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歐亞棋局布新篇,運河龍興謀遠略
- 明:七海帝皇
- 命運榴彈
- 2432字
- 2025-06-24 18:57:12
朱文奎看完電文,心思卻飄向更廣闊的歐亞局勢。
他知道歷史走向,并不代表能夠改變這一切,還需要自身強大和持續謀劃才行。
以未來格局看,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兜里要有用不完的錢,手下軍力不求數量但一定要精銳,武器裝備要有壓制性,領土不求全占但一定要是交通要地。
蘇伊士地峽建設運河,就是他規劃好的龍興之地。
建設運河困難重重,但建成之后想要守住它,更加困難。
是以,強軍之路和戰略布局是必須的。
一夜深思熟慮后,朱文奎準備在明日朝會,與大臣們進行交流,好將自己心中籌劃說出。
..........
清晨時分,群臣在殿外吃過宮中準備的早餐,列隊進殿朝會。
朱文奎從殿后進入,坐在王座上,牛旺德尖聲:“有本奏本,無本退朝。”
卓玉明出列奏報:
“啟稟陛下,臣有本奏。自‘運河建設債甲字1期’發行以來,引來諸地商賈踴躍認購,然昨日威尼斯、熱那亞等大商團派來代表聯名上書,以‘共擔風險’為由,要求參股運河管理之權。彼等言辭懇切,卻暗藏挾資要挾之意。若斷然回絕,恐寒商心;若允其插手,又恐尾大不掉。臣請陛下圣裁。”
朱文奎不語,心中思緒。
顯然那些商人是覺得如此大費周章修建運河必有可圖,想要借著官府需要資金的時機獲得更多利益。
但自己做的蛋糕,可不能讓人偷食。
畢竟如今時代是封建王朝,又不是未來的現代商業社會,皇帝的東西從來就沒有與人分享的道理。
但也不能寒了這些商人的心,毀掉自己在地中海建立的好名氣。
沉思片刻,他目光掃過群臣:
“商賈逐利,此乃天性。然運河乃國之命脈,豈容外人染指實權?朕思之,可設‘運河理事會’,予其虛銜——許其列席議價、稽查賬目,然工程調度、兵防要務仍歸工部與中軍都督府直轄。另著錦衣衛以護商之名入駐,凡理事會議事,皆需報備錄檔。”
這是給他們運河建設的表面權力,讓他們也可以監督運河的建設過程,杜絕偷工減料消極怠工或者貪墨賬款等現象。
但實際的控制權卻還是在官府和皇財司手里。
兵部尚書馬文煥附議:
“陛下明鑒!臣請調一隊緹騎充作‘商團護衛’,明護暗監。若有人妄圖異反,可即時彈壓。”
工部尚書嚴翰補充:
“臣提議仿‘鹽引制’,將運河通行牌照分等。凡參股商人,按出資額賜‘甲等引’,享優先泊岸、減稅之惠。如此,既饜其利,又分其勢。”
朱文奎頷首:
“善。著戶部擬章程:理事會成員由六部推舉三人,商團公推四人,朕再欽點錦衣衛指揮使為‘監理’。凡決議需七票過五,且監理有一票否決之權。另,嚴卿所提牌照制,可增‘特引’——凡獻技獻策助運河者,賜一到五年特許通行權。”
群臣齊聲:“陛下圣明!”
而后,又有一位大臣出列。
工部尚書嚴翰奏報道:“昨日又有兩起糾紛,皆是我明人與伊教信徒之間瑣事矛盾所至,本月共有30起,臣斷言,如此下去,必然會矛盾激化,讓運河工期延遲。”
這問題,連朱文奎都頭痛。
明人都是泛信徒,今天可以信玉皇大帝,明天順便拜個佛都沒問題,而伊教卻不同,在生活習慣和日常行為上有很多不同,搞得兩邊在日常接觸中,發生了很多摩擦和矛盾。
而大臣們,其實對這里的宗教都不是太了解,看來自己有必要給他們做一下宗教科普。
是以,朱文奎正色道:“諸位愛卿,有一事,朕原本準備以后再說,看現在情況,不能再拖了,就告知諸位吧。”
大臣們連忙站直,豎耳傾聽。
史官曹榮萱提筆待寫。
該怎么告訴他們呢?
