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斬去三尸除后患,滅盡六賊斷禍根(4.3k)
- 西游:長生從拜師鎮元子開始
- 貳月拾一
- 4350字
- 2025-02-22 00:11:00
“洛陽李家?“李修安心頭微震。
“正是!道長若仍存疑,小神愿立毒誓——若有半句虛言,甘受雷殛火焚,神魂俱滅。”山神舉指立誓。
見其發此重誓,李修安終是信了。
此方天地,神明可鑒,誓約非虛。
山神略作遲疑:“敢問道長可是自西牛賀洲而來,赴洛陽了斷因果的李修安?“
此話一出,李修安驚訝不已:“不錯,正是貧道,此事你從何得知?”
見李修安承認,山神激動之心溢于言表,他對著李修安深深一拜:“小神終于等到道長了,求道長救救此地萬千生靈,小神在此感激不盡!”
李修安越聽越糊涂,詢問道:“此話怎講?”
山神嘆息一聲:“只怕一時三言兩語難以說清,如若道長不嫌棄,還請道長去小神那小廟歇歇腳,容小神慢慢道來。”
李修安點頭,山神再拜,而后在前面開路帶路。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兩旁的兇獸鳥蛇對他虎視眈眈,只不過因為山神的原因,它們只是死死盯著李修安,并未襲擊。
一炷香后,二人來到山神廟。
此廟雖不大,倒也精巧,比雙叉嶺的那座破廟,不知好上多少倍。
山神奉上山茶,雙方坐定。
李修安再次問出心中疑問,山神娓娓道來:
這東都洛陽九朝龍興之地,佛寺林立,冠絕中原。
然近年勛貴競奢,攀比成風。
從飲食起居到大興土木再到各類祭奠功德大會,攀比之風在勛貴世家之間盛行無比。
時言,勛貴世家有三寶:“昆侖奴、新羅婢、菩薩蠻。”
隨著奢靡之風越來越盛,那些老爺們在吃的方面也愈來愈講究。
道長在山上看見的這些數不盡的殘獸,究其根源,皆是因為他們的貪舌之欲。
倒不是說不讓他們殺生,只是不應過度極端,枉造造孽。
說到這,山神忍不住接連嘆息。
聽到這里,李修安依舊有些茫然,于是問道:“這口舌之欲倒不難理解,只是再能吃,何至于吃了一個殘缺山出來?況且既已捕獲了那些鳥獸,何故又要放生?這又有何說法?”
山神道:“道長心善,不知其中水深、人性之惡。”
“我說一例,道長便能明白。單說洛陽與長安流行一道菜,據說這道菜是從宮廷傳出來的,菜名為消靈炙,此菜以羊心尖肉與鵲舌為食材,再以百種輔材調制而成,據說光是加工手藝就有幾十道。”
“道長可知尋常這一道菜需要多少羊心尖肉與鵲舌?”
李修安搖頭。
山神道:“那羊心尖肉只取那羊心最尖端一點,那鵲舌活取之后,只留舌尖。尋常做此菜,需百只羊羔、八百只鵲舌,此只是尋常一飯亦,如若有人辦那燒尾宴、升官宴只怕十倍不止。”
“這只是他們其中一道尋常菜,如若他們有了那擒龍伏虎之力,只怕龍肝鳳髓也未必能滿足他們的口舌之欲。”
聽到這里,李修安大為震撼,他從未想過,僅僅只是吃竟能吃出這么多花樣。
前世關于歷史中的上層奢靡成性的介紹,對于李修安來說,在此刻有了具象化。
這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難怪要用糜爛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奢侈過度。
李修安又問道:“既如此,又何故放生耶?因為心善?”
山神嘆息道:“是也不是,道長有所不知,這東都不僅僅是中原興盛之地,還是中原的佛教中心,那佛門佛學在上層也頗為流行,故洛陽寺廟眾多,堪稱大唐之最。”
“因佛門佛學日益興盛,東都上流人人皆談小乘佛法,那放生之學問在上頭也極為盛行,以致于成了新的攀比之風,以至有時為了放生,特意圍山大肆捕殺,只為每年的放生大會,以此來彰顯他們所謂高高在上的功德和善心。”
“造孽卻要功德,抓生而為放生,還真是諷刺!”李修安忍不住感嘆。
山神深以為然的點頭:“道長說的極是,但他們所為還遠非如此,東都每年除了那放生大會,還有水陸大會、功德大會、超度大會等等,那些大寺大廟的長老主持們前來誦經祈福,文人們撰寫《功德誦》,吹噓他們所謂的功德善心,殊不知,功德在心不在身,相由心生,心善則善,心惡則惡!”
