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江城,邵承東還不知道京城發生的事。
自己一家還沒有聚齊,就引爆了一枚大炸彈。
影視劇情還沒有開始,就把情滿四合院的大BOSS給下線了。
沒有了一大爺跟賈張氏的四合院,肯定會比原劇要和諧的多。
他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這不是主動的,而是被迫的。
有幸生活在這個年代,他也終于真正見識到了真正的奉獻精神與革命熱情。
每一天上班,幾乎沒有人偷懶,下班后,所有人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做義工。
重工廠是新廠,任務比較重,沒有幫扶任務。
大部分工廠,只要生產任務不重,都要幫助街道進行掃盲,清掃衛生,馬上汛期就要到了,還要去江邊扛石頭。
冬小麥要成熟了,不少工廠都布置了去幫農民收割小麥,澆田,插秧的任務。
雖然沒有幫扶任務,可是重工廠的生產任務很重。
邵承東他們的生產車間負責生產各種重型機床與液壓設備,生產任務已經排到了半年后。
每個人只要一進車間,根本沒有閑暇時間,連上廁所,都要跑著去。
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想偷懶,也不忍心。
他的激情,也是在這種環境中被激發了出來。
每天上班,就跟打仗一樣的節奏。
而他也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別的,至于研發計劃,也被拋之腦后。
他作為統計員,每天上班監督各個環節的工作進度,并且還要跟其他部門進行綜合評估,然后調整工作計劃。
許多工作,上班時間根本沒有時間做,就只能加班。
連續半個多月,中間只休息了兩個周末,其他每天都要工作十二小時以上。
能休息也不是因為星期天,而是學校需要調查學生的實習能力。
他們這些畢業生,每個人的能力,學校都有詳細的評估報告。
能勝任什么工作,具備什么樣的優勢,哪些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都會體現在學校的調查結果中。
邵承東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稍微展現了一下自己在設計方面的能力。
他給出了兩個研究方向,一個是機床的多支撐軸設計構想,一個是合金鋼刀的刀頭設計構想。
不管是車刀還是銑刀,如今的設計角度與后世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邵承東很清楚如何通過改變刀頭角度,增加切削能力,增加精度。
但是材料改進,他就無能為力了。
如果說刀頭設計還只屬于小改進,有腦子就能想到,只需要試驗就好。
多支撐軸設計就具有開創性了,也更讓老師們震驚。
由于太忙,邵承東并沒有畫出詳細的圖紙,只是給出了一些技改方案。
可這樣,依舊吸引了不少老師的關注。
四月底,當京城機床研究所的電報發過來,希望調取邵承東的檔案的時候,老師們才知道原來邵承東早就有了去路。
機床研究所直接隸屬于一機部,但是目前與京城一機床都在方家胡同辦公。
接到調函,邵承東也奇怪無比,他之前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去機床研究所。
不過在接到電報后的周末,他拿到了他爸寄過來的信,才清楚了始末。
他爸已經在十天前,就到了一機床報到,擔任了一機床的副總工。
可他這個副總工有些不務正業,上任之后,沒有對現有機床進行改進,反而拿出了無刷電機技術。
無刷電機可是絕對的大殺器,堪稱工業行業的邱小姐。
4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工程師才研制了第一臺交流無刷電機,由于工藝以及技術瑕疵,到現在還沒有普及。
這里面有兩個最大難題,一個是利用電流控制轉向的換向問題,一個是不同電流的變壓問題。
無刷電機技術,如今在國際上都屬于最先進的。
一直到六十年代,美國工程師申請了利用晶體管換向線路代替了機械電刷的專利,大大促進了無刷電機的應用范圍。
利用晶體管技術換向線路還解決了直流,交流,三相電互換的技術難關,才讓無刷電機技術真正發揚光大。
而邵濟民的構想,直接一步到位,把其中的幾個難題都給出了合適的解決方案。
