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拜師學藝
“錯了,力道太重。“
顧老的聲音在作坊里輕輕響起。小林擦去額頭上的汗珠,沮喪地看著眼前這朵殘缺的花紋。這已經是今天第七次重來了,可他連一朵完整的花都沒能印好。
“對不起,師父。“小林低聲說,語氣里帶著幾分挫敗。自從昨天正式拜師后,這聲“師父“叫得越發恭敬。
“不用道歉,“顧老擺擺那雙布滿老繭的手,“這活計啊,我當年可是整整磨了三個月,才能獨立完成一塊布。你才開始,著什么急?“
小林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又拿起木槌。這一次他格外小心,生怕再次失手。木版在空中停頓,正要落下的瞬間,手機突然響起。
是小美。
“林墨,你真的要在那邊待下去?“電話那頭,小美的聲音里滿是焦慮,“項目總監說了,如果你再不回來,就只能......“
“我知道,“小林輕聲打斷她,“我已經決定了。“
掛掉電話,小林閉上眼深吸一口氣,仿佛要把所有的雜念都吐出去。再睜眼時,眼神已經恢復了專注。顧老在一旁默默看著這一切,目光中閃過一絲欣賞。
“年輕人,“許久,顧老才開口,“你為什么要學這個?“
小林放下手中的木槌,轉身面對顧老,眼神堅定:“因為這里有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什么東西?“
“根。“小林望向墻上那幅幅藍印花布,聲音里帶著幾分感慨,“在廣告公司這些年,我畫過無數的'傳統元素',可那些都是空殼子,沒有靈魂。直到看到您的作品,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傳統文化。“
顧老沉默了。午后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木窗,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恰如布上流動的花紋。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藍靛香氣,混合著木頭的清香。
“去吃飯吧,“顧老突然說,嘴角掛著一絲難得的笑意,“下午我教你認版。“
正午的陽光灑進作坊,張婆端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走進來。自從小林開始學藝,她每天都會給師徒倆送飯,仿佛這已成了巷子里的一道風景。今天的飯菜很是家常-一盤清炒時蔬,一碗濃香的腌篤鮮,還有幾個小咸菜。
“老顧啊,“張婆一邊擺碗筷一邊絮叨著,眼角的皺紋里藏著笑意,“你總算是找到傳人了。想當年你那個女兒......“
“小雨有自己的路要走。“顧老突然打斷她,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
小林夾菜的手在半空中頓住了。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顧老提起女兒的名字,那語氣里隱藏的故事,讓他不禁屏住了呼吸。
飯后,顧老走到角落的老柜子前,從最底層取出一個包得嚴實的布包。他的動作異常輕柔,仿佛在捧著什么稀世珍寶。當布包緩緩展開時,里面露出一摞木版,每一塊上面都雕刻著不同的圖案,歲月的痕跡爬滿了木頭的紋理。
“這些都是我爺爺傳下來的,“顧老的手指輕輕撫過木版的邊緣,聲音里帶著幾分懷念,“每一塊都有它的講究。你看這個......“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木版,上面雕刻著一串葡萄,藤蔓纏繞,果實飽滿:“這是寓意多子多福,以前都是做新人的床帳用的。那些新嫁娘總喜歡這樣的圖案。“
又拿起另一塊,上面是纏枝蓮的圖案,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這是代表'連',祝愿生活連綿不斷,日子像這蓮花一樣,年年有余。“
小林專注地聽著,目光卻被最底下的一塊木版吸引。那是一幅山水圖,構圖精妙,遠山含黛,近水清澈,一派江南水鄉的意境。
“這個......“小林指著那塊木版,聲音里帶著驚嘆。
“那是我刻的唯一一塊版,“顧老的聲音忽然變得很輕,像是在訴說一個塵封已久的記憶,“整整用了一年時間。“
“為什么選擇山水?“
顧老望向窗外,目光仿佛穿越了時光:“因為小雨說喜歡。“那簡單的一句話里,包含著太多說不盡的父女情深。
第二節:父女心結
