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吃掉莫朝的封侯詔書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長合
- 3349字
- 2025-04-02 11:17:25
朱由檢派往南洋的禮部官員陳玉鑒可是在船上住了近三月,人是日日吐,夜夜吐,縱使是八百料的大船,那丟到海上去,也宛若是湖中的一片落葉,晃蕩不止。
八艘大明官船,不僅僅是帶上了禮部官吏,還有五百名官兵,這些官兵倒是都還可以,都是登萊水師的水營兵,在出使安南的時候,還給他們人手帶了副札甲,此刻在海岸登陸,一個個披著札甲,手持燧發槍,還算高大魁梧的山東漢子看著就挺唬人的。
明軍在登陸沿岸的時候,安南的不少當地人立刻就去稟告了當地知縣,但還沒等知縣反應過來趕到現場,一眾百余個天朝上國做派的大明朝禮部官吏,就走進了縣邸衙門,后頭還有一隊身穿鐵甲、手持長桿燧發槍的明朝士兵。
消息傳的很快,尤其是莫朝的國王莫敬寬,第一時間就是到高平王都,那是飛也似的帶了少部分人馬趕來,見到大明的使臣為首者陳玉鑒時,激動萬分。
想起當年自己被鄭氏追殺,溜進大明躲避,此時大明皇帝派來了天使,并且還帶來了數百精兵!
看啊!這就是大明朝的精兵,瞧瞧他們有多高!看看他們的甲胄!看看他們的兇悍!
他已經淚目了,莫敬寬對大明的官方口徑一向十分看重,他毫不懷疑這些天朝大兵,就是皇帝陛下派來替他撐腰的!
只要這幾百名天朝大兵站到莫朝與鄭主的邊界那,豎起大明日月、五方甚至是代表皇帝存在的龍旗,那些個鄭主的軍隊必定如土雞瓦狗一般,士氣低落,自己這有了大明撐腰,那豈不是南征有望了!
但真的是他想多了,在他當著陳玉鑒的面下跪,陳玉鑒拿出蓋了寶璽紅章的圣旨,當著莫敬寬與其帶來的不少莫氏官吏的面,宣讀了詔書,他面色從大喜變成震驚后的面色凝重。
“怎么了這是?莫南侯還不快接下陛下的詔書?”
陳玉鑒笑呵呵地出聲提醒他,又道:“莫南侯,這從莫南都統使,成為我天朝的侯爺,那可是極大的榮耀啊,我大明多少名臣大將,在外拼搏一生,到死才封個伯爺的爵位,您這皇帝陛下親封的侯爵,極其榮耀啊!”
但他這話,落到堂堂的“莫朝皇帝”,怎么可能忍受?
這是什么情況?
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將自己給吞掉了?
“這……大皇帝陛下,怎的會這般突然的冊封侯位?我這……對了,本都統使在安南可是屢戰屢敗,并無甚功勞,怎能冊封侯爵?不妨遣人……”
莫敬寬的猶猶豫豫、推諉扯皮,在陳玉鑒這樣的禮部官員面前,簡直是對我天朝大明的怠慢!
陳玉鑒心中想著,臉上原本和藹的笑容逐漸消失,伴隨著他一聲重重地冷哼聲,頓時打斷了這莫敬寬的措辭。
他大聲喝道:“大膽!安南都統使莫敬寬!你竟想推諉皇帝的冊封詔書!這可是死罪!”
一旁的眾多大明禮部官吏頓時是忙開了嗓,點數罪款,責罵聲不斷!
“真是好大的膽子,區區安南都統使,在我大明朝,多少官將求伯爵位而不得,你這蠻夷藩屬竟敢對皇命不敬!”
“本官提議,將都統使莫敬寬就地捆縛入京,以大不敬罪一項,交于陛下處置!”
“真是個蠻夷之人,連君父旨意都敢違背,對吾等遠道而來的天朝上使如此怠慢輕視……”
“哼!聽聞南方鄭主篡權謀位,頗為震驚,沒想到離我天朝最近的莫氏也對我大明陽奉陰違,陛下圣明啊,早有預料此事。”
“蠻夷!違逆圣恩的逆賊!虧我大明曾經庇佑此賊,悖逆天命!抓住他!”
“……”
這些禮部文官來的大明使臣一個個高大魁梧,都是經過武考能打能殺的狠人,站成兩列將莫敬寬這幫人夾在中間,怒目以對,罵聲半條街都聽得到,不乏有人喝其悖逆天朝威儀,要將其捉住送往京師。
周圍喊罵聲震耳欲聾,使得莫氏官員們一個個驚恐萬分,不少人在驚恐地打量身后那些大明天兵,自己像是砧板上的肉,隨時可能被這些大兵暴揍一頓捆綁起來。
但是作為出使的主官,陳玉鑒并未回應那波人,而是看向也有些驚慌的莫敬寬,繼續言語施壓,道:“諸位,且容我再念一次詔書吧!都統使,也莫要教本官為難,這也是陛下對你的恩典,若是你此次拒絕陛下容你入藩大明朝境內的旨意,有悖圣恩,惹得陛下不滿,屆時發生什么,就都是你的責任了。”
脅迫意味再明顯不過,陳玉鑒的話也代表明朝的態度,當然他也不是胡亂說的,先前就被朱由檢召集,協調許久。
也就是說這個詔書,也是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本人的意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昊天之洪命,君臨萬邦,恩如旭日,威若雷霆,以安天下之黎庶。今安南之域,久潤皇恩,風化漸染,朕心明知。
爾莫敬寬,世守安南,矢志不渝,忠勤昭著。處邊隅之境,能懷保黔首,輯寧疆土,使閭閻安堵,烽燧不驚。朕聞之,嘉嘆不已。昔授爾安南都統使之職,以司一方之政。今念爾勛業卓異,功在社稷,特進封爾為莫義侯,用彰殊渥之典,以酬報國之誠。
特望爾舉家移駐京師。朕已在京城備下精美宅院,以表朕意。
自今而后,爾宜益矢忠誠,凜遵臣節,敬順天命,惠愛斯民。朕以爾為股肱之佐,爾當以朕之天下為己任,同德同心,共臻隆平之盛。膺此殊榮,荷茲厚澤,宜念皇恩之浩蕩,勉圖后效,勿負朕之眷注。
今賜爾侯爵印綬,兼賜金千兩,以表朕恩,昭顯皇猷。
布告遐邇,咸使聞知。
欽此!”
