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來乍到見臥龍,臨危受命或真像
- 星隕之下:三國逐鹿
- 峰擁而至
- 2904字
- 2025-02-14 16:06:32
陸臨跟著姜維穿過城門時,馬蹄鐵撞擊青石板的聲響驚飛了檐下的麻雀。街道兩側的蜀中百姓紛紛避讓,卻在看到姜維的旗幟時停下腳步,彎腰行禮。陸臨注意到那些目光中的疲憊——衣衫襤褸的婦人抱著骨瘦如柴的孩童,老翁挑著兩筐干癟的粟米,連守城士兵的皮甲都磨得發亮。
”蜀漢竟困頓至此……”他攥緊韁繩,掌心滲出冷汗。
城樓上的諸葛亮轉過身來。陸臨呼吸一滯——那人的眼睛比塑像更清亮,像是能看透千年光陰。羽扇輕搖間,他開口了:“將軍說你是奉我之命而來?”
姜維的槍尖抵上陸臨后腰,冰冷的槍尖透過薄衫,刺得他一陣發麻。
“丞相恕罪,”陸臨翻身下馬,雙手捧劍,“此劍確是丞相所賜,但……不是此時的丞相。”
空氣陡然凝滯。諸葛亮的目光落在劍柄銘文上,忽然輕笑一聲:“星隕之時,天命所歸。好一個‘天命’。”他接過古劍,指尖撫過劍脊銹痕,“建興三年,我在漢中鑄此劍時,可沒刻過這些字。”
陸臨心頭劇震。這把劍竟是諸葛亮親手鍛造?史書從未記載!
“說吧,”諸葛亮突然用羽扇挑起他的下巴,“你是從建興幾年來的?”
“丞、丞相何出此言?”陸臨強壓驚慌。他能感覺到姜維的殺氣在身后凝成實質。
“劍上的銅綠是藥水偽造,銘文卻是用后世楷書所刻。”諸葛亮收回羽扇,似笑非笑,“更別說你衣襟里露出的……”他忽然用羽扇尖端挑開陸臨的衣領,一枚塑料紐扣滾落在地。
姜維的槍尖刺破外袍。
“等等!”陸臨急中生智,“我能讓漢中屯田產量翻倍!”
槍尖頓住。諸葛亮抬手示意姜維退后,目光如炬:“細說。”
“渭水南岸可改種冬麥,來年開春再種蜀黍,一年兩熟。”陸臨語速飛快,“再以糞肥混草木灰為基肥,畝產至少三石……”
諸葛亮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帕子上暈開暗紅。姜維箭步上前攙扶,卻被他推開:“接著說!”
“成都平原可造筒車引水,省去人力戽斗。軍中連弩射程不足,若將箭槽改為螺旋紋……”
“夠了。”諸葛亮喘息著坐回藤椅,“伯約,帶他去兵器坊。”
“丞相!此人來歷不明……”姜維急道。
“他能說出筒車二字,就該知道這物件二十年前已隨孝直(法正)入土。”諸葛亮盯著陸臨逐漸蒼白的臉,“給你三日。若改不出能射兩百步的連弩——”羽扇劃過脖頸。
姜維拎起陸臨,聽見丞相低不可聞的嘆息:“天命……總算來了個像樣的。”
兵器坊內,鐵星四濺,工匠們的錘打聲此起彼伏。陸臨盯著案上的連弩圖紙,冷汗浸透后背。歷史上諸葛連弩直到諸葛亮死后才由姜維完善,而他現在要提前十年復現這項技術。
“用彈簧?這時代連鋼都煉不好……”他抓起炭筆在羊皮上狂書,“等等,秦弩的青銅機括或許可以改造——”
“你就是那個妖人?”稚嫩的聲音突然響起。
陸臨抬頭,看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扒在窗欞上。那眉眼與姜維七分相似,卻多了幾分跳脫。“我叫姜承!阿爹說你能讓弩箭飛過沔水?”
歷史中的姜維之子本該在三十年后出生。陸臨筆尖一頓,羊皮紙上暈開墨團。
“別聽我爹胡說。”少年翻窗而入,抓起弩機零件,“你看這個,我在箭匣底下加了個滑槽,上弦速度能快……”
“等等!”陸臨阻止他,“把滑槽改成斜角,用牛皮做緩沖。”他飛速在圖紙上勾勒,“這樣可以增加弩箭的穩定性和射程。”
姜承愣了一下,隨即露出欽佩的眼神:“陸先生,你真厲害!”
“快去準備材料。”陸臨迅速指揮工匠們,“我們需要牛皮、豬油和桑皮紙,越多越好。”
姜承帶著工匠們迅速行動起來,不一會兒,所需的材料便堆滿了兵器坊。陸臨拿起一張桑皮紙,仔細地將其裁剪成合適的大小,然后用豬油均勻地涂抹在紙面上。他一邊操作,一邊向姜承解釋:“豬油易燃,涂在桑皮紙上可以作為引火材料。箭頭裹上這種紙,在發射時點燃,就能在空中形成火焰,對敵軍造成混亂。”
姜承聽得入神,眼神中閃爍著好奇和興奮:“這主意太妙了!”
