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十五年
- 從倚天開始的長生路
- 那年夏天到了
- 3941字
- 2025-03-05 06:00:00
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姜楠來到這個世界,已然悠悠度過了十五個春秋。
回溯到十五年前,牛家村的那場變故之后,姜楠帶著懷有身孕的包惜弱,匆匆離開了牛家村。
使用易容術的兩人一路低調趕路,避開了完顏洪烈和官兵的搜捕,最終在一個偏僻幽靜的小山村停下了腳步。
在姜楠使出鈔能力后,成功買下了一個小屋子,姜楠和包惜弱就在這里安頓了下來,等待著新生命的降臨。
不久之后,包惜弱在這個寧靜的小山村里,順利生下了楊康。
而楊康的出現也讓姜楠獲得了一次中級抽獎,同時也知道了系統提示音是什么,不過對于這個‘鐺鐺鐺’的聲音,姜楠表示自己有心理陰影,所以果斷關了系統消息提示。
初為人母的包惜弱,眼中滿是溫柔與慈愛,而姜楠看著這個新生的小生命,心中也泛起了一絲別樣的漣漪。
如果說是前世的姜瀾,他其實并不喜歡小孩子,因為實在是太吵了,可是不知道是不是成為女人的原因,現在的姜楠卻覺得非常可愛。
當姜楠發覺自己的這一想法后,一陣惡寒,然后使勁搖了搖頭,將這個想法拋諸腦后。
事實證明姜楠的想法只是一時感想,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姜楠人都要被這孩子整崩潰。
因為兩人是在小山村里,自然不可能有那種大房子居住,所以姜楠和包惜弱的房間就隔了一堵墻,隔音效果極差,導致有時候半夜經常被楊康的哭聲吵醒,如果一次兩次可能還好,可是時間久了,那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不過好在包惜弱很快適應了作為母親的角色,不然姜楠都想搬出去住了。
所以剛開始的那兩年,姜楠看著溫柔的照顧楊康的包惜弱,經常感慨,女人真不容易,做母親更不容易。
十年前,已經五歲的楊康,生得眉清目秀,透著一股機靈勁兒,姜楠看了都不由的想掐一掐這小臉蛋。
包惜弱在這五年的時光里,與楊康相依為命,她對丈夫楊鐵心的思念和對大嫂李萍愧疚卻日益濃烈。
讓她常常在深夜里輾轉難眠,而已經五歲的楊康也可以四處走動了。
所以,包惜弱下定了決心,她要帶著楊康,去尋找丈夫和大嫂母子。
姜楠理解她的心情,所以并沒有阻止她,不如說這樣正好,畢竟姜楠還有任務要完成,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這里。
于是姜楠就陪她們母子一同踏上尋夫之路。
至于姜楠為什么不單獨離開,自然是因為任務,三個任務,兩個搞不懂,不過既然是在射雕世界,那么這些任務應該是與兩位主角有關吧?所以姜楠就沒有單獨行動。
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出發前,姜楠跑到樹林里,取出了抽獎得到的“蓮花樓”。
這蓮花樓,出自電視劇《蓮花樓》,造型別致,精美絕倫,是一個可以用馬拉著走的房子。
包惜弱和小楊康看到這蓮花樓的瞬間,眼睛瞪得大大的,臉上寫滿了驚訝與好奇。
她繞著蓮花樓走了一圈又一圈,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嘴里不停地發出驚嘆聲。
姜楠看著她的模樣,不禁微微一笑,輕聲解釋道:“這是我平日里閑來無事,自己做的,之前一直放在村子后面的樹林里。”
沒辦法,姜楠只能這么解釋,不如還真不好解釋清楚這蓮花樓的來歷。
包惜弱聽后,眼中滿是欽佩,對姜楠的本事又多了幾分認識。
而楊康則是已經到蓮花樓里,如同尋寶一樣四處摸爬打滾了。
隨后,姜楠前往最近的城鎮,在馬市中精心挑選了幾匹健壯的馬匹,然后將蓮花樓的繩子和支架穩穩地系在馬背上。
如此一個古代的房車就完成了。
一切準備就緒后,她們告別了生活了五年的小山村。
在這五年的時光里,包惜弱經歷了許多,也改變了許多。
