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借用工程排
- 1982:從歸國華僑開始
- 紅櫻煨雪
- 2001字
- 2025-03-19 18:00:00
開荒。
關于這個名詞,放在北大荒的五十年代,可以說,對于東三省的人來說,印象極其深刻。
在1979年的時候,整個龍江省的開墾面基,已經達到3200萬畝。
也正是在這么幾十年的開荒下,這才讓“北大荒”搖身一變,變成所謂的“北大倉”。
早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北大荒開墾條件惡劣,氣溫低,有沼澤,野外還有狼群。
每一條壟溝中肥沃的黑土地,都是建立在前人血與汗的基礎上。
如今到了1982年,大規模的集中開荒,已經不再出現。
然而還是有些地方,像是紅星農場一樣,小規模地開荒地。
……
當陳振東帶著自己的金牌業務員,還有工廠技術骨干,來到紅星農場的時候,聽到的就是這樣一系列關于開荒的言論。
放眼望去,黑土地上幾個鐵疙瘩,正在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個勁兒地在田埂上,跑得歡實。
老邵站在陳振東身邊,就忍不住開口:
“想當年農場開墾的時候,還是用老毛子的康拜因收割機。后來省里面、市里面的農機廠,就按照毛子貨,仿制改進。說起來,國營單位里,說不定還有東方紅-2.5的收割機放著。”
陳振東身后的幾個大學生,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一副工科男的樣子。
在左顧右盼的過程中,似乎對于這所謂的康拜因收割機很是感興趣。
其中一個來過兵團農場,當過知青的大學生,這會兒就推了推眼鏡:
“陳老板,這幾輛康拜因,都是一把老骨頭,估摸著渾身上下都快要散架了。咱們農機廠……有這樣的項目嗎?”
要么說人是大學生呢。
陳振東還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他一邊在前面走,一邊半是思忖的開口:
“82年這會兒,國內對于農機需求量大。就像是咱們以前開發的小型拖拉機,其實也對于兵團農場來說,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可結果呢?還不是賣的脫銷,連帶著廠子里面的機器連軸轉。”
“但是我總覺得吧,想要讓農機這一塊兒可持續發展下去,咱們得打出自己響亮的名聲來。”
“就像是這個康拜因收割機,你說咱們能做嗎?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做的時候,我希望,咱們的技術骨干,不是一昧地仿照,而是要整理出自己的一些真東西。”
“就比如咱們手頭有發動機圖紙,那么就可以考慮在這方面,加大馬力,趕緊零部件結構。”
“又比如收割機可以加裝旋轉撥草輪、重型刀片,這樣更適合開荒。還有什么履帶行走沼澤地……”
陳振東說著自己的想法。
他其實也不是機械系正兒八經的大學生。
只不過是因為老爺子在阿美利加有許多農場,像是這個時候,阿美利加的農場那邊已經實行機械化生產,完全可以對標美國凱斯IH-1600等系列的農機,轉而拓展思路。
有的時候,相比起學歷,見識面和信息差,反而更為難得。
如今一聽陳振東的諸多設想,他背后的那群大學生,當時就眼睛就亮的跟燈泡似的,只覺得自己被陳振東一說,思路頓時就打開了。
有些年紀輕,比較跳脫的,當時就對著陳振東夸起來:
“陳老板,你懂得可真多!”
陳振東一抬眉:
“那可不!”
這人夸一句還喘上了。
那些大學生跟著一塊兒笑起來,只覺得陳振東可比那些國營單位里的領導,要平易近人許多。
甚至還有人心中慶幸。
還好當初跟著陳振東支農實踐來了,這才能接觸那么多學校里接受不到的知識。
別的不說,農機廠里的邵師傅,還有進口的生產線,這些都是寶貴的實踐經驗……
反倒是之前去國營廠子里的幾個同學,聽說到了那邊,百般不適應。
就算到了車間第一線,里面的技術員也是藏著掖著,不肯把真本事教出來。
這樣比起來,老邵技術員簡直不要太老實,太掏心掏肺!
有人這會兒半是試探,半是笑嘻嘻地開玩笑:
“陳老板,你這廠子啥時候做大點。畢業后,能有我一個位置嗎?”
陳振東樂了:
“想要做大做強,還得靠你們這些技術骨干,才能研究出好的農機。你們哈工大的學生,怎么說也是跟我一塊兒打拼過的,到時候你們想來,我歡迎至極!”
甭管到時候怎么樣,但是這會兒陳振東說出這話,一幫年輕的大學生,愣是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或許,現在農機廠還只是一個五六十人規模的小廠子。
但換個角度去想,這個時候就跟陳振東一塊兒打拼,那將來他們豈不就是廠子里的一代元老?
陳振東畫了個大餅,成功把這幫大學生給忽悠瘸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那邊的馬場長匆匆趕來。
遠遠的,甚至還沒看見陳振東的人,這會兒就傳來了爽朗的笑聲:
“陳同志咋還有空來我這兒溜達呢?今天說好了,一定得在咱們這兒吃完飯再走!咱們食堂里,大師傅做的小炒菜,那簡直就是一絕!”
哧溜。
大師傅的小炒?
原本在學校啃窩頭的大學生們,愈發覺得……跟著陳老板有肉吃。
馬場長熱情,陳振東表現得比他還熱情。
花花轎子眾人抬。
眼看陳振東這么給面子,馬場長的態度也愈發和善起來。
好不容易扯了幾句犢子,陳振東看出這位場長不是那種彎彎繞繞的人,索性就把來意說清楚了。
“你這是……要借農場里的工程排?”
工程排,這也是屬于一個時代的印記。
在北大荒農場里面,一個工程排有30-50人左右,一般是負責水利、基建、橋梁、房屋、道路等等,其中也不乏有下鄉的知青和各種技術骨干。
因為農機廠要擴建,勢必就要解決單身職工的住宿問題,于是陳振東就把念頭打在了農場的工程排上。
對于造房子、搞基建來說,沒有什么是比這些工程排更專業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