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歷史-學業(yè)-成長-足跡 孺子可教
- 學子園丁生活鮑博的美麗人生
- 鮑博老師
- 778字
- 2025-04-02 17:56:22
“一個小鴨子,下了兩個蛋,這就是官渡之戰(zhàn)!”(注:官渡之戰(zhàn)的時間,公元200年)“淝水之戰(zhàn),前秦完了蛋,散吧散!”(注:淝水之戰(zhàn)的時間,公元383年)”“拓拔宏你這個臭小子,你要是敢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我就去死!”“死就算!我還怕你不成!“(注:公元493年,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
時光回溯到1994年,那時的鮑博同學還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他的歷史老師,古金芝女士,年過半百,銀發(fā)如霜,卻擁有一顆充滿幽默感和創(chuàng)意的心。她對孩子們的教育總是細致入微、耐心十足。古老師深知記憶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時間,是學生們的老大難題是,于是她巧妙地將這些事件編織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和小故事,用她那帶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口音,為學生們營造出一個個生動的學習場景。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不僅牢牢記住了歷史知識,更是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歷史。這種教學藝術,真是令人贊嘆不已!
鮑博同學,這位歷史學科的小小專家,不僅深刻領悟了古老師的教學精髓,更是在此基礎上發(fā)揚光大,有了自己的“原創(chuàng)佳作”。他的作品不僅繼承了古老師的風趣幽默,更添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卻道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了!
“兩漢的起止時間:四只小鴨子,下了兩個蛋,一個在肚里,一個落外邊。出了兩身汗,一身是西漢,一身是東漢!”(注:西漢建立時間為公元前202年,東漢滅亡時間為公元220年)
“1127年,靖康之變,金滅北宋,擄走了徽、欽二帝及皇族、后宮妃嬪、貴卿、朝臣等三千余人。金軍頭目猛地一鞭抽向宋徽宗,厲聲喝道:‘走!上北去!’宋徽宗雙腿微屈,面露難色,聲音顫抖地問:‘哥,你讓誰去?’‘你,你兒去!’”(注: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的時間是1127年,這里通過故事形式取其諧音)
在歷史自習課上,鮑博同學面帶微笑,將自己的作品遞給古老師看。古老師接過作品,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她輕柔地拍了拍鮑博的小腦袋,語氣中帶著欣慰和鼓勵:“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