李修安聞言亦點頭:“山君說的在理,心善則善,心惡則惡!”
“只是有感而發,道長過獎了!”
李修安心中依舊有疑問,又問道:“山神又是如何得知貧道的俗名?亦如何得知貧道此趟的因果之行?”
山神道:“不敢隱瞞道長,乃是佑圣真君告知小神的。”
佑圣真君?那不是真武大帝嗎?李修安依稀記得他在西游記一眾神仙中的地位頗高。
山神繼續娓娓道來。
原來這東都世家造孽太多,山神所管轄的地界,生靈近年來愈來愈稀少。
此地殘缺生靈多數還是由他救濟,否則只怕這些個生靈早已殆盡,此地成了一座生靈稀缺的空山。
為了保住生靈,不得已山神使了個聚霧的手段。
山中那些殘缺生靈對于生人的怒火仇恨確實與山神無關,要怪就怪東都那些人太殘忍絕情。
山神曾把此事上報給了天庭,但多年不得結果。
某日,山君摯友赴荊北任城隍一職,路過此地,特來相見好友。
山君把心中苦惱一一告知摯友。
摯友思索后道:“吾聽聞佑圣真君常駐那武當山,何不將此事告知真君,請真君幫忙,吾正要路過此地,可幫忙帶信。”
山君聽聞大喜,感激不盡。
數月后,佑圣真君派人回信。
那信中寫道:“爾所陳之事,吾已知曉,然此非妖禍,吾不便出手,吾讓龜將算得一卦,三年后有修道之人俗名李修安前來了結因果,彼時,爾可請他出手。”
山君看完信后,謝過送信之人,但不知李修安相貌,于是詢問那送信之人。
送信之人道:“師尊說過你若看到來人一身清凈無染、空靈超脫,便是那李修安。”
山君心中了然,再次謝過。
言及此,山神再拜:“自得真君示諭,小神日夜守候。今見道長豐神如玉,氣度出塵,方知真君料事如神。”
這便是此事的前因后果。
李修安聽聞之后,有所感慨:“果然,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
李修安于是現了真身,又問山神道:“聽聞那洛陽李家認我為祖,為我建祠,不知山神可知其中詳情?”
山神看了眼現了真身的李修安,知道他身懷大道。
聽聞此話,也方知那所謂的李家不過與他是強攀關系,于是敬重道:“不瞞道長,有所聞,那李家乃洛陽第一名家,只比李唐家氏略低一等,聽說是數百年前因釀酒和仙水而發家。”
“這李氏祠堂,堪稱洛陽第一祠堂,那李家每年聲勢浩大,耗財耗力舉行祭祖大典,據說,排場氣勢不亞于皇族宗室的祭祖大典。”
聽到這,李修安搖了搖頭。
一番感嘆后,李修安起身告辭。
他向山神保證,定會處理好此事,山神深深拜謝。
大概是因為山神的原因,李修安這番下山再沒有受到兇獸的仇視攻擊。
待走到半山腰,忽有一鵲,從后尾隨而來,但并無敵意。
李修安駐足,那鵲兒降落與他肩頭齊平,它揮動雙翅,似有他意。
李修安注意到,它嘴里叼著東西,似乎想贈送與他,于是伸開手掌。
那鵲兒松開嘴,一粒鮮紅的果實落在了李修安的手心。
白鵲又上下飛了一圈,李修安看到它翅膀上的傷痕,這才驚覺這正是昨日他救的那只白鵲。
原來它以獻果的方式,感謝李修安的救命之恩。
李修安頷首,收下果實,與鵲兒道別,那喜鵲跟在后面,直到李修安下山,背影消失,這才無聲返回。
不多時,李修安又看到一座山,此山名為萬安山,峽谷之間有一條幽靜曲折的山路。
此山距東都南城門三十里,過了此山,東都近在眼前。
李修安走在山路中,忽的看到前方大樹下吊著一人,好似縮成了一球。
再細看一眼,李修安驚訝的發現,那吊在樹上之人四肢已被人砍去,有五個壯漢正聚在身旁,此等手段,當真殘忍。
李修安正靠近時,忽聞路旁呼哨一聲,圍著那棵樹的五人回神,猛地回頭,各持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再加上此前隱藏山坡放哨之人,一共六位把李修安團團圍了起來。
領頭之人叱喝道:“好個不聲不響的道士,哪里走,留下買路財!”
