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預告片發布,輿論風暴
- 華娛:大叔的演藝圈指南
- 穿紅袍的是曹賊
- 2141字
- 2025-03-05 08:00:00
當天,微博漢唐文化上傳了《中國合伙人》的預告片。
同時,企鵝視頻、呷哺呷哺、愛奇異等等視頻平臺也同步上船。
第一版預告就如同孟星云所期望的那樣,除了交代時代背景和角色之外,剩下的重點就是展現米國的貧富差距。
和孟曉駿在實驗室喂小白鼠洗試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陽在米國找了個超級有錢的女朋友吃軟飯。
所以孟曉駿每天經過的街道有著大量的流浪漢,他還被打劫過幾次。
而王陽在被甩掉之前,的確是過了一段時間上層人士的生活的。
并且還借著孟曉駿之口說出了:“我的處境已經算很好了。”
當然了,最后王陽還是被女朋友甩了。
原因也很簡單,王陽是黃種人,女朋友家里不同意。
預告片的最后,是青年們在圖書館里指點江山。
最后,孟曉駿走到成冬青身后,伸手搭著成冬青的肩膀:“成冬青。你說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什么?”
鏡頭此時對準的是成冬青堅定而又淡然的眼神,從他口中緩緩吐出四個字:“紅旗不倒。”
“孟星云(特寫加粗)導演作品!”
預告片到此結束。
和原版陳可欣導演的有些平鋪直敘的電影不同,孟星云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
孟星云的個人風格很簡單,那就是哪怕拍的是一個悲劇,也會拍出希望的感覺。
能夠成為孟星云筆下主角的人,性格雖然各異,但是底色是相同的。
那就是充滿希望,哪怕一開始是個擺爛消極的人,最后也會完成蛻變。
簡單來說,就是人類最樸素情感中向往的那些美好品質。
積極向上。不屈不撓、是非分明。
哪怕這種積極是堂吉訶德式的積極,也好過充耳不聞的麻木不仁。
這就是孟星云的電影風格,要么是主角的積極帶給別人以希望。
要么是別人的積極帶給主角以希望,總之一定要有希望。
狗屁現實主義,狗屁社會黑暗。
他只知道,人是需要精神支持的。
這不阿Q精神,這是真正的情緒價值。
兩個物質條件差不多的人,一個整天怨天尤人,一個則熱愛生活。
誰的生活質量更高?
從物質上來說,應該差不多。
但是現實往往是后者的生活質量吊打前者,并且后者往往也能做成更多的事情。
很多人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嗤之以鼻,認為所謂的上升通道堵死了。
究其原因是,他們所想像的改變命運是成為有錢人,成為小馬哥、王首富。
然后發現幾率太小之后,就開始怨天尤人。
問題在于,一個農村的孩子通過努力學習讓自己進入到了大城市打拼,并且在這里站穩腳跟,結婚生子,他的孩子也因此能夠接受更優質的教育,這難道不叫改變命運?
如果這不叫改變命運的話,你干脆直接說你當不上米國總統就是上升通道堵死得了。
歸根結底,是社會發展得太快,但是民眾的需求膨脹得更快。
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煽動,就會使得某個時間段輿論環境烏煙瘴氣。
這一版預告片本身就是放出來預熱的,所以沒有主題曲。
因為...主題曲現在還沒寫呢。
不過也足夠引起許多人的關注了。
“痛飲更新酒!”
“哎呀呀,老孟啊,我們可都是望眼欲穿了!”
“我是不會客氣的。”
“孟星云還是個忠厚人啊!”
“哈哈哈哈,不看。”
......
看著評論區,孟星云眉頭一皺。
艸,畫風怎么跑偏了?
他也沒演過新三國啊,只是投資過而已。
掙錢嘛,不寒磣。
不過后面,風向開始慢慢正常了。
“我尋思這不就是抹黑米國的電影嗎,有什么好看的?”
“就是,小粉紅和U型鎖自嗨作。”
“國家給了你多少錢,你這么拍電影不喪良心嗎?”
......
好好好,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上來了。
孟星云拿出電話,給楊天甄打了個過去。
楊天甄手上的主要業務是公關部,只不過也兼著幫蔡意濃一起管理藝人經紀。
輿論戰,起洞!
當然了,輿論戰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能直接升級成罵戰。
那樣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容易引起官方注意。
一旦讓行政力量下場,無論站哪邊,性質都完全變了。
所以孟星云發起的輿論戰并不是讓水軍引導粉絲罵回去,而是做科普。
找幾個留學生賬號,把米國民間的情況寫成圖文發在微博上,然后讓微博給推流。
很快,一篇標題為《留學生眼中的米國社會》的文章被頂上了熱搜。
作者在大致說了說預告片的內容之后,第二段直接下了定論。
“我可以很責任的告訴大家,孟星云電影里展現的米國社會,甚至是已經給米國社會遮羞了之后的效果。只要拍米國民間,很多東西是沒辦法掩蓋的。”
然后,便開始講述自己在米國的離譜遭遇,那些完全超出網友認知的離奇甚至恐怖的事情。
(有些事情過不了審,就不過多贅述了)
最后,作者做了總結。
“總而言之,我認為孟星云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導演,更是一位有良心的導演。在國內輿論環境對米國有著超出合理范圍,甚至有些跪舔的情況下,他敢于拍出米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讓我們不再受一些別有用心者的蒙蔽,這是難能可貴的,”
結束之后,還順便貼了幾張自己在米國街頭拍的照片,突出一個臟亂差。
......
除此之外,還有幾篇熱度很高的文章,是分析米國醫療、房屋和教育制度的。
這篇文章把某些人一直在吹捧的“快樂教育”稱為“底層教育”,而某些人最一直抨擊的國內的教育方式,在這篇文章中卻稱為“精英教育”
并且詳細解釋了介紹信制度,以及所謂的素質教育就是盡可能的減少筆試比重,而筆試之外的加分項也盡是一些有錢人才能玩的項目。
有一個自稱為“甜甜圈”的網友在評論區下面現身說法,自己只是腰疼去醫院看了看,就被收取了五千多美刀的醫藥費,并且醫保還不給報。
不過很快,對方的反擊也來了。
“多關注一下自己,老關注別人干什么?”
“就是,比爛有意思嗎?從小父母都告訴我們不要和差的比。”
“東大應該多和自己比一比,而不是老和國外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