避開袁氏鋒芒,以圖后進。
高淵輕笑一聲,指著另外兩人道:
“車中皆為玄德公肱股之臣,子敬有話不妨直言?!?
而后未等魯肅發話,想起來一事,繼續道:
“對了,子敬適前言論,果然精妙。只是袁隗朝中擅權之事,倒也無需我等憂慮,自然有人會除掉他?!?
“哦,此言何意?”
簡雍看了高淵一眼,見后者點頭,于是接過話茬,將三人在雒陽的一應謀劃,盡數講了一遍。
對于這種聰明人,不需要留給他震驚以及消化信息的時間,高淵再次開口:
“上月驃騎將軍董重遭何進兵圍,慘被誅殺,前些日消息已經傳了過來。董重身死,董太后獨木難支,料想再過些時日,也會有死訊傳來。”
“雒陽連月見血,朝中人心惶惶,中樞大亂,天下分崩,已是定局?!?
不得不說,若是早生六百年,袁紹簡直是能和張儀、蘇秦這等人物比肩的縱橫家,小嘴叭叭一張,人頭滾滾而下。
可惜,作為一名主君,天賦著實點歪了些。
魯肅迅速將一應消息梳理完畢,然后做出論斷:
“如此說來,汝南當奉袁紹為主,恐于我等不利?!?
“這倒不必擔心,袁紹必然不會回到汝南。只會被安排前往河北,汝南之地必為袁術所得?!?
高淵當然知道后續歷史是如何發展的。
按照常理來言,袁紹作為袁氏這一代最為杰出的二人之一,若是袁基身死雒陽,必然會成為當代家主不二人選。即便是按照魯肅的思路來看,袁隗與袁基居中雒陽,分袁術到汝南,分袁紹進河北,這便形成了一個三角形,不但天下兩大膏腴之地皆有立足,而且還能集結中原、河北兩大區域的有志之士。
站在整個家族的角度來講,哪怕是其中有一方出現問題,另外兩方也可以一起出手干預,全力維持,可謂立于不敗之地。
可惜現實向來是骨感的。
袁術本來就與袁紹不合,袁隗作為上一代碩果僅存的長輩,他活著的時候,沒準還能稍稍壓制一番,令二人卸下私怨,顧全大局。
但是袁隗一死,這份怨恨就沒人能壓得住了。
只不過這些“僅存于理論”之上的東西,沒辦法拿出來跟旁人說。
高淵想了想,決定還是換一種說法:
“假設雒陽大亂,袁隗、袁基盡皆身死,屆時群雄并起,天下紛爭。我等欲為玄德公成齊桓霸業,晉文之功,依子敬之見,該如何做?”
這話有模棱兩可的嫌疑,魯肅自然聽得出來,齊桓、晉文事情太過久遠,而且講究個水到渠成,現在最主要的還是著眼當前或者短期的局面。
“只是子玄如何篤定袁隗與袁基會身死雒陽?”
魯肅有些疑惑。
“實不相瞞,子敬之前提議的那套解決之法,淵已經遣人做了,那位被袁隗挑中的‘悖逆之人’,定是正處河東的西涼董卓?!?
高淵笑瞇瞇地說道,全然沒在意自己編造的“謊言”。
反正依照朝中當前的局勢,除非何進和張讓同時爆種,一舉掀翻整個士族壟斷的朝堂,否則整體局勢必然會按照既定的歷史發展下去。
但是按照現在的發展而言,恐怕用不了多久,張讓就得往揚州瘋狂派遣信使求援了。
“嘶~”
魯肅預料不及,驚得倒吸一口冷氣,盯著高淵呆呆地看了半晌,才回過神來。揉了一把略顯僵硬的臉頰,才緩緩說道:
“倘若...倘若真如子玄所言,袁紹據河北,袁術據汝南,天下豪杰并起,那我等,則需勸說主公,廣結揚州士冠,最好能娶一四姓嫡女,以此為媒,而后秣兵歷馬?!?
“徐州陶謙,年近六旬,非久守之人。只待其身死,我等便要北渡大江,先奪淮南,再爭青徐?!?
“袁術乃路中悍鬼,最是不得人心,便是盡得汝南之地,也難長久。形勢有變,則可一戰而擒。”
比較激進,但是能夠理解。
說到這,魯肅不由得苦笑一聲,“昔日高祖雖然名為漢王,實則盡得關中民心,兩月而定三秦。出函谷而進取天下,終復秦并六國之舉?!?
“光武北巡,兩年而定河北,終成帝王之業?!?
“區區一揚州,山多而國險,地瘠而民貧,若遵循張子房舊日之策,只恐糧豐之時再圖進取,天下已無我主立錐之地。”
這倒是說到點子上了,論綜合實力,揚州也就比交州好上一點,跟益州相比,則各有所長。要想從這里爭霸天下,最好的方法必然是早些渡江北上。
“然,此不過為中策也?!?
魯肅再次發話,“若論下策,便是據守大江天險,廣積糧,高筑墻,以待天下有變?!?
“若論上策,則是東西并進,東取淮南,西奪荊州,北據南陽?!?
第一卷:《兼收珠履納朱提,八百驍騎下揚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