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文藝工作者的自我意識
- 華娛:大叔的演藝圈指南
- 穿紅袍的是曹賊
- 2101字
- 2025-02-18 16:00:00
一個開場白,就迎來了掌聲,這就是孟星云的影響力。
伸出手往下按了按,等到掌聲平息之后,孟星云才繼續說道:“很高興能夠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參加今天的討論會。
在我的演講途中會有暫停,那個時候同學們可以提問,我會盡其所能的為大家解答。
那么在我的話題開始之前,有一件小事,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那就是我剛才的開場白,把同學們放在了最前面,然后是老師,最后才是各位領導。”
一時間,臺下便開始交頭接耳。
孟星云不說,實際上沒幾個人注意到了這個開場白。
“好了,大家可以私下討論我這么做的原因,我們開始今天的話題。”孟星云打斷了眾人的議論,繼續說道。
“說實話王院是上周讓我來的,我這一周的時間倉促準備了一個演講題材。我把它命名為,文藝工作者的自我意識?!?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畢業之后,有相當一部分會從事文藝工作,所以我準備了這個題材,大家共勉。”
“那么什么是文藝工作者的自我意識呢,我把它分為了幾個部分。首先第一個部分,引導意識?!?
“何為引導意識?就是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有著引導人民群眾思想進步的義務。
大家要切記,服務于人民群眾,和迎合市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需要大家在叫好和叫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文藝工作者的服務,是引導觀眾審美的進步。
有些導演總是在抱怨觀眾看不懂自己的電影,這是觀眾的問題嗎?垃圾觀眾難道不是垃圾的文藝作品帶出來的嗎?
觀眾看不懂你的作品只有兩種可能,要么就是觀眾已經被垃圾作品拉低了審美,要么就是的作品本質上就是用于自嗨的垃圾作品?!?
孟星云這話說得很嚴厲,但沒人反駁。
因為他們知道,孟星云是真有資格說這話。
國家一級演員,中生代導演扛把子。
《那些年》臺省金碼獎最佳導演,還被臺省買了版權翻拍。
《集結號》最佳故事、最佳攝影,金雞,華表、百花三料影帝。
《山楂樹之戀》最佳導演,并且捧出了一個最佳女主劉亦妃。
這一系列buff套在身上,沒人會認為孟星云剛才說的那些話有問題。
對事不對人,這只是為人處事最理想的狀態。
尤其是在中文語境下,真正做到對事不對人更加困難。
因為現實中很多事情很難分出對錯,甚至根本就分不出對錯。
既然分不出對錯,那你聽誰的?
那不還得看說話的人是誰嗎?
毫不夸張地說,孟星云現在的影響力,哪怕滿嘴跑火車,都有不少人買賬。
反之如果是一個跑龍套的,天天跑到導演面前大談人物塑造、劇情設計以及自己怎么死才能讓觀眾記住這些事情。
換成孟星云,只會對一句:“你78誰???”
別說在片場罵他了,換孟星云的脾氣能直接讓他滾蛋。
一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尤其是這個群演提的建議,完全是圍繞著自己的龍套角色提出的時候,更是如此。
身份不夠,加上目的不純。
一句話,想要別人聽你的,得拿出成績來。
一個人如果大談社會責任,那么他就應該率先承擔。
如果一個人大談個人道德,那么他的私德就不應該有瑕疵,
如果一個人大談演員應該留下作品,那么他的作品就必須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這就是榜樣效應,不能因為你說的話是對的,就讓大家全都贊同你。
正確的廢話,也是對的,但是沒用。
一群人拍的電影,票房綁一塊不如孟星云一部電影的零頭,一看評分也沒見得多高,也就是跑到國外去拿個野雞獎就吹得歡了,還張口閉口國內的觀眾不懂藝術。
對這種人,孟星云沒有直接點名,已經算很客氣了。
陳凱戈坐在下面,只覺得有些尷尬。
畢竟當年自己拍的《無極》被全網群嘲,往事還歷歷在目。
雖然他一直嘴硬說的是觀眾不懂,但是孟星云的話他肯定是沒法反駁的。
要么你承認其他同行都是垃圾,是他們毒害了觀眾的審美。
要么你的電影是垃圾,觀眾看不懂才是正常的。
總之,在孟星云的這套邏輯之下,觀眾不負主要責任。
當然了,陳凱戈也沒有因此就記恨孟星云。
一是因為孟星云比自己年輕,還有比自己高的影響力。
二則是因為,他也確實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
當初劉妍那么嘲諷他,他不也沒把那姑娘咋樣的嘛。
雖然心里罵了幾百遍,晚上做夢都夢到把嘲諷自己的人都給封殺了讓他們沒飯吃。
但終究是沒有付諸行動。
沒辦法,要臉啊。
而孟星云不知道這些,他還在繼續說著:“當然了,引導并不是教訓,不是指教。不是教觀眾應該怎么做,而是告訴觀眾怎樣做才更好?!?
說著,孟星云頓了頓:“這就是文藝工作者應該有的引導意識,而第二個意識,是政治意識。
在講述這個話題之前,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各位同學。你們認為,二戰的轉折點是什么?”
此時,下面的眾人開始面面相覷。
孟星云講第一個意識的時候,大家的反應是聚精會神。
畢竟不論觀點如何,作品是給人看的,這一點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
但是當孟星云說出“政治”兩個字的時候,有些人的心里咯噔一聲。
藝術工作者為什么要有政治意識?
在一些藝術家的眼中,政治上骯臟的,是上不了臺面的,藝術是純粹的。
政治,等同于意識形態。
而意識形態,就是對藝術的侮辱。
雖然他們自己就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形態輸出,對藝術的理解都是西方的那一套。
但是他們依然認為,藝術不應該摻雜意識形態,或者說故意給他人洗腦,讓別人覺得藝術不應該摻雜意識形態。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依然是陳凱戈。
他自認為自己是個詩人,詩歌應該是浪漫的,不應該和政治有任何牽扯。
思緒間,已經有人舉手了。
“孟老師,這個高中的時候學會,二戰轉折點是諾曼底登陸。”一個男生舉手起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