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皇城,勤政殿內,尚書平章事兼三司監(jiān)總使王重,深夜帶著一幫狗腿子,求見太宗皇帝趙光義。
太宗皇帝趙光義,夜不能寐,因對遼大敗一事,護衛(wèi)汴京城的兵力全在曹州涿州一線,眼下,汴京城,只剩五千老弱病殘,憂心重重道。
“朕,本想一統(tǒng)燕云十六州,可遼軍實力強橫,宋軍三路進攻卻是勞而無功,李順你說朕做錯了嗎,連老天爺都助遼不助宋?“
內侍官大太監(jiān)李順,不忍看見自己官家過分責怪自己,從而危害龍體,好言相助,開囗,道。
“官家,非宋軍戰(zhàn)心不足,而是遼軍鐵騎強大,官家,繼承先帝遺志勞心北伐,縱然宋軍敗了也是雖敗猶榮,日后還有機會再次北伐燕云十六州,官家,整頓三軍幾年以后可再戰(zhàn)遼軍!“
宋太祖趙光義,這才減輕了不少戰(zhàn)敗壓力,道。
“楊業(yè),可有消息?“
大太監(jiān)李順,將元帥潘美的軍報呈上,說道。
“官家,潘元帥軍報所說,楊業(yè)將軍已身死前線,其父子幾人皆戰(zhàn)死沙場,不過,其第七子楊七郎在曹州城下,被其手下校尉當成了遼軍探子所殺,潘元帥,己將此人當場處死?!?
宋太宗趙光義,震驚不已,自己的擎天柱石,就怎么快沒了,怒上心頭,道。
“楊家父子,一門忠烈,為大宋舍去性命,傳旨下去,給楊家父子修忠義祠立廟,并加封楊六郎楊延昭為武兵司都統(tǒng)制,讓門下省去草似旨意,明日,去由你傳旨給天波府!“
大太監(jiān)李順,欣然接旨,但還是忍不住指醒,道。
“官家,可楊七郎被自己人誤殺一事,如何善了呢?“
宋太宗趙光義,無奈嘆息,只得壓下這件事,道。
″這件事,就當什么也沒發(fā)生過,將楊七郎之死歸為死于遼軍之手,楊家七子全部追封為忠義侯與其父一同立祠立廟,另外,傳旨給曹州的潘美,讓他全權負責與遼軍議和之事,割地賠款也罷公主和親也好,平息戰(zhàn)事當記首功!“
大太監(jiān)李順,絲毫不敢怠慢,謹遵旨意,道。
“官家,圣明?!?
另一邊,王重帶著狗腿子們趕到勤政殿外,大喊,道。
“臣等,求見圣上,有急事稟告圣上!“
小太監(jiān)們,趕緊去向皇帝請示,道。
“官家,王尚書求見您!“
宋太宗趙光義,還是,同意王重等人求見,不悅,道。
“好,讓他們進來吧!“
小太監(jiān)們,打開殿門,沒在阻攔,放人進去面圣,道。
“王大人,進去吧!“
尚書同平章事王重,一進殿內就是將楊家父子投敵一事,大說特說,道。
“圣上,據(jù)前方潰兵所說,楊業(yè)父子已投降蕭太后,楊業(yè)更是官拜北院郡王,其子楊四郎楊五郎,已娶了遼國公主,楊業(yè)父子不思皇恩愿為遼奴,臣懇求圣上將楊家余眾全部下獄,以正大宋律法!“
宋太宗趙光義,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卻是難以下決定,問道。
“王愛卿,可有楊家父子投降遼軍的證據(jù),潘元帥,所說楊家父子全部舍命沙場,你若有楊業(yè)父子通敵證據(jù),再說下獄之事有還是沒有?“
尚書同平章事王重,還真有證據(jù),直接從袖囗里,拿出了遼軍招降楊業(yè)父子的告示,呈上,道。
“圣上,這是遼軍招降楊業(yè)父子的告示,有簫太后,親自下發(fā)的告示,若楊業(yè)父子沒死,為何,他們不返回汴京城?“
宋太宗趙光義,看這招降告示,不由得真懷疑起了,楊家父子的忠誠,道。
″好了,此事不必再議,王愛卿你先調兵部的人馬,前去天波府將楊家眾人全部下獄,若有人反抗可格殺無論不必留情,李順,對楊家追封加封等事,先停一停吧,等此事有了結果在說!“
尚書同平章事王重,自是得意立馬接下這事,道。
“臣,遵旨,查抄楊家?!?
王重黨羽,可謂是,高興不已打壓楊家的朝堂勢力,謀劃以久卻找不到機會,而大太監(jiān)李順,卻沒有輕易相信王重的話,有心為楊家開脫,說道。
″官家,楊業(yè)父子,若真有投敵之心,絕不會放任一家老小而不管,任由朝廷捉拿天波府眾人,若真有投敵之心,太祖皇帝滅北漢之時,就不會勸說北漢皇帝降宋,絕對會與大宋為敵,就算不勸說北漢皇帝降宋,也會帶著一家老小前去遼國效力,憑楊家勇武過人世代將門的優(yōu)勢,遼主不會不重用他們父子,所以,奴婢覺得會不會是蕭太后的鬼計,離間楊家與朝廷之間的君臣關系,官家,不可不防楊家忠義之舉百姓皆知!“
宋太宗趙光義,還是猶豫不決,他無法肯定,楊家父子對自己的絕對忠誠,不肯采納,道。
“人心難測啊,武將謀國,不得不去防,楊家是忠是奸,就看明日王重他們的了,若肯束手就擒,則可證明楊家的忠心,李順,你不再其位不知其難啊,這皇帝之位才歷經(jīng)兩代傳世,楊家為大宋武將之首則忠心還好,若是表里不一有謀國之心,可就不好辦了,明白嗎?“
大太監(jiān)李順,一時之間,居然,找不到為楊家開脫的理由,更無法說服皇帝輕判楊家,無奈之下只得照辦,道。
“官家,說的不無道理,官家時日不早了,請官家早些歇息!“
宋太宗趙光義,也是乏了,戰(zhàn)敗的事讓其焦頭爛額,道。
“下去吧,朕也乏了!“
大太監(jiān)李順,識趣的退下,關上殿門,道。
“奴婢告退,官家萬安?!?
汴京城,因楊家父子,降遼一事滿城風語,而遠在幽州行宮的蕭太后,正召集北院群臣及少數(shù)南院臣子,商討下一輪的攻宋方案,而潘美也因率軍攻遼時,被遼軍擊敗后退兵曹州,護衛(wèi)皇帝親軍側翼完成后,一直龜縮在曹州這個只有幾萬老百姓的城池防守,焦急等著汴京城的議和圣旨,他才能全身而退不受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