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獎勵逆天難度爆表
- 華娛:從魔幻手機開始
- 路過無痕
- 2483字
- 2025-04-06 22:27:22
《流浪月球》項目正式啟動了,這事像石頭丟進水里,行業內震動很大。
質疑也來了,慢慢傳開。
“幾十億投資,太大了吧?”
“國內市場能賺回來嗎?要多久回本?”
“科幻片不好拍,還是文化融合的,外國人能懂嗎?能接受嗎?”
各種擔心和不看好,通過各種渠道,明里暗里都在說。
不少業內人士搖頭,覺得王飛步子太大,太冒險了。
畢竟,幾十億是真的錢,不是小數目。
尤其是原創科幻,未來怎樣,沒人知道。
市場風向,觀眾口味,都很難說準。壓力很大,像潮水一樣來了,楊蜜第一個承擔壓力。
融資的擔子,幾乎全在她身上。
這段時間,楊蜜不停工作,用盡所有資源和人脈。
她常去各種酒會、飯局,和資本大佬談。
以前是女神,現在要放低姿態,一遍遍說項目的好處和前景。
但是,現實很殘酷。
看到預算報告,那么高的數字,還有科幻片本身風險就大,很多投資方猶豫了。
有些人態度不明,說話含糊,打哈哈,就是不給準話。
更有人聽完楊蜜介紹,直接找理由拒絕,都不想多了解。
碰壁是常事。
楊蜜也會覺得難,偶爾晚上,看鏡子里的自己,眼底疲憊,也會動搖。
但是想到王飛說的藍圖,想到震撼的概念圖,想到電影可能給華夏電影帶來的突破,她又有了動力。
她知道,王飛在做一件開創性但很難的事。
作為他最堅定的伙伴,她必須頂住壓力。
同時,王飛也沒閑著。
外面的質疑和融資難,沒有讓他動搖。
他很清楚,要讓資本相信,光說情懷和藍圖不夠,要拿出實際的東西。
他用了系統的【行業洞察(初級)】技能。
數據在腦海里分析。
國內投資方的心態被分析出來了:他們普遍不相信硬科幻能賺長期的錢,更喜歡投那種快回本、風險小的項目,對于需要很多錢、回本慢的原創科幻,他們自然會躲開。
國際資本那邊,雖然對王飛這個奧斯卡影帝感興趣,但是對這種文化融合的科幻,他們有理解上的問題和文化差異。
他們擔心“水土不服”,在全球市場賺不到錢。
問題找到了。
王飛馬上調整方向,重點放在“展示實力”上。
他先叫來公司的編劇團隊。
用上系統獎勵的【科幻世界觀構建(初級)】技能,王飛親自帶隊,更深入地打磨【流浪月球】劇本。
他不止是提想法,還把很多細節落實。
比如,行星發動機的設計理念,不能只是冰冷的機器。
王飛巧妙地加入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讓發動機不只是推動地球的工具,更象征著一種衍生、繁衍、生生不息的東方宇宙觀。
空間站的設計,他也不用好萊塢那種只考慮功能的設計。
他參考華夏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模型,把這個理念放到空間站的整體造型和內部區域劃分上,讓每個視覺元素,都巧妙地散發出華夏韻味。
故事更好了,人物也更好了。
特別是華夏文化和科幻內核的融合,不是簡單地堆砌符號,而是真正地結合起來,深入核心。
他要讓故事本身,就散發出東方智慧的光芒。
只是打磨劇本還不夠。
為了改變大家覺得“華夏拍不好硬科幻”的印象,王飛做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
他通過人脈和影響力,請來國內頂尖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還有幾位科幻作家,組成了一個超高規格的科學顧問團隊。
這些人,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他們來,只有一個目的:嚴格把關劇本的科學性和邏輯性。
王飛的要求很明確:【流浪月球】可以想象力豐富,但是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或者說,在現有科學理論框架內合理推演和創新。
他不想電影上映后,因為低級科學錯誤被觀眾批評。
在一次內部創作會上,王飛正式提出“硬科幻軟文化”的核心創作理念。他解釋說:“我們的‘硬’,是尊重科學規律,是視覺效果的真實感和工業水平。”
“但我們真正的核心,是‘軟’的,是華夏民族的文化情感。”
“是‘家國情懷’,是‘故土難離’,是面對災難時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犧牲奉獻。”
王飛說:“我們要做的,不是堆砌冰冷的科學奇觀。”
“而是要用最好的技術,講一個能打動全球觀眾的、有東方情感溫度的故事。”
這個想法讓整個團隊都明白了。大家更有信心了。
為了給楊蜜的融資提供最大的幫助,王飛親自上手了。
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寫了一份幾百頁的項目策劃書。
這份策劃書非常詳細。
策劃書里有【流浪月球】完整的世界觀設定、故事大綱、人物小傳和美術概念設計方向。
里面甚至還有王飛用系統能力優化過的市場分析、票房預測和風險評估模型。
這些都非常具體,邏輯也很嚴密。每一個數據都力求精準。
每一個推論都有依據。
這份策劃書,不像普通的電影計劃。
它更像一份嚴謹的商業投資報告。這充分說明了王飛作為導演的專業能力。
也顯示了他超過一般創作者的戰略眼光。
楊蜜拿到這份厚實的策劃書時,心里清楚,這下有辦法了。
她立刻調整了策略。
她不再是隨便和人介紹項目了。而是把這份策劃書挑著發給那些真正有實力、有眼光的潛在投資方。
同時,她開始安排王飛。
讓他和其中幾個最重要的投資人進行小范圍、面對面的深入交流。
效果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王飛親自坐到了談判桌前。
他用上了奧斯卡影帝的魅力,加上清晰的邏輯,還有他對項目每個細節的深刻理解。
他向投資人說明【流浪月球】的價值和未來。
情況開始悄悄變化。
他的專業,他的熱情。
他對電影藝術和商業結合的獨特看法。
還有策劃書里那些詳細的數據支持。
這些都非常有說服力。
一些原本還在觀望的投資方,眼神開始變得熱切起來。
他們開始真正認識到,這可能不只是一次高風險的賭博。
這更可能是一次抓住時代機遇、參與創造歷史的機會。
融資的事情,看起來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楊蜜也總算可以稍微松一口氣。
她臉上露出了很久沒見的笑容。
但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一點不好的預兆出現了。
這天晚上,王飛結束了一場和投資方的會談,回到了酒店房間。
手機屏幕忽然亮了起來,顯示收到一條匿名短信。
短信沒有署名,只有一個陌生的號碼。
短信內容很短,卻帶著明顯的看不起和警告:“科幻?呵,不過是空想,不切實際。”
“勸王導一句,中國的環境,搞不出這種東西。”
“別白費力氣了,小心最后什么都撈不著。”
王飛看著這條短信,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發信人是誰?
是那些被拒絕了、心里不舒服的資本方?
還是行業里某些看不得他好的競爭對手?
或者……還有別的情況?
對方的目的,只是想打擊他的信心,干擾項目進度?
還是背后藏著更大的企圖?
一股說不出的寒意,悄悄涌上王飛的心頭。
他意識到,【流浪月球】這條硬核科幻的路,恐怕比他想的還要難走,還要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