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讓張氏兄弟掛職內閣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納頭而來
- 洗澡的兔子
- 2009字
- 2025-04-17 17:00:00
“公主殿下,微臣不久就要入內閣當差,然則,內閣之中能人眾多,尤其是五郎六郎,也不是好相與的。”
“微臣位微言輕,資歷又淺,唯恐做的不好,既給自己招來禍患,又傷了陛下的臉面?!崩铄男憔褪怯眠@樣謙恭的語氣,娓娓道來的。
五郎?
六郎?
一聽的這稱呼,太平的臉,就冷下來了,心更冷。
雖然呢,這兩個男人也算是被她推到女皇陛下的身邊的,早先,太平先進獻了張昌宗。
而張昌宗又拉來了自己的哥哥張易之,也算是把好幾個人都給串起來了。
但是呢,等到五郎六郎在女皇陛下的身邊站穩了腳跟,太平的心態就變了。
這也純屬正常。
太平當然知道,張昌宗是個尤物,專會討女子歡心,而且,把他進獻給母親,為的也是讓他充分發揮作用。
可是,去做男寵和害人是兩碼事。
張氏兄弟來到武媚娘身邊以后,立刻就嘗到了權力的滋味,馬上就變了一個人。
以往,他們兩個只是憑著邀寵獻媚,周旋于貴婦人,討得好生活,嗯,說不準呢,還撈個一官半職什么的。
但現在,兩兄弟這才發現,只要安心給女皇陛下做面首,他們可以得到的,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那種手握他人性命,完全可以決定他人生死的感覺,實在是太爽了!
沒辦法,只要嘗到,就很難放手。
這還不說,武媚娘是真的寵信他們兩個,由著他們為非作歹,這樣的場面,絕對不是太平想看到的。
也絕非她能夠想象到的狀況。
想到這兩個禍害就是自己給弄進宮里,弄到母親身邊的,太平便更是恨得牙根癢癢。
李迥秀居然還稱呼他們為五郎六郎,這就是個狗腿子嘛!
無恥的樣子,就連這張俊臉,再看上去也覺得索然無味了,甚至是惡心的很。
但因為心態的轉變,太平待他的態度倒是平和了許多。
那種掌控感,又回來了。
“所以,李舍人這是什么意思?”
“張氏兄弟統領內閣,這是早就說好的事,也是陛下的意思,你呢,身為內閣的一員,自然要和他們兩個好好的相處?!?
“我又不是內閣的成員,就算陛下寵愛我,我也幫不了你?!?
李迥秀當然知道,太平會推脫,但他毫不畏懼。
公主好色,闔宮上下,誰人不知?
而李迥秀呢,也自認有那么幾分姿色,于是,他便擺出一副為難的哀怨表情,這樣定定的看著太平。
“公主,微臣這樣說,絕對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內閣諸位同僚。”
“張氏兄弟伺候陛下有功,陛下盛寵,這我們都是知曉的,我們到了內閣,自然也會避讓著他們兄弟。”
“可微臣就是擔心,他們兄弟不會饒過我們,到時候,何止是我,內閣諸臣都要受連累?!?
“還望公主殿下垂憐,能夠向陛下進言一二,或許,可以讓張氏兄弟統領內閣,而不入內閣?!?
“你這是……什么意思?”
“說清楚!”
太平剛剛還在嘲笑李迥秀的無能,一轉眼就被他神奇的說法給震驚了。
太平會誤解,那都是因為,她對這種模式還不太了解。
大唐其實已經流行一官多職,比如,很多官員總是兼任多個官職,有大有小。
但能夠被稱之為宰相的,也并不是當上了六部的尚書,又或者是什么仆射、侍中就足夠了的。
是宰相,你就要參知政事,還可以執掌朝政,同時呢,這也代表了,皇帝陛下對你的信任。
大唐官位眾多,家大業大,老實說,尚書啊、侍中啊,各種官職人滿為患。
多到數不清。
一方面,這確實是有人浮于事的擔憂。
冗員冗余現象嚴重。
另一方面呢,也是說明,咱老李家待人不薄,也發的起俸祿,給得起錢。
人多,咱也不怕。
但是呢,人多,不代表個個都能干事,能干事,也不代表就可以掌權。
這都是有嚴格的區別的。
每一個皇帝,對于馭下的大臣,誰好誰壞,誰是能干事的,誰是草包種子,誰能信任,誰是奸賊,其實都是很清楚的。
于是,能夠被皇帝信任,并且掌控權力的朝廷大員,必然是占極少數的。
在大唐,這就需要得到皇帝欽點。
這種欽點,操作流程就是給高等級的官員加上榮譽頭銜。
給權臣加上榮譽頭銜,標志著可以成為宰相,這樣的操作方式,并非武媚娘獨創。
在李治還活著的時候,這套程序就已經開始實行了。
那個時候,能夠進入宰相序列的官員,都加上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榮譽頭銜。
你就算是官居六部尚書,沒有這個頭銜,也照樣不算宰相。
你也沒辦法拿雙倍的俸祿。
到了武媚娘當皇帝的時候,這個榮譽稱號再次改變,成為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只是一個榮譽頭銜,象征著成為宰相。
而實際上呢,這種榮譽頭銜,并不一定和官員的實際官階相關。
有些人,明明是夠得上做宰相了吧,卻得不到這樣的榮譽,無法參知政事。
而有的人,明明還只是個侍郎,卻加上了頭銜,一躍成為了宰相,甚至是超過了自己的老上司。
然而,李迥秀提到的任官模式,卻完全是另一個套路。
若是邵王殿下在此,說不定就可以一點就透。
這不就是掛職嗎?
現代的各個職能部門當中,有些人的官職很高,甚至可以做到一部的首領。
但是呢,他卻并不負責部門里的事。
一概都不插手,當然了,該有的待遇還都是要享受的。
李迥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很遺憾,太平一開始并沒有聽出這層意思,然而,這份意思沒有傳達到位,李舍人的意思就更難被領會了。
他絞盡腦汁的給太平解釋,太平還是皺著眉頭,面帶不悅。
這也很正常。
因為她對李迥秀已經有成見了嘛。
帶上了偏見,自然是他說什么,都帶上了個問號。
不肯輕易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