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武承嗣死了,武三思怎么辦?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納頭而來
- 洗澡的兔子
- 2350字
- 2025-02-27 11:02:13
尚善坊,狄仁杰宅。
狄仁杰為人清正,身居高位之后,便減少了和外界的接觸,這座豪奢的宅院,還是女皇陛下恩賜的。
而今卻時常處于閉門謝客的狀態(tài)。
近來,狄仁杰的身體越來越差,除非是他主動出門,上朝理政,幾乎就不再見外客了。
卻也有些例外。
狄府的差役還是盡職盡責的,卻也有一些擋不住的人。
便是張柬之等人。
幾人氣勢洶洶的趕到狄府,本想為李重潤討還公道,卻看到狄仁杰那枯木一般的身體。
登時就說不出任何話。
還是狄仁杰勉強的扯出一個笑容:“幾位莫慌,仁杰雖然自知時日無多,但目前來看,御醫(yī)也說了,這病癥也不會進展的這么快。”
“我還有時間。”
“不會這么快就舍眾位而去的。”
“閣老!”
“你……”
“哎!”
“你的身體怎的就破敗成了這副樣子!”
第二十八章武三思,怎么辦?
張柬之的眼前,想當年,狄仁杰將他引薦給女皇陛下時候的容貌,還歷歷在目。
那個時候的狄仁杰,精神矍鑠,雙目灼灼有光,而現(xiàn)在,這個老人周身都已經(jīng)被灰敗的氣息糾纏。
“孟將啊,所以,我當初就說,日后,這個朝廷就交給你了。”
“看來,我的眼光確實沒錯,你雖然比我還要年長兩歲,可身子骨卻比我要好多了。”
“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誰說張柬之不行?
看到張柬之的那一刻,狄仁杰心中的憂慮便一掃而空,應該說,他本就信任老張。
所謂的憂慮,都是被李重潤給帶起來的。
而實際上呢?
狄仁杰心目當中的張柬之,為人剛直不阿,雖然年近古稀,志氣仍然不減當年。
你當女皇陛下是那么容易對付的?
如今這朝堂之上也不乏新人,亦是能力超群,日后可堪大任的。
但那是以后。
不是現(xiàn)在。
狄仁杰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么幾個人,姚崇也好,宋璟也好,都是極好的苗子,現(xiàn)在,他們也都在各自成長當中。
然而,別以為,女皇陛下現(xiàn)在腿腳不好使了,耳也背了,眼也花了,就容易對付了。
隨便哪個年輕人,便可以拉起一支隊伍,和女皇陛下抗衡了!
沒那么容易!
張柬之既有經(jīng)驗,又有蟄伏多年的耐心,最關鍵的,從年少之時,他就看出了李治的孱弱,一直憤憤不平。
而當真正的女主臨朝,他便暗暗的以匡扶李唐為己任。
這么多年了,即便他一直仕途不順遂,卻也沒有放棄。
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再看看張柬之帶來的這些人,桓彥范、袁恕己就不必說了,都是慷慨奮進之士。
只要是時機成熟,一聲令下,絕對沒有個猶豫的可能。
敬暉和崔玄暐,亦不是等閑之輩,這樣的一群人湊在一起,還怕大事不濟?
看到他們,狄仁杰便不覺苦笑,為了自己的多疑。
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們幾個幾乎都是自己看中的人,又接連委以重任,又怎能懷疑他們的能力呢?
“不過,孟將,雖然日后的事情,變化萬千,誰也無法預料,可我也想問一句。”
狄仁杰不會無緣無故的轉(zhuǎn)變話題,張柬之立刻挺直了腰桿,端正了態(tài)度。
“閣老請說。”
狄仁杰撫了撫胡須,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又要提起這個話題,可鬼使神差的,他就是提起了。
現(xiàn)在也已然是覆水難收,只得硬挺下去了。
“若是他日,大事辦成,你們打算把武家人怎么辦?”
著了魔了!
瘋了!
狄仁杰問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明明就是個小小少年說出來的話,可狄仁杰卻無論如何都忘不了,甚至,還把它記掛在了心上。
按理來說,現(xiàn)在談論革武周之命,還為時尚早,可狄仁杰也理所當然的認為,以這五個人的從政經(jīng)驗,他們絕對不會擅自行動,還想不到一個妥善的善后方略的。
然而……
張柬之的表現(xiàn),卻讓狄仁杰心里的小鼓,咚咚咚的就敲起來了。
“閣老所謂何意?”
“如今,武承嗣已死,他在武氏一族還算是個有腦子的,現(xiàn)在也沒了,我想,過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動手,擁立太子殿下登基為帝。”
“就只是這樣而已?”
崩塌,開始了。
張柬之一陣迷糊,雖然狄仁杰一直都很支持他,兩個人的信念也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
然而,老實說,一直到今天,關于以后的大事要怎么部署,具體做什么。
張柬之一直都是和另外四個好友一起商議,并沒有向狄仁杰透露過多。
而現(xiàn)在,一頭霧水的張柬之,也只得繼續(xù)投靠好友。
桓彥范接替了他的位置,試探道:“閣老的意思是,即便是武承嗣已死,武家的勢力也一點都不會減弱嗎?”
“武三思還在,你們怎么能掉以輕心?”狄仁杰真的怒了。
“可武三思,他一個人也成不了勢啊!”
“所以呢,你們就打算放走武三思了?”
狄仁杰是越說越著急,到了最后,劇烈的咳嗽已經(jīng)把他要說的話都掩蓋了過去。
幾人無奈,可又不想得罪狄仁杰,他們雖然并不認同狄仁杰的說法,認為他純屬危言聳聽。
可既然他都已經(jīng)這樣說了,他們也只得先把這些話都記下。
嗯。
等到走出了狄府的大門,就可以扔到一邊了。
“閣老放心,我們一定會妥善處置武三思的。”
“絕不會讓他為非作歹!”
要殺!
一定要殺!
其實,這才是狄仁杰想要提醒他們的話,可是,這話到嘴邊,狄閣老卻偏偏又說不出了。
一個呢,是立場問題。
雖然心中真正的方向是李唐,但是,狄仁杰也并不想背叛女皇。忠于李唐,那是為了公義。
而不背叛女皇,是為了道義。
若是沒有女皇的提拔,狄仁杰也絕對走不到今天的高位,也更不要提什么為了李唐提拔人才了。
而誅殺武三思,便是對武媚娘的背叛。
狄仁杰認為,他們五個人,難道還比不得他一個人嗎?為什么一定把要把每一步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他們難道就沒有腦筋嗎?
這第二個嘛,自然是天命不可違。
狄仁杰是個經(jīng)世濟民理論的信奉者,但他也會對命運有些崇敬,就好像,他最后還是接受了武媚娘來當這個開天辟地的女皇帝一般。
因為,這就是她武媚娘的命,并不是狄仁杰他們把她推到這個位置上的。
甚至,從李治把這個美貌的小尼姑從感業(yè)寺里接出來的那一天,錯誤就已經(jīng)開始了。
而后,武媚娘積極進取,每一步,都精準踩在了成功的步調(diào)上。
這一路,她做了很多惡事,害死了很多人,但是,卻一直沒有被李治厭棄。
一直到李治彌留之際,她仍然能夠坐穩(wěn)中宮之位,這,就是她的命。
至于李顯究竟有沒有這個命來做這個皇帝,那是他的問題。
也許,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后,該發(fā)生的事情,也是一件都不會少。
但武家人,到底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