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書讓你訓練新兵,倒也是一件好事。”朱由榔如此說道。
“好不好的,末將不太清楚,但倒是十分清閑。”
馬寶說道:
“這些新兵連基本的打仗方法都不懂,我只需要叫手下訓練他們便可,幾乎不用親身參與。”
聽到這話,朱由榔明白,馬寶對于只讓他訓練新兵一事,也是有怨言的。
畢竟,對于他這種軍事奇才來說,只讓他招兵、練兵,簡直是大材小用。
不過為了穩定朝局,不讓原南明勢力和原大順勢力勢同水火、互相攻擊,自己還得多勸一勸雙方才行。
“馬將軍這就沒有遠見了,練兵有練兵的好處。”朱由榔神秘兮兮的說道。
在成功引起對方的注意后,他接著說道:
“愛卿想一想,這些兵都是你招的,又是你練的,你說他們以后聽誰的?”
馬寶略一思考,便明白了其中意思:
“聽我的?”
“對,當然是聽你的。”
“哦,原來如此,看來呂尚書還是很器重我的,我還以為他看不起……”
剛要往下說,馬寶想起皇上就在自己面前,趕緊閉上嘴,不再言語。
這些言行,都被朱由榔看在眼里。
如今清虜逼近,一定要將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才能擊退清虜。
所以,必須要彌合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看到馬寶對呂尚書的怨言少了不少之后,朱由榔繼續說道:
“馬將軍,你先讓手下人繼續訓練這些新兵,你隨朕去找呂尚書,一同商討守城之事。”
馬寶乃是軍事奇才,他能如此輕松的斬首蘇聘,就已經證明了他的實力。
因此,此次守城,即使不能讓他做主將,但也不能只讓他招兵、練兵,還需讓他承擔重任。
馬寶得令后,便安排手下繼續訓練。
因為只是練些基礎的打仗技巧,因此他簡單的一說,手下便領會到了。
待交代完畢,朱由榔便帶著馬寶、馬吉翔等人往呂尚書所在趕去。
這段時間以來,呂大器十分重視守城之準備,他幾乎天天呆在城墻上。
因此,朱由榔很快在一處城墻上找到對方。
等登上城墻后,朱由榔只見上面堆滿了石塊、木頭、油等物,還有弓箭等守城器械。
一些民夫正在搬磚砌墻,修繕城墻上的缺口。
大家干的一片火熱,呂大器更是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親力親為,親自搬運各種物資。
朱由榔走到他面前時,他正扛著一根巨木。
發現皇上來了,他趕緊放下木頭,跪在地上,招呼眾人給皇上行禮。
朱由榔擺擺手,讓眾人各干各的,無需費力行禮。
同時對他們說道:
“清虜很快就將殺來,爾等務必準備足夠的守城物資,定要守住肇慶城,守護城中百姓。”
眾人聽到皇上的話,便簡單的說聲“吾皇萬歲”這類的話,然后繼續干活。
接著,朱由榔讓呂大器起身,詢問他守城準備的怎么樣了。
“前段時間,由于丁魁楚手下的人不怎么聽臣的調令,守城準備事宜做的比較緩慢。”
呂大器抹了抹腦門上的汗水,如實回答道:
“不過自從昨天丁魁楚身亡后,所有人基本都聽從臣的命令,積極參與守城之準備。
“因此,今天的進度增快了不少。”
聽到這里,朱由榔暗自琢磨:
“看來干掉丁魁楚的意義還是很大的,現在肇慶城中的兵馬基本都聽從朝廷號令。”
“如今城中有多少將士?”朱由榔十分關注守城人數這一重要數據。
“回陛下,這段時間,臣專門清點了城中可用之兵。
“將那些老弱病殘、吃空餉者去除后,士兵大約有三千人左右。”
丁魁楚這個奸臣基本算是“和平解決”,所以士兵損失不大,城中明軍數量基本保持穩定。
三千的人數,和朱由榔之前預想的差不多。
“這些天來,臣一直讓馬寶將軍在城中招兵,雖然時間緊迫,但還是征召了一千人左右。”
呂大器繼續說道:
“只不過這些人只訓練了幾天時間,臨陣之時,能不能與敵廝殺而不逃跑,并不好講。”
“朕有個想法。”朱由榔突然說道:
“這一千新兵是由馬將軍訓練的,自然在他手下最能發揮威力,最可能臨陣不脫逃而與敵廝殺。
“因此,不如就將這一千人都交給馬將軍統帥吧!”
“這個……”
呂大器剛要提出不同意見,但在看到皇上堅定的眼神后,只能說道:
“是,陛下!”
聽到這話,馬寶心中暗喜。
朱由榔又轉身對馬寶說道:
“有了這些新兵,你率領的將士也有一千人之眾。
“因此,你務必要全力配合呂尚書,守住肇慶城。”
“是,陛下。”馬寶抱拳應道:
“只要末將還活著,就絕對不會讓清虜從我負責的地方通過。”
年輕人就是這樣,只要給點甜頭,工作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穿越之前,朱由榔雖然是研究生,但在考研之前,他有過幾年工作經驗。
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如此清醒的看待“人性”。
并利用人性,實行管理。
望向呂大器,只見他的臉色不算太好,想來是對于皇上重用馬寶有所不滿。
于是,朱由榔將其叫到一旁,單獨問他道:
“呂愛卿,你如何看馬寶將軍,可否覺得他是一名猛將?”
呂大器略一思考,如實回道:
“馬寶雖然年少,但其能力卻已初露鋒芒,臣自然看在眼里,知道他的厲害。
“只不過此人之前是偽順軍,臣不太敢重用!”
“哦,看來呂愛卿看不上農民軍,不愿與他們為伍。”
“并非如此。”
呂大器搖搖頭否定道:
“不是臣不愿用他們,而是朝中不少人一直盯著這些農民軍,若是臣重用他們,恐怕遭到彈劾。
“而且現在是守城最關鍵的時刻,臣不想節外生枝,引起不必要的亂子。
“因此,臣只能認同不用馬寶和他的農民軍。
“可沒想到陛下慧眼識珠,竟然……”
聽到這里,朱由榔才發現呂大器并非是因為自己排擠農民軍,才不重用他們。
而是因為朝中有其他人排擠農民軍,才如此做。
看來這朝堂之上,暗流涌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