機床研究所看到他的構想如獲至寶,就被研究所直接要了過去,他不僅擔任一機床的副總工,同時擔任研究所的副主任,配備了助手團隊,有自己獨立的研究室。
而邵濟民也覺得兒子的能力在研究所比在工廠更合適。
工廠更注重生產,屬于程序性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品控上。
但研究所更注重研發,沒有過多的事務牽扯精力。
邵承東的能力屬于綜合性的,甚至他的優勢不是機床,而是汽車行業,在研究所,比他在機床廠更加適合。
看完了爸爸的信,邵承東也很開心,的確,他更加在研究所,而不是工廠。
不過,他現在的主要精力不是考慮自己未來的創新計劃,而是等待空間的開啟。
從穿越的第一天,意識里面就出現了一排字。
空間等待開啟,需要宿主適應一個月。
在這行字下面,還有一個倒計時。
而這個倒計時,在經過一個月后,終于要走向歸零了。
這一天是四月三十號的晚上,在重工實習的學生們也回到了學校。
五一他們需要參加江城的一些慶祝活動,還有完成這個月的學習任務。
現在的學生不太注重論文,更加重視實踐能力。
但是論文還是要寫的……
五月六月,主要是畢業生們寫論文,同時完成工作分配的時間。
學生們畢業后,最多只有半個月的休息時間,就要到新單位報到。
只有一些家鄉偏遠,距離工作地點太遠的學生,能獲得不超過一個月的假期。
但今年有些不同,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已經確定去重工工作。
重工想要更多人,可是學校不可能把學生都給他們,能給三分之一,已經是看在鄰居的面子上了。
范長根就是第一批確定到重工工作的人,因為重工是新廠,許多崗位都需要人。
他妻子雖然是農村戶口,卻是高中畢業,重工不僅承諾給他妻子安排工作,還不是服務工廠,而是本部。
有高中學歷,工廠許多統計,輔助崗位,他妻子都能勝任。
有這樣的承諾,范長根毫不猶豫地決定加入重工。
重工也給能力不錯的邵承東開出了不低的條件,進廠就能拿十二級工資,轉正后能拿助理技術員工資,每個月73.5。
不過邵承東沒有強烈加入的心態,加上學校需要調節各方缺人的需求,邵承東回到了學校。
他們宿舍八個人有兩個人都確定留在重工,就沒有回學校,直接在重工辦理了入職手續。
一個是范長根,另一個是來自東北的岳明。
岳明雖然來自東北,小時候卻是在南方長大的。
建國后他跟著爸媽去了東北工作,一直受不了那邊的寒冷。
每到冬天,他不光手腳起凍瘡,就連臉頰,也有兩塊凍傷的印記。
有機會留在南方,他說啥也不愿意回去東北了。
從浴室出來,邵承東哆哆嗦嗦地擦干身體,快速穿上了衣服。
今年天暖和,四月底鍋爐就沒有燒了,現在洗澡只能洗冷水澡。
他想了半個月,都沒有能找到一處可以避開他人的地方。
現在可不少幾十年后,人人注重隱私,到處都有可以獨自發呆的地方。
現如今,想找個這樣的地方很難。
學校里到處都是人,廁所連隔墻都沒有,根本沒有隱私。
圖書館廁所也是一樣,他們學校靠山,可以去山上,可學校有巡邏隊,半夜待在外面,肯定會被抓。
想要找個沒有人打擾的地方,除非他去招待所開一間房。
可沒有合適的借口,去招待所開一間房,被人舉報,說不定會被當間諜處理了。
邵承東考慮了許久,才確定下來今天晚上先在宿舍待到十二點,空間打開了,查探清楚空間屬于什么性質的,然后考慮能不能進入空間。
回到宿舍,邵承東拿出了圖紙,趁著還沒有停電,準備再畫幾張圖紙。
孫玉平他們也都躺在床上閑聊,看到邵承東拿出圖紙,忍不住問道:“承東,你的多支撐軸圖紙還沒有畫完?”
“沒有那么快,每個配件需要正反側三張圖,就是三張圖,總共需要畫將近一百五十張,還早著呢!”
李兆明問道:“技術教授們都論證了嗎?如果沒有論證,畫出來豈不是浪費?”
“也不算浪費,到時候再修改也簡單的多。”
任何一個新技術,都不是張口即來的,每一項改進,都先拿出設想,然后進行論證,論證后才開始設計,然后進行實驗性制作。
如果是全新的技術,那更麻煩,最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落在實處。
邵承東拿出的兩項技術,都屬于改進型的,并且都受限制很大。
刀頭的設計受限于材料,多支撐軸的設計,更需要與各種設備進行模擬驗證。
邵承東只拿出了銑床的多支撐軸設計,圖紙就需要將近三百張。
同學們暢想著畢業后的工作,邵承東靜下心來,認真畫圖。
可是到了十點,燈就熄滅了。
邵承東不慌不忙點亮了油燈,完善了圖紙上的一點欠缺,然后把圖紙又裝進了自己的柜子,然后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