這是李修安進入大唐境內,第二次遇到山賊。
只不過李修安沒想到的是,此地距離東都如此之近,竟有山賊敢光天化日之下打劫,不把官府放在眼里。
李修安道:“列位什么來頭,敢不敢報上名號?”
其中一壯漢冷哼了一聲:“那你可要聽好了,我們各自的名號為:一個喚作眼貪色、一個喚作耳逐聲、一個喚作鼻戀香、一個喚作舌嗜味、一個喚作身貪觸、一個喚作意迷法。”
李修安卻是搖頭:“只怕這不是各位真正的名號吧?”
那人道:“是也不是。”
李修安問:“何謂是,又何謂不是?”
那人又道:“你是有所不知,我們本是前面東都城寺廟里面的苦力,因不堪繼續受苦,某日我們六人一合計,一天月黑風高夜,殺了廟里的和尚,搶了錢財,燒了廟,逃到這里來當山賊。”
“《楞嚴經》曰:六為賊媒,自劫家寶。我們六個便是那自劫家寶的六賊。”
“你說,我們這算不算那些禿驢口中的六賊!”
李修安想了想:“要是這般說來,倒也有些理,只不過你們干了這等惡事,竟還敢在洛陽城外為盜?”
領頭之人笑道:“君不聞,最危險之地往往亦是最安全之地。”
“洛陽興盛,往來客商眾多,此乃寶地,你說是也不是?”
李修安也是笑了,強盜竟然還讀起了兵法。
領頭之人晃了晃鋒利的兵刃,收起笑容:“留下所有值錢東西,如道半個不字,定將你剁成肉醬!”
李修安搖頭,嘆息道:“貧道沒什么值錢貨,只有一家傳寶珠。”
說著,李修安如同變戲法一般,雙指從袖子里夾出了一顆夜明珠。
明晃晃的珠子在太陽下尤為顯眼,六個盜賊眼睛都盯直了。
李修安道:“珠子,我只有這一顆,列位要怎么分?”
李修安此話一出,六個人都下意識的拉開了一點距離。
為首之人忽的大笑起來,而后恨恨道:“你想讓吾等窩里橫,互相殘殺?真當我等是三歲小孩呢,各位兄弟,我看他那袖子里定還有不少好東西,我們殺了他,再談分賬如何?”
其他盜賊紛紛點頭:“大哥說的在理!”
其中拿劍的那位呸了一聲,惡狠狠道:“老大,這些個出家人個個都是一肚子壞水,且留他一條小命,削去他的眼、耳、鼻、舌、四肢,把他丟在這深山里,你們說如何?”
另一人點頭附和:“這些和尚道士不是口口聲聲要消滅自己的六賊嗎?不如讓我等幫你,沒了眼、耳、鼻、舌、四肢那不就不會被六賊侵擾了嗎,哈哈哈....”
“哈哈哈....”其他人也附和笑道。
“動手!”老大一聲呼喚,個個舉起了武器。
然而他使勁的揉了揉眼,卻發現道士憑空消失了。
此前放哨的老六眼尖,指了指老大的身后:“看,他在那!”
李修安不想再跟他們多做無謂的口舌之爭,他要去看看那可憐的和尚是否還活著。
六賊大驚,拿著武器齊涮涮又沖了過來。
然而一陣迷霧,他們撲了個空,待迷霧消散,再次看清時,發現那李修安就在他們中間。
不多廢話,各種武器伺候了上去,而后在一聲慘叫中,人倒在了血泊中。
然而眾人這時不約而同的嘶了一聲,因為他們發現倒地死去的人變成了老六的模樣。
也就在此時,老五老四忽的發狂,一拿刀一拿劍砍向了對方,兩人互相被對方捅穿了身子,倒在了血泊中。
眨眼間,六賊只剩下了三賊。
剩下三賊戰戰兢兢,皆有想逃之意。
然而互相看了一眼,他們當中竟然有四人,有一人與老大長的一模一樣。
顯然有一個必然是假的,這下老大也慌了。
老三不顧他們,扭頭就逃,被老大一箭射死。
老大知道另一人必是假的,他心里一發狠:“逃也不是,不如舍命與他拼了!”
于是一腳蹬起了地上的刀砍了過去,那與他一模一樣之人,也是一腳蹬起了地上的劍。
兩人一番打斗皆倒在了血泊中,拿刀的頭領這才猛然看清地上的竟然是老二。
而站在一旁的老二變成了李修安。
“妖...妖道....”盜賊頭領死不瞑目。
因為在倒地的那一瞬間,他驚恐的發現,這所謂的李修安竟又變成了一棵枯樹。
他們跟空氣斗智斗勇了半天,最后全部死于自己人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