曾經那個柔弱得如同溫室花朵般的女子,初為人母后,在生活的磨礪下,逐漸變得堅強起來。
為了能讓楊康健康成長,她每天都悉心教導楊康,教他讀書識字。
她的眼神中,少了一絲柔弱,多了一份堅強,這也印證了那句‘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在離開小村后的第一個晚上,三人第一次在這個蓮花樓里吃飯時,包惜弱看著在一旁玩耍的楊康,鼓起勇氣對姜楠說道:
“姜姑娘,我看你武功高強,心地善良,能不能收康兒為徒?我希望他能跟著你,學一身好本事,將來做個有出息的人。”
姜楠聽后,陷入了沉思。她看著楊康天真無邪的笑臉,又想起了原著中的那個楊康,心中有些猶豫。
但看到包惜弱那充滿期待與信任的眼神,她最終還是點了點頭,答應了包惜弱的請求。包惜弱激動得熱淚盈眶,連忙拉著楊康,讓他給姜楠磕頭拜師。
從此,楊康便正式成為了姜楠的徒弟。
姜楠收徒之后,便開始用心教導楊康。
經過思量之后,姜楠決定傳授給楊康十強武道中的槍法“問天槍決”,和內功“神照經”。
其實,姜楠在決定收楊康為徒的時候,心中是有所顧慮的。畢竟這貨給她留下的可不是什么好印象。
但現在的楊康,是在包惜弱的悉心教導下成長起來的。
他從小就知道自己是漢人,是楊家后人,父親是楊鐵心,是金人害得他們家破人亡。
他的心中,對金人充滿了仇恨,與原著中那個在金國王府長大、以金人的身份自居的完顏康截然不同。
而且,姜楠相信,只要能用心教導,楊康一定能夠走上正途。
如果楊康以后真的做出什么違背良心的事情,她也絕不會心慈手軟,定會出手清理門戶。
說到楊康會變成完顏康,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包惜弱的軟弱,丘處機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年,丘處機為了一點所謂的信義問題,竟然將一個年幼無知、懵懂不懂事的孩子留在了完顏洪烈那里。
結果就是楊康接受金人的教育,完全變成了完顏康。
反觀郭靖,雖然生活在蒙古,但他的母親李萍,從他小時候起,就教他漢語,給他講述漢人的歷史和文化,告訴他自己是漢人,是梁山好漢的后人,還要他將害死他父親的仇人段天德銘記在心。
郭靖拜江南七怪為師后,七怪雖然武功并非頂尖,但他們為人正直,三觀很正。
他們在郭靖的成長過程中,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郭靖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是因為有了這八人的悉心教導和影響,才有了后來那個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郭大俠。
姜楠認為,作為一名師父,不僅要傳授徒弟武功,更要教導徒弟如何做人。
學武先學德,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遠比他的武功高低更為重要。
從這一點來看,全真七子就不能算是好師傅。
丘處機教出了完顏康這樣的徒弟,這無疑是他作為師父的失職。
再看看神雕時期的全真教,教出來的徒弟更是讓人失望。
當初,郭靖想要上山拜師學藝,卻被全真教的人以貌取人,拒之門外。
后來收楊過為徒后,他們不但沒有好好教導楊過,反而挾私報復,將對郭靖的不滿發泄到楊過這個小孩子身上。
趙志敬為了當上掌教,不擇手段,甚至背叛師門;尹志平更是做出了令人不齒的事情。
所以,收楊康為徒后,姜楠除了傳授他武功,還會經常給他上思想品德課。雖然自己可能是個九義的漏網之魚,但是大道理她還是會講的。
在之后的十年里,姜楠、包惜弱和楊康三人,踏上了漫長的尋找之路。
他們翻山越嶺,走過了無數的城鎮和村莊,四處打聽楊鐵心和李萍母子的消息。
姜楠雖然知道李萍在大漠,楊鐵心也還活著,但她并沒有提醒包惜弱。
一方面,李萍和郭靖在大漠生活得應該還不錯,而且江南七怪也找到了他們。