顧老很少提起女兒,但自從那天說起那塊山水木版,仿佛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往事如同藍印花布上的紋路,一點一點滲透出來。
“小雨從小就喜歡畫畫,“一天傍晚,顧老一邊收拾工具,一邊輕聲說道。他的目光落在墻上那幅山水木版印制的布上,眼神溫柔又帶著幾分落寞,“她畫得很好,尤其是山水。那時候我就想,要是能把她的畫刻成木版,該多好......“
小林靜靜地聽著。夕陽透過木窗的花格,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也給老人布滿皺紋的側臉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空氣中飄蕩著若有若無的藍靛味道,混合著木屑的清香。
“那時候她還小,總愛趴在我的工作臺邊,看我印花。小手總想去摸那些木版,“顧老說著,不自覺露出了笑容,但很快又暗淡下來,“可是......“他的手微微顫抖,手中的工具發出輕微的碰撞聲,“等她長大了,就嫌這些是老古董,說沒有前途。“
“后來呢?“小林輕聲問,生怕聲音太大會驚擾了這份難得的傾訴。
“后來啊,“顧老苦笑著搖搖頭,目光望向遠方,仿佛在看著某個遙遠的地方,“她考上了美院,又去了德國留學。現在是什么時尚設計師,做的都是洋氣的東西。“說這話時,他的語氣里既有驕傲,又藏著深深的遺憾。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張婆端著晚飯走進來,身后還跟著一個年輕女子。暮色中,那個身影顯得格外纖細而優雅。
“老顧,你看誰來了!“張婆的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顧老緩緩轉過身,那一瞬間,仿佛時光倒流。手中的木槌“咚“的一聲掉在地上,在寂靜的作坊里格外清脆。
“爸......“年輕女子站在暮色中,怯生生地喚道。她穿著剪裁考究的米色套裝,手里提著印著某個奢侈品牌logo的行李箱,與這間充滿老舊氣息的作坊形成鮮明對比。但她的眼睛卻是紅紅的,眼角還掛著未干的淚痕。
“小雨?“顧老的聲音明顯顫抖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怎么......“
“我在網上看到了視頻,“顧雨快步上前,高跟鞋在木地板上發出輕響。她的聲音哽咽著,“看到爸爸您和這位師弟一起工作的視頻。您的手......“她注意到父親微微發抖的雙手,眼淚終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我這些年太任性了。“
原來,小林前幾天錄下的學藝視頻在網上意外走紅。視頻里,顧老那雙布滿老繭的手雖然有些顫抖,卻依然堅持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小林雖然動作生疏,卻帶著一股子認真勁兒。短短三分鐘的畫面,記錄下了一門古老工藝的傳承瞬間,打動了無數網友的心。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顧老別過臉,假裝在整理工具,聲音卻不自覺地軟了下來,“你現在不是挺好的嗎?在德國......“
“我辭職了,“顧雨突然說,語氣里帶著前所未有的堅定,“爸,我想回來跟您學藝。我終于明白,最珍貴的東西,一直都在家里。“
作坊里一時安靜下來,只有暮色透過窗欞,悄悄爬上墻上那幅未完成的山水藍印。
小林輕輕退到門外,不想打擾這難得的父女重逢時刻。夕陽正在西沉,最后一抹金色的余暉溫柔地灑在作坊斑駁的門匾上。那個蒼勁有力的“顧“字雖然歷經風雨,有些褪色,卻依然挺拔如初,仿佛訴說著某種堅守。
他靠在門邊的老槐樹上,掏出手機,望著屏幕出神片刻,給小美發了條消息:“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傳承。它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份堅持,一種情懷。“
這一次,小美回復得很快,似乎一直在等他的消息:“我也看到視頻了。那些評論讓我哭了。你......“消息停頓了片刻,隨后又跳出一條:“你做得對。追尋內心的聲音,總不會錯。“
作坊里傳來斷斷續續的交談聲,混合著暮色中的蟬鳴。小林抬頭看著天空,知道自己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根“。
