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擢拔洪承疇!陳奇瑜!

但是祖大壽才不會關心這一點,畢竟自己是明朝的總兵官,又剛剛封伯,他此刻又只是個小角色。

在大明官場上,邊將官職哪怕到了熊廷弼的遼東經略,也是說斬就斬,大明朝真正的大人物,永遠是盤踞京師的那幫京官。

他祖大壽看得出自己的處境,并且最近關于后金的報告不斷,關于后金的情報,他再清楚不過!

現實是后金內部不僅僅是缺糧,還引起了一些人的叛亂,既有漢軍旗以及包衣,也有女真人和蒙古人叛亂,這人雖然不多,但都是缺糧嚴重的人群。

可以這么說,因為缺糧饑餓的情況,導致后金的內部已經有了混亂之象,已經到了建奴要開展屠戮漢人的情況。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祖大壽是不可能叛出明朝的,那關于事實上祖大壽是怎么就加入滿清了呢?當然是因為滿清兵圍錦州,大明朝廷難以救援,屢戰屢敗,導致大敗虧輸。

現在的祖大壽可是對后金內部十分清楚的,事實上,除了明朝自己內部的閣臣們,明朝的邊軍將領對后金能否贏得最終勝利的態度是十分不屑的。

二人又聊了許多,祖大壽得了伯爵之位,而大太監也得了好處,這些個人頭可以換不少銀子,都賺到了。

眼見手底下的廠衛已經收割完畢,曹化淳這才笑呵呵的與祖大壽講道:“錦昌伯,如此咱家還得帶著人馬去喜峰口轉上一轉,再順道把袁崇煥這惡賊差人帶回去,事情多了不能逗留,這便向伯爺告辭了。”

祖大壽很機靈,聽得清楚也就看得明白,看向這些個錦衣衛兵馬露出疑惑神情追問一句:“公公?難道這些個精銳,是去駐防喜峰口的?”

“伯爺明白人,皇爺說了,由咱家挑選錦衣衛中敢戰悍勇之士,習練騎射后駐防喜峰口一帶,并且這還是一支暫時人馬,之后會調派大兵看守那一帶。”

如此,其實祖大壽也就明白了,皇帝是極其看重此刻的關寧錦防線的,至少在可能放棄錦州的情況下,自己或許過幾年也會帶兵馬撤入寧遠一線。

皇帝看重代表什么?代表自己的功勞是一直在皇帝眼里的,有了重視,自然這成就也就清晰多了。

自己勞碌半生才得到重用,如今年老體衰才有了現在的地位,怎么可能不想再拼一把,試著給自己的周圍親人留下點可以炫耀的功績呢?

祖大壽的眼中,多了些難被注意到的光芒。

而此刻的朱由檢則是不斷的進行微操,他的微操不是說在戰陣上,而是各種調令上。

就像日前,他直接擢拔了,正在陜西的督運糧秣的洪承疇擔任三邊總督,總領三邊官兵對付正在山陜流竄的部分流寇。

又擢拔大名府知府盧象升為宣大總督,令其教練兵馬,清查員額上報。再就是在擢拔文官陳奇瑜為云貴總督,由他查清云貴丁口,并實行改土歸流的國策,將流民安置進去

這些都不是令東林黨頭疼的,只有一件事,震動朝野,那就是皇帝

這一系列的擢拔人才幾乎是完全憑借自己的知識做的,一時間朝廷里頭風云變幻,一大票的東林黨官員在戰戰兢兢中發現,皇帝把孫承宗又拉上來了,并且是入閣后又讓其擔任了兵部尚書,剛剛上任就使得東林黨內的主戰派氣焰高漲,壓制了主和派的首輔韓爌。

朱由檢并沒有殺韓爌,事實上也是考慮到此刻的朝廷內部勢力叢生,地域上看有楚黨、浙黨、晉黨等等,再看人物,有孫承宗為代表的孫承宗派,東林黨主流的韓爌派,還有一些零散派系。再看朝內的支持開商稅的派系以及不支持開商稅的派系,里頭還有中央集權派系還有地主財閥控制的地方派系。

朱由檢可一時間內搞不定這些雜七雜八的儒派人物,只能說靠著錦衣衛的屠刀,盡可能的修剪掉一些韓爌派的支持者,一輪大開殺戒之后,孫承宗為首的主戰派,事實上也只能和韓爌派保持一個分庭抗禮的程度。

如此,朱由檢便不在這些派系里頭擢拔,而是一口氣將記憶中的三大文官能臣提升到封疆大臣。

盧象升能打,洪承疇能統籌,陳奇瑜善戰略。

可以說此三人的任何一個,都能解決明末朝廷頭疼的農民軍問題的,十幾萬流寇在幾千官兵的追擊下四散崩潰的例子不在少數,一千騎兵可以砍的李自成幾萬大軍局勢崩壞。

朱由檢喃喃自語:“如此一來,關內局勢也就解決了?!?