朱文奎組織了下語言。
“夫伊斯蘭、猶太、基督的天主、東正二宗,此般諸教,其奉神之源,蓋出一揆,而詮釋殊異。”
陛下說天上神了!
古人都是信神的,而陛下的天授秘術,更讓臣子們覺得他是神靈看中的真選天子,因此當朱文奎說起諸教天神時,大臣們反而更興奮了。
曹榮萱提筆急書,完整記錄皇帝之言。
年輕的皇帝,繼續講述著異域神靈和宗教的秘密。
分作三段:猶太教之肇始,基督教之衍化,伊斯蘭教之立教。
“猶太教為上古一神教之先聲,奉雅威為獨一真神。謂神乃造化萬有之主,與其族立約,藉摩西降律法于西奈,定選民之則。其經籍《妥拉》所載,神格獨尊,無匹偶,無分位,唯以契約維系與信眾之關聯。
基督宗教本乎猶太而別立宗義。信上帝耶和華,亦既是那雅威真神,然倡“三位一體”之論:圣父為造物本源,圣子耶穌為神之獨胤,降世救贖,圣靈為神之靈能,遍覆寰宇——三者同體異位,非三神而一神也。天主教與東正教雖分庭禮俗,然于“三位一體”之核心教義,咸相契焉。《新約》所記,耶穌基督為神人之中保,以受難代贖世人原罪,此其與猶太教大異者也。
700年后伊斯蘭教后起,奉安拉為唯一主宰,謂其超絕萬物,無匹無偶,不生不滅。《古蘭經》載,安拉遣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等為先知,而穆罕默德為“封印先知”,其啟示為終極圣典。然伊斯蘭教力斥“三位一體”,以為分神格為三,乃背一神之旨,類同多神之妄。其視安拉為絕對獨一,不具位格之分,唯以使者與啟示垂教世人。”
朱文奎這番言論,聽得大臣們目瞪口呆,宛如知曉了這西方神靈的至高秘密般。
禮部尚書劉貞不禁出言詢問。
“陛下,莫非這三教信的都是一個神,那他們還為此打了一千年?”
他的問題,也是其他大臣的疑問,以東方的觀念很難理解。
朱文奎點頭:“據我所知,三教皆出上古閃族一神信仰之根,共認亞伯拉罕為先知之祖,神之本體本乎一元。然猶太教守律法之約,基督教重救贖之愛,伊斯蘭教崇天啟之典,于神格之詮釋、教義之衍化,終成殊途。要而論之:猶太以契約立教,基督以三一釋神,伊斯蘭以獨一明宗,雖本源有合,而枝流各別。由此才落下千年之亂。”
大臣們忍不住議論紛紛。
他們明白了朱文奎所說的一切后,反而覺得3教不錯,要不是這樣,明哪里還有機會在此逐鹿。
讓大臣們議論一陣后,朱文奎抬手,牛旺德尖聲:“肅靜。”
等大殿內安靜了,朱文奎才接著道:“我們華夏歷朝歷代都無此情況,百姓信仰只要不有害社稷,皆可行,而這里卻不一樣,如若明人信了一神教,必然要奉獻身心,又哪能再對國家忠心,此行與國無利。為此,朕決定,下批登船來此的,可以帶上佛道兩宗,以儒釋道并入,成為明人信仰,好不讓外神染指。另外,國內移民將會越來越多,混居恐怕不妥,朕決定在運河沿岸建立拓荒城,安置移民。還有,地中海氣候更適宜我明人,北上有一大島,可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