第三節:傳承之路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木窗灑進作坊時,里面已經多了一道忙碌的身影。顧雨換下了那身精致的套裝,穿上一件樸素的藍色工作服,發絲簡單地挽起,認真地跟著父親學習。她的手很巧,設計功底也好,但面對這門流傳百年的古老手藝,還是得像個初學者一樣,從最基礎的開始。
“調料的比例要準確,“顧老的聲音溫和而耐心,目光在女兒專注的側臉上停留,“藍靛、石灰、堿水,每一樣都不能差。就像你小時候畫畫,一筆一畫都要用心。“說這話時,老人眼里閃著欣慰的光。
小林在一旁安靜地看著這對重歸于好的父女,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顧雨雖然在國外學過高級時裝設計,但在父親面前,卻像個懵懂的學徒,虛心請教每一個細節。那種謙遜的姿態,讓人想起春雨潤物般的溫柔。
“小林,“顧雨突然轉過頭,眼神真摯,“你那個視頻拍得真好。要不是看到視頻,我可能還在德國迷失著,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
小林不好意思地擺擺手:“我只是隨手拍的。“
“不,“顧雨放下手中的工具,認真地說,“你拍到了最重要的東西——匠人的精神。“她目光溫柔地看著專注工作的父親,聲音里帶著幾分感慨,“我在國外見過很多所謂的手工藝品,但都沒有這里的那份執著與溫度。“
就在這溫情時刻,門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打破了作坊里的寧靜。這次是那個送拆遷通知的女子,身后還跟著幾個西裝革履的人,舉手投足間透著官方氣息,看起來像是領導。
“顧師傅,“女子的語氣依然客氣,卻帶著幾分急切,“這幾位是市里文化局的領導,專門來看看您......“
顧老緩緩抬起頭,手中的木槌還未放下,顧雨卻已經優雅地站起身,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幾位領導好,我是顧明遠的女兒,剛從德國回來。“她的聲音清亮而自信。
領導們眼前一亮,互相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哦?在德國做什么?“空氣中似乎多了幾分期待。
“我在那邊學服裝設計,“顧雨的聲音清晰而堅定,眼神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但我逐漸明白,最珍貴的藝術瑰寶就藏在我們自己的傳統里。所以我回來了,要把父親這門古老而珍貴的手藝學到手。“
一位白發領導摸著下巴,若有所思:“顧小姐,你的意思是......“
“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現代化',“顧雨站起身,目光堅定地掃過在場每個人,“傳統手工藝需要的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傳承與創新的平衡。您看,我和師弟都愿意投身其中,相信會有更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愿意加入這個行列。“
“可是這里的條件實在是......“女子環顧四周斑駁的墻壁,欲言又止。
“條件可以改善,“顧雨微笑著打斷她,快步走向角落里的工作臺,“但工藝的靈魂不能丟。請看......“她輕輕展開一塊新印好的布料,動作間滿是珍重,“這是我們準備參加國際設計展的作品,用傳統藍印花布演繹現代時裝。“
領導們不由自主地湊近觀看。只見那塊布料上,傳統的纏枝蓮紋與現代幾何圖案完美融合,既保留了藍印花布的古樸韻味,又透著令人耳目一新的時尚氣息。陽光透過木窗,在布料上灑下斑駁的光影,仿佛為這份新舊交融的美感增添了一層神秘的光暈。
“有意思,確實很有意思,“那位白發領導眼前一亮,連連點頭,“也許我們真該換個思路。與其大拆大建,不如保留這條承載著歷史記憶的老巷子,把它打造成一個活態的非遺傳習基地......“
顧老靜靜地聽著這些對話,渾濁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的目光在女兒堅毅的背影和徒弟專注的側臉間來回移動,蒼老的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這個原本命運多舛的老作坊,似乎正在孕育著新的生機。
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藍靛香,混合著木版的清香,仿佛預示著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融。