莫敬寬真的很想拒絕,但眼看自己這些人被脅迫至此,周圍都是明軍大兵,頗有幾分無能為力。
“臣莫敬寬,叩謝陛下,皇恩浩蕩!”
……
使臣們一個個的,立刻是變了臉色,從嚴厲大罵不絕于口,一下子展露笑顏,將底下的莫氏官員從地上一個個攙扶起來,尤其是莫敬寬甚是尊崇,讓人奉上黃金千兩,加侯爵服飾,場面喜慶至極,就差些歌樂了。
莫敬寬實在是有些感到莫名其妙,這是個什么情況,剛剛一個個恨不得將自己即刻押送大明朝的這些個明人,怎么突然就喜氣洋洋的給自己道喜了?
自己雖然莫名其妙,卻也不好打笑臉人們的臉,只能尷尬地發笑。
晚明時代的明朝人,實用主義推動,從小農走向小資,人文思想的變化最為激進的時代。
中原土地自此之前,自此以后再沒有過的思想變革時代。
文官敢于直面皇帝了,甚至敢于駁斥、責問皇帝。
奴仆膽敢質疑主人家的吩咐和規矩。
看當下的皇帝對江南雖然也是狠狠地殺,但不也是在天下大改商稅,沿海大開貿易關口,瘋狂地賺銀子嗎?
皇帝很可怕,沒錯的這是,的確是個真理。
但是咱們不去觸碰皇帝的高壓線,走商人的路子賺錢,那就沒事,皇帝喜歡商業,他自己就喜歡賺錢。
但當官走商業的錦衣衛抓的極嚴的,那怎么才能從商業者手里拿點利益呢?
這不就得靠臉皮變得快嘛。
這些禮部官員那臉色變化極快,令人瞠目結舌。
但畢竟是天朝上國的使臣,大明在這個時代,別說他們這些個南洋小國了,拉扯到奧斯曼、歐洲冒險團們,那眼神都有種見了鬼的震驚。
接下來的過程嘛,就是大明的禮部官員們開始接手這些在高平屯駐的莫朝越南蠻兵,越南兵一個個精瘦的很,目光灼灼的盯著眼前經過的大明官兵,比起這些大明天朝的官軍,他們莫朝是真的裝備落后了一個世紀。
整個高平地區加起來,莫敬寬也就擁有兩萬兩千名的莫朝土著士兵,主要配備的武器是長矛和單手刀,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莫敬寬擁有一支千人規模的火繩槍士兵,陳玉鑒仔細的打量后,發現這批火繩槍的質量都算不錯,當然和大明此刻由朱由檢改良了火器制造工藝的火槍是不能比的,槍管的制造方式的淬火回火等工藝,都有一定的嘗試,在朱由檢的控制下,大明新火器,燧發槍的普遍管壁要求工藝中增加三成的厚度,從原來一厘米增加到一點三至一點四厘米。
靠著匠人蠻力是做不到的,但是靠著商人們的聰明才智,也是在利用到水力能源的某機械裝置,用水動高壓的方式壓實鐵槍槍管。
而這些莫朝士兵手中的火繩槍,竟然在槍管管壁的厚度上,與明朝士兵的燧發槍不相上下!
也難怪!
都是來自歐洲殖民者的杰作。
大部分歐洲國家此時的火繩槍槍管管壁都要比大明的槍管厚三到四毫米。
莫朝士兵們一個個畏懼明朝士兵的魁梧身材,畏首畏尾的湊成一個集團。
除了留在后黎邊境的幾千人,這眼下的兩萬余莫朝兵將聚集一處,頗有幾分威勢。
“陳師,不知你這命我莫氏聚攏兵丁,所謂何干?”
莫敬寬本來是很忐忑的,但看這陳玉鑒那仔細打量的眼神,他感覺到深深的不妙。
雖然這些兵丁與自己往后干系不大了,自己既然要入藩大明,那是不能反悔了。
剛剛路上也聽說了,大明朝的新皇帝,在北方擊敗了進犯邊關的東北方韃虜,十萬蒙滿兵馬在大明的北方吃了虧,大明的新皇帝雷霆手段,讓原本日漸勢微的大明已經呈現蒸蒸日上。
陳玉鑒卻是依舊是打量這些軍隊,并且著重看了莫朝的上百頭戰象,象兵作為南亞地區的標志性戰力,的確重要,他回頭道:“此番本官不單只是來你莫南侯這傳達圣旨,還有旨意要前往鄭氏、阮氏,核實藩屬條約。”
“藩屬條約?”莫敬寬一愣,他愣住,思緒開始瘋長,但依舊有些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