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燭推開六邊形房間的門時,撲面而來的是刺鼻的福爾馬林氣味。房間中央的手術臺上,六個殘缺的自己正被精密儀器解剖。科學家的白大褂上沾滿熒光藍的液體,右眼戴著顯微鏡,左手的鑷子正夾著一片齒輪——那是他從蒸汽鐘樓循環中丟失的心臟零件。
“歡迎來到量子蜂巢。“科學家的聲音帶著電磁雜音,“我們像蜜蜂一樣用身體筑巢。“
手術臺上的六個自己突然轉頭,用空洞的眼窩注視張秉燭。他們的身體被切割成不同部分:雪原循環的左臂、太空漂流瓶的右眼視網膜、鏡面海洋的鏡像裂痕、血肉圖書館的書頁皮膚...每個器官都連接著熒光血管,像蜂巢的管道網絡。
科學家舉起裝滿銀色液體的量杯,液體表面浮現出城堡水缸的倒影。張秉燭看見水缸底部躺著第七個自己,渾身長滿珊瑚狀結晶,手中握著一本空白的書。
“錯誤選擇已收錄。“科學家的聲音變成列車長的語調,“代價:一段未被觀測的未來。“
當張秉燭打翻量杯時,銀色液體突然活了過來,像水銀般在地面蔓延。液體所到之處,實驗室的墻壁開始融化,露出后面的六邊形房間。每個房間都漂浮著青銅懷表的零件,門牌上標注著循環次數:Ⅰ、Ⅱ、Ⅲ、Ⅳ、Ⅴ...
逃亡途中,張秉燭看見第七扇門的貓眼正在滲出熒光藍苔蘚。他撞開門時,發現自己站在一個巨大的蜂巢中央。四周的六邊形墻壁由無數個自己的器官堆砌而成:左臂、右眼、心臟齒輪、鏡像裂痕、書頁皮膚...每個器官都在蠕動,發出蜜蜂般的嗡鳴。
“記住,“科學家的聲音從蜂巢深處傳來,“當你集齊七個器官,就能重組完整的自我。“
張秉燭在雪原醒來時,手中攥著半枚齒輪和一片熒光藍苔蘚。診斷書的碎屑在苔蘚間游動,像三條被困的銀魚。他的右眼虹膜上,齒輪疤痕與蜂巢紋路重疊,組成北斗七星的圖案。
量子蜂巢的嗡鳴聲在遠處回蕩,他看見透明列車從極光中駛出。這次的車廂里,坐著七個不同器官的自己,他們正在用蜂巢般的瞳孔注視窗外。
張秉燭的指尖剛觸到第七扇門的熒光苔蘚,整個蜂巢突然發出高頻嗡鳴。墻壁上的器官開始劇烈抽搐,雪原循環的左臂撕扯著連接它的熒光血管,太空漂流瓶的右眼視網膜在玻璃容器中瘋狂轉動。科學家站在蜂巢穹頂的觀測臺上,顯微鏡右眼裂開蛛網狀的紋路。
“你打破了觀測協議。“科學家的白大褂突然溶解,露出由青銅懷表零件拼湊的身軀,“現在需要重新校準。“他的胸腔彈出一支注射器,里面涌動著城堡水缸里的銀水。
張秉燭撞進第七扇門時,銀色液體已漫到腳踝。液體中浮現出無數個自己的倒影:醫生、作家、父親、乞丐...每個倒影都在重復同一句話:“你才是實驗體。“他的右眼虹膜中,北斗七星第三粒光斑突然爆亮——那是鏡面海洋循環留下的印記。
門后是蜂巢的核心區。無數六邊形培養艙懸浮在空中,每個艙內都浸泡著一個殘缺的自己。最中央的艙體格外巨大,里面漂浮著渾身長滿珊瑚結晶的第七個張秉燭。珊瑚縫隙間嵌著青銅懷表的齒輪,正與他在蒸汽鐘樓獲得的半枚齒輪產生共振。
“認知污染達到閾值。“科學家的聲音從所有培養艙的擴音器傳出,“啟動清除程序。“
銀色液體突然凝結成觸手,纏住張秉燭的右腿。皮膚接觸液體的瞬間,他看見量子蜂巢的真相——這里根本不是實驗室,而是所有循環的神經中樞。那些培養艙里的“自己“,正是他在前五次循環中遺棄的人生可能性。
“錯誤選擇已修正。“科學家的機械臂彈出電鋸,“代價:一段被切割的未來。“
張秉燭突然撕開右眼的紗布。量子虹膜中的北斗光斑投射到中央培養艙,珊瑚結晶的自己突然睜眼。七個培養艙同時炸裂,銀色液體被吸入珊瑚縫隙,凝結成青銅懷表缺失的指針。
當科學家揮動電鋸劈來時,張秉燭舉起兩枚齒輪——半枚來自蒸汽鐘樓,半枚來自珊瑚結晶。齒輪咬合的剎那,整座蜂巢的時間流速開始錯亂。科學家的動作變得極其緩慢,電鋸火花在空中拖出彗星般的尾跡。
“你忘了,“張秉燭擦去嘴角的血沫,“我在鏡面海洋支付過代價。“
七個殘缺的自己從培養艙殘骸中站起,他們的器官自動飛向本體。左臂接回肩膀,視網膜融入右眼,心臟齒輪開始轉動...當第七塊珊瑚結晶嵌入胸腔時,張秉燭的瞳孔徹底化作北斗七星,每粒光斑都是一個循環的入口。
科學家突然解體成青銅零件,每個零件都刻著羅馬數字Ⅰ到Ⅵ。張秉燭拾起第六枚齒輪,上面刻著“觀測者“的人生軌跡。齒輪嵌入懷表的瞬間,他聽見鯨歌從量子蜂巢的深處涌來。
蜂巢墻壁開始融化,露出后面浩瀚的熒光苔蘚海。張秉燭躍入海中的剎那,看見透明列車從極光中駛出。這次的車廂空無一人,只有七盞吊燈在車窗后閃爍,排成北斗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