“爸,“顧雨轉過身,眼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您看這個想法怎么樣?“
顧老站在斑駁的木窗前,沉默良久。陽光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投下細碎的光影,仿佛歲月的印記。終于,他緩緩開口:“只要能把這門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守住,在哪里都一樣。手藝人啊,最重要的是這顆心。“
“那就這么定了,“領導的聲音里帶著欣慰,“我們會盡快制定保護方案。顧師傅,您就安心在這里教徒弟,傳承這份寶貴的非遺技藝。“
送走了領導,作坊里重新沉浸在熟悉的寧靜中。午后的陽光溫柔地灑進來,為師徒三人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藍靛香,混合著歲月沉淀的木香。
“師父,“小林突然開口,聲音里帶著一絲激動,“我好像終于明白您說的'魂'是什么了。“
“哦?“顧老轉過身,目光慈祥地看著這個執著的年輕人。
“就是這種傳承的意志,“小林的眼神堅定,“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堅守,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就像這藍印花布,每一朵花紋背后,都是匠人們世代相傳的心血。“
顧雨輕輕點頭,眼中泛起晶瑩:“是啊,爸。我在國外見過太多華而不實的東西,卻差點忘記了自己最珍貴的根。現在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您說這些老物件里藏著'魂'。“
顧老看著這兩個年輕人,渾濁的眼里閃著欣慰的淚光。他蒼老的手還在微微發抖,但心里卻涌起前所未有的踏實。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這門古老手藝新生的希望。
木槌的聲音又一次在作坊里響起,這一次是三個人的節奏,清脆而堅定。敲擊聲中,仿佛傳來了歲月的回響。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藍染巷深處的這盞老燈,不僅沒有被時代的浪潮淹沒,反而因為年輕一代的加入,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夕陽西下,最后一縷陽光穿過木窗的花格,靜靜地灑在墻上那幅未完成的山水藍印上。那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更是一個永不落幕的傳承。
第四節:新的希望
一個月悄然流逝,藍染巷的變化如同藍印花布上漸漸顯現的紋路,慢慢浮現。
原本斑駁的老墻經過細心修繕,雖然煥然一新,卻依然保留著歲月沉淀的質樸韻味。每一塊青磚,每一片瓦當,都仿佛在訴說著百年滄桑。巷子口豎起了一塊雕工精致的新牌匾,上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下方還有一行泛著墨香的小字:“藍印花布傳承人顧明遠工作室“。
作坊的變化更是令人驚喜。在保持老宅原有肌理的基礎上,處處都融入了新的生機。顧雨精心設計的展區,用現代的手法講述著藍印花布的悠久歷史和精湛工藝。墻上的作品如同四季更迭般定期更換,既有顧老那些沉淀著歲月痕跡的傳統佳作,也有顧雨和小林充滿創新精神的探索之作。新與舊在這里完美交融,碰撞出令人驚嘆的火花。
“你看這件作品,“顧雨輕撫著一件半成品旗袍,眼中閃爍著創作的熱情,“我用了祖傳的纏枝蓮紋樣,但在構圖上打破了傳統的對稱布局,讓整體更顯靈動。“她的手指輕輕描摹著布料上流動的紋路。
小林湊近細看,若有所思地點頭:“妙啊!傳統紋樣在你手中仿佛獲得了新生,既保留了古樸的韻味,又透著一股現代氣息。“
顧老安詳地坐在那把同樣歷經滄桑的太師椅上,目光慈祥地看著這兩個如饑似渴討論藝術的年輕人。這一個月來,他們的進步讓他欣慰不已。顧雨那些年在國外積累的設計才能,正在與祖傳的工藝完美融合;而小林的手藝,也在日復一日的專注中愈發純熟。
“對了,“顧雨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亮了起來,“巴黎時裝周的邀請函今早收到了。評委會對我們這種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跨界嘗試非常感興趣。他們說,這正是他們一直在尋找的'東方靈魂'。“