他倒是不懷疑,只要洪承疇趕到三邊,解決掉當地不過兩三萬的流寇還是很輕松的,那接下來朱由檢該怎么增強自己手里的牌呢?

糧食、白銀、馬匹、兵器。

此三項當然要一一分析怎么拿到手里。

糧食不用說,看似天下都在挨餓,尤其是河南、陜西、山西、甘肅一帶,都在經歷旱、蝗災,邊軍甚至鬧到無糧可吃要兵變的程度了。

朱由檢有什么辦法?去東南亞購買糧食?

當然是不可能的,此時的海運、陸運都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最便宜的海運,寧遠一年的糧草海上運費,就得花朝廷近百萬兩白銀,可想而知購買東南亞糧食存儲起來對抗糧荒是行不通的。

那怎么辦呢?

朱由檢提出一個辦法,并令戶部、吏部配合,稱之為“朝南移丁”的國政。

很殘酷,他要遷移陜西河南以及山西三地的大量人口,到湖廣、江南等南方地區去。

安家費兩銀子,允許這些遷徙的百姓在湖廣等地開墾比原本多上五畝的田地,并且減免三年的正稅。

朝廷戶部湊出七十萬兩銀子,朱由檢又從內帑取用白銀一百萬兩,預計遷出四地十五萬至十七萬戶百姓。

十幾萬戶百姓,如果要論人口,那也有七八十萬人了,在此時,可以說是對四地的大改動了。

朱由檢的內帑現在還算是富裕,前段時間抄家殺了不少大臣,光是白銀就到手了五百多萬兩銀子,黃金又有十幾萬兩,這些私田和產業也通通被他搶到了皇莊由太監打理,所以此刻他倒是不吝嗇的從腰包中掏出來了百萬兩白銀,先解決好這時候的山陜災荒的隱患。

接下來就是整頓一些侵占國有產業的行為,朱由檢表示是絕不姑息,主打就是對鹽引制度,他做出了本朝的第一次修正。

鹽引依舊是可以用的,只是在利益上,朱由檢打算利用商人。

現在的大明朝,底下食鹽私販太多了,既然控制不了鹽業,那朱由檢也不敢說自己靠著官兵手中的刀劍,真能抗衡滿天下的私鹽販子,畢竟賣私鹽的都是膽大包天,敢于揭竿而起的狠人,他可不敢說再能靠著強力鎮壓能夠滅掉滿天下鬧事的私鹽販子。

“管不了?那朕就不要這筆銀子了,以物易物!”

要物,朱由檢又不是傻子,能持久嗎?當然不能,但他知道此時想要做點強硬的政策還是可以的,比方說他要搜羅馬匹,訓練強大的騎兵。

這是必要的,除了馬匹他還需要盔甲、糧食。

此三項,可以拿這些東西去鹽運司兌換鹽引,再兌鹽場的鹽販賣。

具體怎么做呢,按市價來說,一匹戰馬少說也要一百一十兩左右,而糧食則是一石糧價值一兩左右,而一身鎧甲則大約不到十兩銀子。

鎧甲在民間自然是搞不到的,衛所兵有的鎧甲也是祖上傳下來的東西,主要就是戰馬和糧食,按市價兌換鹽巴。

如此一來,商人也能從中通過購買戰馬兌換鹽巴再販賣,從中賺取兩次利潤,而朝廷也能通過合適的價格用鹽搞到戰馬,中原馬匹雖然質量不怎么樣,但的確是朝廷需要的,在此時馬政荒廢的情況下,朱由檢想要搞騎兵,只能這么做。

他不但要這么做,還要增加鹽場的數量,增強鹽政的能力。

一條條政令書寫完畢,隨后交由邊上的太監,傳遞到內閣去討論,朱由檢才終于歇了一會兒。

但隨后又起身看上邊上懸掛攤開的地圖,這份所謂的萬國輿圖,此刻還是如此的晦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西林县| 大邑县| 铅山县| 阳曲县| 专栏| 驻马店市| 易门县| 永寿县| 手游| 丰顺县| 静海县| 磐安县| 新津县| 淮安市| 新晃| 兴城市| 沙雅县| 禹城市| 宜宾市| 尚志市| 通州区| 绵阳市| 大渡口区| 许昌县| 漳平市| 新绛县| 三明市| 锡林郭勒盟| 阳曲县| 油尖旺区| 余江县| 邵武市| 大连市| 宣武区| 康平县| 营山县| 如东县| 陈巴尔虎旗| 沂南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