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楊鐵心具體在哪里。茫茫人海,想要找到一個人,談何容易。
所以,姜楠只能任由包惜弱四處打聽尋找。
她知道,包惜弱一直將當年的事情歸咎于自己,讓她四處找人,或許能讓她的心里好受一些。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包惜弱都會四處打聽,雖然一無所獲,但是她卻從未有放棄想法。
這十五年間,姜楠除了教導楊康武功,自己也沒有絲毫懈怠。
當年和張三豐比武之后,張三豐曾直言指出姜楠基礎虛浮。
這句話,就像一記警鐘,在姜楠的心中敲響。從那以后,姜楠便下定決心,要重新打磨自己的基礎。
她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基礎功法的修煉。無論是扎馬步、練呼吸,還是修煉各種基本功,她都一絲不茍,認真對待。
而楊康看到已經這么厲害的師父居然還這么認真修煉時,都是一臉敬佩的表示,他還要更加努力才行。
如果說十五年前的姜楠只能發揮出自身八成的能力,那么現在的姜楠,已經可以發揮出百分之兩百的能力了。
她對自身武功的運用,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做到 1 + 1大于 2,對她來說已經不是難事。
在修煉基礎的同時,姜楠還潛心研究從系統里抽到的那些武功秘籍。這些武功,每一本都可取的地方。
雖然沒有深入學習,但她通過不斷地鉆研和嘗試,對這些武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因為張三豐曾教導她,博采眾家之長,才能推陳出新。
她牢記著這句話,將不同的武功理念和技巧相互融合,不斷地探索和創新。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姜楠自創出了幾門武功。
其中一門是以獅吼功為基礎,融入了音律的音波功“龍吟虎嘯大法”。
還有一門是在研究音律過程中研發出來的刀法“百煉刀決”。
這兩門武功和姜楠的混元無極、心蓮劍典都屬于高級功法,她將這些功法都賣給了系統商城。
在武當派的功法里,只有太極拳和太極劍屬于高級功法,其他的都是中級或者初級功法。姜楠把自己擁有的功法賣給系統商城后,獲得了六次高級抽獎、八次中級抽獎和四次初級抽獎。
經過長達十五年的沉淀,姜楠徹底掌握了一身所學。此時的姜楠,真氣無時無刻不在體內運行,眉心代表大黃庭的印記不再消失,以往只有運轉真氣時才會出現的印記,如今一直清晰地存在著。
在她的氣海雪山之中,由大黃庭形成的河進一步擴大,已經如汪洋大海般奔騰不息,氣勢磅礴。
海中心的雪山在大海的映照之下,已經顯得是那么的小巧了。
然而,令姜楠奇怪的是,氣海雪山依舊看不到邊際,這也讓姜楠更加好奇,系統究竟給她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身體。
雪山之中冰封的王權劍意,還是和當初一樣,暫時沒有任何進展。
按照姜楠的猜測,雖然她領悟了一個“扶搖”劍意,但扶搖劍意和王權劍意相差甚遠,而且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劍意。
因為她的王權劍意是系統直接賦予的,所以她并沒有真正領悟到劍心的奧秘。
現在姜楠對劍意的領悟可能已經到了極限,想要再有所進步,或許唯有領悟劍心才行。而在這方面,她暫時沒有可以請教的人,自己也沒有任何經驗。
畢竟,劍心的領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機緣和悟性。所以,她只能先將此事擱置一旁。
不過,讓姜楠欣喜若狂的是,天罡氣訣終于有了進步。
雖然還只是入門階段,但她總算接觸到了五行變化,對五行有了初步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