“但關鍵在于弩機的改造。”陸臨拿起一個弩機零件,繼續說道,“我們需要在箭匣底部增加一個斜角滑槽,用牛皮做緩沖,這樣可以減少弩箭發射時的震動,提高精度和射程。”
姜承立刻動手幫忙,他雖然年輕,但手腳麻利,很快就掌握了改造的要點。在陸臨的指導下,他們將一張堅韌的牛皮剪成合適的形狀,固定在滑槽的底部。接著,他們將裁剪好的桑皮紙裹在箭頭上,用細繩緊緊綁住,確保在發射時不脫落。
“這樣就行了嗎?”姜承拿起一支改造好的火矢,仔細端詳。
“理論上是可以的。”陸臨接過火矢,點燃桑皮紙,火焰瞬間燃燒起來。他迅速將火矢裝入改造后的弩機,瞄準遠處的靶子,扣動扳機。
火矢呼嘯而出,劃過一道明亮的弧線,精準地命中靶心。靶子瞬間被火焰吞噬,發出“噼里啪啦”的燃燒聲。
“成功了!”姜承歡呼起來,眼中滿是欽佩,“陸先生,你真是個天才!”
陸臨微微一笑,心中卻明白,這只是他從現代帶來的知識和經驗。他迅速指揮工匠們繼續制作火矢,時間緊迫,他們必須趕在魏軍攻到城下之前準備好。
三更時分,當姜維帶著一身血污沖進兵器坊時,看到的是一地焦黑的竹筒和忙碌的工匠們。姜承臉上沾著炭灰,正把最后一段引線塞進竹節。
“這是何物?”姜維踢了踢地上的竹筒,語氣中帶著幾分疑惑和警惕。
“丞相要的連弩。”陸臨舉起改裝后的弩機,箭槽中并排三支裹著油布的箭矢,“順便加了點煙花。”
姜維接過弩機,仔細端詳。他拉動弩機,感受著改造后的穩定性和射程提升。就在這一刻,城外突然亮起沖天火光,魏軍的慘叫隱約可聞。
姜維猛地轉身,槍尖抵住陸臨咽喉:“你究竟是誰?”
“我是……”陸臨咽了口唾沫,“能讓星隕之人。”
姜維的槍尖微微顫抖,陸臨能感受到那冰冷的金屬刺痛皮膚。就在這時,城樓上的諸葛亮輕聲笑了起來。
“伯約,放下槍。”諸葛亮的聲音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清晰。
姜維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收起了長槍。諸葛亮緩緩走下城樓,來到陸臨面前。他手中的古劍銹跡正片片剝落,露出底下星辰般的紋路。
翌日清晨,陸臨被帶到丞相府。諸葛亮正在案前批閱公文,見他進來,頭也不抬:“昨夜的火攻,是你教姜承的?”
“是。”陸臨低頭答道。
“那孩子天資聰穎,卻太過莽撞。”諸葛亮放下筆,“你可知他今早請命,要帶兵追擊魏軍殘部?”
陸臨心頭一緊:“丞相答應了?”
“我讓他去了。”諸葛亮抬眼看他,“帶著你改裝的連弩。”
“這太危險了!”陸臨脫口而出,“魏軍雖敗,但司馬懿用兵如神,必設伏兵!”
“所以,”諸葛亮站起身,“我給你一個選擇。要么現在告訴我你的來歷,要么等姜承戰死的消息傳來。”
陸臨咬緊牙關。他知道,這是諸葛亮的試探,也是他唯一的機會。
“我來自千年之后。”他直視諸葛亮的眼睛,“我知道蜀漢的命運,也知道丞相的遺憾。”
“哦?”諸葛亮挑眉,“說來聽聽。”
“建興十二年,丞相病逝五丈原。姜維繼承遺志,九伐中原,卻因我主親信小人,最終功虧一簣。”陸臨深吸一口氣,“我想改變這一切。”
諸葛亮沉默良久,忽然笑了:“你可知我為何信你?”
陸臨搖頭。
“因為那把劍。”諸葛亮指向案頭的古劍,“它確實是我所鑄,卻從未贈予他人。直到昨夜,我才想起——那是我在夢中所得。”
“夢中?”
“夢中有人告訴我,'星隕之時,天命所歸'。“諸葛亮的目光深邃如淵,“現在想來,那人……或許就是未來的你。”
陸臨怔住。他從未想過,自己的穿越竟是一個閉環。
“去吧。”諸葛亮揮了揮手,“姜承需要你。蜀漢……也需要你。”
當陸臨策馬沖出城門時,遠處已傳來喊殺聲。他握緊韁繩,心中默念:“這一次,我一定要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