“真的?“小林驚喜地跳起來,“太棒了!這意味著我們的堅持終于得到了認可!“
午后的陽光透過雕花的木窗,在地上灑下一片斑駁的光影,恰如這古老手藝在新時代煥發的生機。
顧老卻微微皺起眉頭,布滿老繭的手指下意識地摩挲著身邊的木版:“出國參展?那可不是小事,得準備多少作品啊......“聲音里帶著幾分擔憂。
“爸,“顧雨溫柔地笑著,走到父親身邊輕輕按住他的肩膀,“您別擔心,有我和小林幫您。再說,現在咱們的'家族'不是又壯大了嗎?“
確實,自從作坊升級為傳習基地,這個原本安靜的老宅就熱鬧了起來。越來越多被藍印花布魅力打動的年輕人,循著網上的視頻找到這里,懷著對傳統手藝的敬意和熱愛,開始了他們的學藝之路。
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歡快的腳步聲和清脆的笑語。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推門而入,陽光仿佛也隨著他們的到來變得更加明媚。正是那群被視頻打動的美院學生。
“顧爺爺!“為首的丸子頭女孩小跑著進來,雙眼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她的發髻上還別著一朵用藍印花布制成的小花,“我們熬了好幾個通宵,終于完成了新的設計稿。您一定要看看!“
顧老接過那疊散發著淡淡墨香的設計稿,戴上老花鏡仔細端詳。紙上是一系列將傳統藍印花布元素巧妙融入現代服裝的創意設計,每一張都洋溢著年輕人獨特的想象力。古老的紋樣在他們筆下仿佛獲得了新的生命。
“不錯,很不錯,“顧老的眉頭漸漸舒展,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有想法,也有靈氣。不過這些紋樣的印制技法......“他的手指輕輕點著圖紙上幾處精妙的細節。
“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承諾道,年輕的臉龐上寫滿堅定。他們的聲音在老宅的房梁下回蕩,仿佛給這座承載著百年記憶的作坊注入了新的活力。
陽光透過窗欞,在地上織出一片斑駁的光影,恰如這門古老手藝在一代代傳承中煥發的新生機。
小林靜靜地看著眼前這溫暖的場景,恍然間想起一個月前自己第一次走進這個作坊時的情景。那時的藍染巷籠罩在拆遷的陰影下,仿佛一艘即將被時代巨浪吞沒的孤舟。而此刻,這里不僅在歲月的洪流中留存了下來,更煥發出令人驚嘆的新生機。
他靠在那扇雕花的木窗邊,掏出手機,給小美發了條消息。這一個月來,小美常常帶著咖啡來看他,也在一次次的交談中,漸漸讀懂了他內心深處對這份傳統手藝的執著。
“今天又有新的生力軍來了,“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敲擊,“而且,我們要帶著老師傅的手藝去巴黎時裝周了。這一切,好像一個美好的夢。“
小美幾乎是立刻就回復了:“太棒了!命運總是眷顧那些勇敢追夢的人。我剛好那時候要去巴黎出差,一定要去看看我們中國傳統手藝在世界舞臺上綻放的風采。“
“小林,“顧老溫和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別發呆了,來教教這些新學員們最基礎的印制方法吧。要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就像當初我教你一樣。“
“好的,師父!“小林轉身應答,聲音里滿是欣喜與堅定。
午后的陽光透過新換的玻璃窗灑進來,在那些歷經百年的木版上跳躍,映出溫潤如玉的光澤。斑駁的墻上,老照片訴說著往事滄桑,而旁邊新添的那張合影則見證著希望:顧老安詳地坐在太師椅中央,顧雨和小林恭敬地立于兩側,臉上洋溢著幸福而堅定的笑容。鏡頭仿佛定格了這一代代傳承的永恒瞬間。
作坊里,木槌聲依然在規律地響著,藍靛的香氣依舊在空氣中流轉。而今天的藍染巷,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熱鬧。在這個千年古巷深處,一代代匠人的堅守與年輕人的創新在這里交匯,共同編織著一個關于傳承與希望的動人故事。
而這個故事,還在歲月的長河中繼續流淌,如同藍印花布上永不褪色的花紋,在時光中愈發動人......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