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震撼的萬園之園
- 從倚天開始的長生路
- 那年夏天到了
- 3497字
- 2025-03-28 05:00:00
隨后,兩人緩慢的穿行于圓明園之中,期間,姜楠作為一個導游,說著自己對于圓明園的一些了解。
而武無二則是默默地聽著姜楠的講解,并時不時的插上幾句自己的見解。
“圓明園的美,不僅在于它的歷史底蘊,更在于它四季如畫的自然風光?!?
在這里,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致,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春天,是圓明園蘇醒的季節。
冬日的寒冷已悄然退去,萬物復蘇,生機盎然。
圓明園內,春花綻放,姹紫嫣紅,繁花似錦。
桃花、杏花、櫻花等各種花卉競相開放,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
花瓣飄落,宛如仙境中的花雨,讓人陶醉其中。
圓明園內的湖水也恢復了往日的清澈,映照著藍天白云和綠樹紅花,美麗的黑天鵝自由自在地游弋水中,一幅美麗的畫卷躍然眼前。
夏天,則是圓明園荷葉連連的季節。
曲院風荷是圓明園的著名景點之一,湖面上荷葉挨挨擠擠,滿眼的綠色。
荷花在其中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盛開,宛如仙子下凡。
站在湖邊,欣賞著這如詩如畫的景色,感受著夏天的熱情與活力。
船行荷塘間,水波蕩漾,荷花搖曳生姿,讓人陶醉其中。
此時,若是能品上一杯香茗,靜賞這滿池荷花,那便是夏日里最愜意的時光。
秋天,獅子林的紅葉成為圓明園的亮點。
獅子林是圓明園內一座仿獅子山的園林,深秋時節,滿目紅葉,如火如荼,將整個園林裝點得美麗如畫。
漫步在林間,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中。
微風拂過,紅葉飄落,翩翩起舞,好似一場秋天的華爾茲。
停下腳步,靜靜聆聽這片紅葉的交響樂,感受它們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同時,銀杏大道的金黃也是秋天的一大看點。
大道兩旁,銀杏樹挺拔而立,金黃的葉子如同一片片閃爍的金幣,灑落在地上,鋪成了一條通往冬天的金黃之路。
徜徉其中,感受著秋天的絢麗和濃烈。
冬天,圓明園呈現出銀裝素裹的景象。
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為大地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外衣。
鑒碧亭掩映在冬雪中,宛如一幅水墨畫。
踏著厚厚的白雪,感受著冬天的寧靜與純潔。
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為這寂靜的園林增添了一抹靈動之美。
湖面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宛如一面鏡子,映照著周圍的雪景。
停下腳步,享受著冬天的神秘與靜謐。
此時的圓明園,仿佛被時間凝固,一切都變得那么安靜,讓人的心靈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隨著姜楠的步伐,兩人來到了歐式園林區。
此時,姜楠的講解也戛然而止,兩人的目光也隨之集中到了眼前的園林。
歐式園林是圓明園中最具特色的西式建筑區域,其中諧奇趣、海晏堂等建筑以其獨特的風格吸引著眾多游客的目光。
諧奇趣建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圓明園內的第一座歐式水法大殿。
它位于歐式園林西端南部,主樓三層,頂層三間,一二層皆七間,樓前左右九間弧形游廊連著兩層八角樓廳,是為皇帝演奏中西樂器之處。
諧奇趣的建筑風格融合了巴洛克式和中式元素,主體建筑由中央噴水池及環繞其周的三層樓房組成,整體布局對稱而有序,體現了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風格。
樓房外觀裝飾繁復,雕刻細膩,大量使用了拱券、柱廊等西方建筑元素,同時也不乏中式裝飾細節的融合,如龍鳳圖案等。
中央的大型噴泉尤為引人注目,利用當時先進的水利技術,噴泉在特定時刻會噴射出各式水柱,配合周邊的雕塑與綠化,營造出一派生機勃勃、歡愉和諧的氛圍。
此外,建筑內部設有戲臺與舞廳,曾是皇室舉辦宴會、觀賞表演的重要場所,展現了皇家生活的奢華與高雅。
隨后映入眼簾的是海晏堂,這里是圓明園中最具特色的區域之一,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藝術的精華。
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建成于乾隆年間。
它以獨特的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而聞名于世。
這些銅像不僅造型精美,而且還蘊含著中國傳統的生肖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
它位于圓明園歐式園林的中心位置,由正樓和后工字蓄水樓組成。
海晏堂的設計融合了歐洲巴洛克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展現出獨特的中西合璧之美。
主體建筑呈半圓形排列,中央設有一座大型噴泉,名為“大水法”,周圍分布著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這些銅像按時辰輪流噴水,是中國最早引進西方噴泉技術的實例之一。
海晏堂的標志性建筑大水法,融合了巴洛克藝術風格與東方審美,主體建筑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
大水法的主體是一個半圓形的噴水池,中央雕刻有一只銅梅花鹿,鹿角噴出八道水柱;兩側各有十只銅狗,從口中噴水直射鹿身,形成“獵狗逐鹿”的景觀。
