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狄閣老老了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納頭而來
- 洗澡的兔子
- 2038字
- 2025-04-14 11:23:06
反過來說,李重潤也是裴阿妙命運的掌控者。
她不是要避禍嗎?
她不是一心要解救自己嗎?
可要是,李重潤他不肯和她結婚,那又如何?
她這個禍事,還避的過去嗎?
也不需要拒絕結婚,沒有那么復雜,咱邵王殿下不是一心求死嗎?這要是在婚前死了,裴阿妙的如意算盤不就算是徹底泡湯了嗎?
若是泡了湯,明年春天之前,她就要以未知的一種模式,走向撲街。
這歷史的閉環,不就算是形成了嗎?
嚴絲合縫,沒有一點問題!
裴阿妙死之前,李重潤也已經作死了,這樣一來,一對沒有成婚的貴族男女,先后的走向了死亡。
不管原因為何,但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那戲文里唱的,言情文里寫的,都是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癡心男女,苦苦追尋的目標就是這個。
如今,我們的邵王殿下和國子監丞裴粹之女裴阿妙,算是一舉就達成了那些癡心男女的終究目標。
誰見了,不說一句厲害,厲害。
…………
好戲終究是要散場的,散場之后,諸位主演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有些人志得意滿。
而有的人,也垂頭喪氣。
一開始,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為什么,突然就變了個樣呢?
是什么讓一切改變了?
伴著茫茫的夜色,行進在回家路上的桓彥范,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越動腦筋,疑惑就越多。
根本就沒有一點開解的意思。
可他能怪誰呢?
怪姚崇?
可姚崇他也不是自己跳出來的,雖然桓彥范脾氣爆,心眼小,可他也還沒有糊涂到是非不分的那種地步。
姚崇他根本就什么都沒做,甚至是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主動請命,這件事根本就怪不到姚崇的身上。
明明就是武媚娘親自挑選的他!
那么……
為什么姚崇就不可以去河北道巡省呢?不去到地方混資歷,如何加官進爵?
這些都是有計劃的。都是有步驟的!
現在,局勢已經越來越明朗了,女皇陛下的身體正在加速走下坡路,而她和那些男寵走的也是越來越近。
那些人,絕對不會讓她走正道,反而,朝廷上的大臣們就要更加警醒,說不定,屬于他們的黑暗時代,又要再次襲來!
事到如今,于志同道合的一干兄弟而言,必須要早做準備了,這個準備,自然也要包括躋身要職了。
狄閣老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就像是閣老叮囑他們的,只有幾個人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各自發揮力量,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狄閣老他,終究是老了……
尚賢坊,狄府。
微風吹拂之下,狄仁杰輕撫長須,表情凝重。
狄閣老他,確實是老了。
可要說年歲,他也并沒有特別的老,至少,那個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張柬之,就比他的年紀還要大許多。
然而,狄仁杰他還是老了。
相比志氣昂然的張柬之,狄仁杰從行動到心態,都變得垂垂老矣,沒有了精氣神。
這當然也是個人身體素質的差異。
張柬之雖然年紀大,但是他的底子好,即便是到了這把年紀,依然斗志昂揚,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渴望。
但這也和個人的境遇有關。
一個是上升期。
一個呢,已經是平臺期,甚至是要走下坡路了。
自從被狄仁杰賞識,張柬之走到前臺,走上朝堂,滿打滿算都還沒有五年時間。
五年以前,滿腹韜略的張柬之,可還在地方上蹉跎,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實現那抱負。
又或者,還是要像那些普通人一樣,一輩子在官場,碌碌無為,就這樣平靜的過一生?
老實說,年過花甲還沒有得到重用的張柬之,是做好了這樣的準備的。
然而,命運卻給了他這樣的機會。
讓他猛然走到了臺前,登上朝堂,甚至是被女皇陛下委以重任。
從谷底到高峰,張柬之幾乎就只用了那么一點點的時間,只要有人賞識,升官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幾乎就是一步到位!
而體驗到了人生從低谷迅速竄上巔峰感覺的張柬之,那老邁的軀殼,立刻就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
現在的張柬之,竟好像比他弱冠之年的時候,還要精神百倍,充滿了一種革命樂觀主義。
勃勃的生氣,昂揚的斗志,現在都處在最高點。
反觀狄仁杰……
先皇李治還活著的時候,狄仁杰就已經活躍在朝堂之上,他做過地方官,也在中樞朝廷擔任中等官吏。
狄仁杰的官場晉級之路,不算四通八達,卻也是中規中矩。
包括李治在內的皇帝,也很賞識他。
然而,真正讓狄仁杰勞心勞力,走到朝廷重臣這個位置上的,還是女皇武媚娘。
狄仁杰既感激武媚娘的賞識,卻也無奈。
相比李治,武媚娘當真是個難伺候的上司,她那忽云忽雨的個性,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令天下人負我的自私自利的本性。
讓被她一手提拔起來的狄仁杰,一直周旋在她和那些李唐忠臣之間,這份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其實,可以在武媚娘面前說得上話的人,也不只是狄仁杰一個,但是,那些人往往能夠保住自身,已經算是難得了。
指望著他們去和武媚娘周旋,并且挽回一些同僚的性命,甚至是扭轉女皇陛下的想法,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是個人,總有路徑依賴。
天后娘娘也不例外。
多年以來,她和狄仁杰合作莫逆,狄仁杰的善于權衡,精于周全,給了武媚娘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
作為一手開創武周王朝的女皇帝,武媚娘自然不是那種純粹的暴君昏君。
她也知道,好皇帝是個什么樣。
但由于篡奪權力寶座的過程太過血腥殘暴,以至于回過神來這才發覺,座下的群臣,不是磕頭寶,應聲蟲。
就是根本不相信她的,已經被打服了的李唐忠臣。
這些人,雖然不會再反抗她,卻也不會對她言聽計從,甚至不可能輔佐她做任何事。
就那么硬挺著,主打一個你怎么撥弄,我怎么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