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繼續同土耳其人戰斗?
- 1698:瑞典帝國崛起
- 白蘭地與馬黛茶
- 2055字
- 2025-03-15 23:59:55
聽聞這個消息時,彼得已經身處沃羅涅日的造船廠中,他親自繪制了“宿命”號戰列艦的圖紙,正指導著造船師斯克利亞耶夫按照他的想法鋪設龍骨。
“宿命”號戰列艦屬于四級艦,有雙層甲板,預計配備58門火炮,相比其模仿的英國戰艦,吃水很淺,專門為在亞速海和黑海作戰而設計。這艘船下水后,就會與其他俄羅斯戰艦一道,載著俄羅斯陸軍,在刻赤登陸。
如今,這個計劃卻被德國而來的消息徹底所打破。
“哦,我最仁慈的沙皇陛下!請您原諒我!”
普羅科菲·沃茲尼琴穿著帶蕾絲邊的衣服,打扮的像法國人或者德國人,卻又如傳統的莫斯科人一般,匍匐在沙皇的腳邊,不敢抬頭望這位年輕的暴君一眼。
“我盡我的所能,勸誡德國人與土耳其人繼續開戰,德國人表面答應的好好的,轉頭就出其不意的公布停戰條款。德國人得到匈牙利,威尼斯人得到摩里亞,波蘭得到波多利亞,俄羅斯卻什么都沒有得到。”
“什么都沒有得到?”彼得用力的錘下桌子,鉛筆與尺子都在戰艦的圖紙上蹦了起來,“是沒有得到刻赤,還是沒有得到亞速?”
刻赤是仍然在土耳其人手里,亞速已經在戰爭中被俄羅斯占領,只是需要通過正式的和平條約,確定國界的變動。
“陛下,德國皇帝的大使基金斯伯爵告訴我,土耳其人堅持要俄羅斯歸還亞速要塞、繼續向克里木可汗納貢,雙方分歧實在太大,所以.......”
沃茲尼琴趴在地上,聲音越來越低。
“所以,德國人背棄了我們,單獨談和是不是?”
動怒的彼得,就像雷霆般可怕,他的一舉一動,一個呼吸,都嚇得沃茲尼琴發抖,就算沃茲尼琴遠在德國,也聽說過彼得動怒時就喜歡砍掉大臣腦袋。
有的時候,彼得砍掉大臣腦袋后,又開始后悔,補償大臣的親屬以職位或者土地,可無論他怎么后悔,掉下斷頭臺的腦袋,怎么也長不回來了。
眼見沃茲尼琴顫顫巍巍的不敢說話,彼得的怒氣便更為猛烈。
“德國人一直把俄羅斯當做個野蠻的國家,就算我們在土耳其戰爭中犧牲的再多,也只配做他們的棋子是不是!”
不談大土耳其戰爭中,俄羅斯的成果有多少,就犧牲而言,絕對是各國中最多的。
在1687年的瓦西里·瓦西里耶·戈利岑公爵指揮的第一次克里木遠征中,十一萬六千俄軍與五萬哥薩克人,南征克里木汗國。
就規模而言,俄軍投入的兵力要遠遠超過巴爾干戰場帝國軍的規模,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遠征,甚至沒有遇到一個土耳其人,在韃靼騎兵焚燒草原后,缺乏補給的俄軍不得不撤退,歸國的途中,損失過半。
1689年的第二次克里木遠征中,俄軍規模不減,在戈利岑公爵帶領下,俄軍多次擊退韃靼人的攻擊,成功到守衛克里木半島的彼列科夫地峽,卻仍由于缺水和補給短缺撤退,在韃靼騎兵的不斷騷擾進攻下,俄軍損失又達到數萬之多。
兩次遠征寸土未得,直接導致索菲婭公主與戈利岑公爵的聯合政府倒臺,最后使彼得掌握實權。
彼得相比戈利岑就實際許多,他知道以俄羅斯目前的實力根本沒有力量打敗克里木汗國。
這個倒不是俄羅斯國力不行,只是在彼得改革前,俄軍實在無法在草原上擊敗韃靼騎兵,根本不能保證后勤。在這樣的情況下,進攻克里木的軍隊越多,補給消耗的越快,敗的也更快。
所以彼得放棄進攻克里木的偉業,開始沿著第聶伯河和頓河南下,蠶食韃靼人土地。
草原上雖然是韃靼弓騎兵的天下,可騎術射術再強大的韃靼人,面對大河上的哥薩克小船,也是無能為力的。
即便如此,俄國也是興師動眾,出動數萬人,經過兩次圍攻,才拿下小小的亞速城。而亞速城的守軍,不過是兩千多禁衛軍,加上拼湊出來的安納托利亞雇傭軍而已,還不如波多利亞的卡米涅茨要塞駐軍多。
所以,如果說奧斯曼對付奧地利是傾盡全力,對付波蘭就是用一只手,對付俄羅斯就是用一只手上的小拇指,而就這根小拇指,卻讓諾大的俄羅斯損失慘重。
自然,奧地利根本就看不起這個盟友。
可是,看不起就看不起,處于歐洲邊緣的俄羅斯又能怎么樣呢?
“偉大而仁慈的陛下啊!德國皇帝有什么資格看不起您呢,只是他的親戚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就要死了,遺產就要落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頭上,英國和荷蘭都勸他同土耳其人議和,奪回屬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財產。”
眼見這位敏感的沙皇,正陷入種自卑情緒中,即將化身斯拉夫主義超人,沃茲尼琴連忙在旁提醒。如果彼得因此敵視德國人,將俄羅斯帶回以前的軌道,那就太糟糕了。
“英國和荷蘭,說到底,德國皇帝不還是覺得歐洲的盟友要比俄羅斯這個野蠻國家重要的多嗎!”
彼得依舊有些生氣。接下來,彼得又與沃茲尼琴交流些談判中的事情,沃茲尼琴盡一切可能證明,他在談判中盡了全力,依然無法阻止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之間達成和平條約。
“我告訴亞歷山大·馬夫羅科達托——他是個法納爾人,土耳其政府的翻譯,只要他們稍稍推測達成和平協議的時間,拖延到德國皇帝和法國重新開戰,那么就可以收復在戰爭中失去的土地。這樣,土耳其的精力依然被牽扯在巴爾干,我們的軍隊就可以攻擊刻赤.....”
沃茲尼琴說。
“愚蠢,實在是太過愚蠢。你居然為土耳其的利益行事。假如土耳其重新奪回匈牙利,你以為俄羅斯能落得好嗎?”
彼得揪著沃茲尼琴耳朵,批評道。他也討厭德國人的背信棄義,可不至于蠢到犧牲奧地利的利益來滿足俄羅斯。
“俄羅斯絕不能指望外國人,只能靠自己的實力,同土耳其繼續戰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