水池兩側各有一座十三層方形噴水塔,塔內有大噴水管八根,小型噴水管八十根,噴出的水柱高達六尺。
海晏堂的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
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場面蔚為壯觀。
這些銅像是西方人設計,在中國制造,融東西方文化于一身,俗稱“水力鐘”。
海晏堂后是一座工字形平臺樓,是供給附近噴泉水源的主要蓄水樓。
這座蓄水樓從外表看起來仍然是一座西式洋樓,但它是實心的,洋樓的下部是走廊,上部建有陽臺,東門有盤旋石梯可登樓。
樓上中心部位是一個東西長 27.36米,南北寬 5.72米,池深 1.4米的大水池,可容水約 180噸,池底為防止漏水,全部用錫板焊成,俗稱錫海。
海晏堂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乾隆時期中國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象征,它體現了西方建筑藝術對中國的早期影響,也展示了中國工匠在吸收外來文化基礎上的創新與融合。
離開歐式園林后,便來到了福海。
福海是圓明園中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積廣闊,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
湖面上,荷葉田田,荷花綻放,微風拂過,送來陣陣清香,讓人陶醉其中。
湖邊,垂柳依依,綠草如茵,遠處的山巒和亭臺樓閣倒映在水中,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
福海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
相傳,東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還有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尋仙境、求仙藥,福海的命名正是取“徐福海中求仙”的寓意,以求皇帝長生不老,大清帝國江山永固。
在清朝時期,福海是皇家舉行龍舟競渡、觀賞煙火等活動的重要場所,乾隆帝曾在此舉行“千叟宴”,彰顯盛世繁華。
福海中央的“蓬島瑤臺”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它是仿照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建造而成,由嶙峋巨石砌成的三個小島組成,島上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宛如仙境一般。
在古代,皇帝們常常將自己比作神仙,希望在這人間仙境中享受榮華富貴,長生不老。
除了歐式園林和福海,圓明園還有許多其他值得一看的景點。
正大光明殿作為圓明園的正殿,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年),位于圓明園大宮門內。
它坐落在花崗石臺基之上,長 120英尺、寬 45英尺、高 20英尺,殿堂共有 7間,殿前有寬闊的月臺,東、西配殿各 5間。
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舉行朝會和重大慶典的地方,有著“御園正衙”的美譽。
其建筑布局嚴謹對稱,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追求平衡、和諧的美學觀念,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莊重。
殿內裝飾精美,天花板上繪有五顏六色的方形、圓形、多邊形和其他幾何形狀,地板鋪著灰白相間的大理石,寶座兩旁各有一個孔雀毛扇子,盡顯奢華。
殿上懸掛著雍正手書的“正大光明”匾額,以及雍正和乾隆所寫的書聯,字體剛勁有力,氣勢恢宏。
不僅增添了文化氛圍,更體現了儒家中正治國的思想。
九州清晏也是圓明園的重要景點之一,它位于前湖北岸,與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
九洲清晏則是清朝皇家御園圓明園的帝后寢宮區,位于正大光明殿宇正北面的前后湖間的大島上面。
它占地 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 8600平方米,由九個島組成,每個島又獨立成景,島與島之間有橋梁相連通。
寓意著九州大地,天下太平。
九洲清晏的布局大致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自南而北坐落著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九州清晏殿。
圓明園殿殿前檐懸掛康熙皇帝御書“圓明園”三字匾,是整個建筑群的起點。
奉三無私殿是清朝皇帝舉辦宗親宴的地方,每年元旦,皇帝會欽點皇子、皇孫,親王,貝勒等皇族成員在此舉辦宴筵,體現了皇家的親情與團聚。
九州清晏殿是皇帝在園內的主要寢宮,殿內懸掛有雍正手書“九州清晏”匾,內有東、西暖閣,上邊建有仙樓,金磚墁地,殿前設有銅仙鶴,盡顯皇家的尊貴與奢華。
西路的樂安河建筑精致,假山疊院,后面的“怡情書史”是乾嘉時期皇帝寢宮,寢宮內有幔子四架,并鋪設高麗涼席,還有乾隆皇帝夏天休息的“池上居”。
東路的天地一家春是后妃寢宮諸院的總稱,嘉慶帝出生于此,咸豐帝住在園子里時,他的婉嬪、懿嬪、麗嬪以及 5名“貴人”、2名“常在”都住在這里,各有一套院落,這里也是時為懿嬪的慈禧開始得到咸豐寵幸的地方。
九洲清晏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江南園林的婉約與北方皇家園林的大氣,山水相依,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文化韻味,是傳統建筑藝術與皇家生活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