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湘繡,文化沙坪。張盛每天起得很早,因為沙坪村湘繡人起的更早,花嬸、秋姑、張盛的媽媽和嬸嬸早已起早去湘繡博物館開展每日的湘繡制作。秋姑是張盛家的鄰居,從8歲開始學習湘繡,至今已有40年湘繡實踐了。熱愛湘繡的人,一定談得上秋姑。
秋姑喜歡湘繡,更喜歡繡出老虎等動物。細膩寫實,秋姑手下的老虎絨毛渙立,加上色彩豐富的絨線,繡出的圖案栩栩如生。如果說,張盛的媽媽和嬸嬸,對比起秋姑,按照繡技去對比,張盛覺得秋姑更有一分不折不撓的力氣。
平均而言,一幅手作湘繡大概需要一個星期,下筆針數達到幾十萬針。遇到錯針、漏針,則得推翻錯漏針線,精益求精,刻扣著一股嚴謹的精神。“壞了,老虎的爪子沒縫上,缺少了指甲的老虎就不是真老虎了,變成了假老虎了。”秋姑說,在縫好了老虎牙齒之時,秋姑驚訝于自己的缺漏。“年紀老了,記憶也就不好了,好在還有一門技藝。”秋姑補充說道,一門湘繡的手藝,不僅打發了秋姑閑暇無聊的時光,也讓秋姑維持著一份自信從容。
如果沒有廖書記等人堅持發展湘繡非遺文化,秋姑的技藝可能面臨著傳承缺漏。秋姑說打算找個家里人慢慢教導,這不是走馬觀花、容易學不精嗎?可能培養出類似張盛的媽媽一般,由傳承人偶爾教導。但是一旦展開了湘繡培訓班,秋姑之后,也有大量的湘繡制作人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對湘繡非遺而言,得有活態形式傳承至今,也就是在歷代的傳承人手中精益求精,與時俱進,而非固定的“死”的雕版印刷術。對非遺傳承人來說,“嚴謹”“與時俱進”是湘繡傳承的活的靈魂。湘繡培訓班不僅可以消遣時光,還可以團結朋友,還可以鍛煉身心,也有助于非遺傳承。
當老虎有了爪子,老虎形態就顯得過分惹眼,這是湘繡的藝術,畫龍點睛是湘繡的一貫出彩之處。剛進湘繡培訓班的新人,往往會幾乎不言動,害怕發出聲響,擾亂了湘繡制作人的技藝,下一筆就穿錯或者繡錯圖案。對湘繡制作人而言,安靜、靜心是制作湘繡的內在涵養。新人一般一年內可以掌握完全部的湘繡基本技巧,但是真正精益求精需要人不斷琢磨,化腦力為手力,真正繡出繡娘腦子里的那副圖案和感覺。
張盛始終覺得,湘繡是一種民間文化,這是一種帶有自身風格的民間之畫。與宮廷御用的錦繡不同,湘繡熱愛使用華麗的元素,貫之以猛獸圖案,深富有華麗色彩姿態,與錦繡對比,更接地氣亦更有發展空間。張盛喜歡湘繡,湘繡對于男性而言是風格鮮明的,對于女性而言是細膩筆實的,對于受眾而言,是親近而又有活力的,是客體化的物。
湘繡擁有獨特風格的刺繡體系,才能進而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