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返回公司BOB最佳拍檔。
文俊、王京、劉偉強已然在坐等著。
三人沒說一句廢話,直接道明,因為王閑名氣突然暴漲,公司準備力捧他進電影圈。
且不是給人作陪角,上來便是第一主角。
作品改編自漫畫《古惑仔》,劇本名《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王閑瞠目結舌:“不是吧....”
他是驚訝94年一句戲言“我是洪興王浩南來的”成了現實。
短短不到兩年,最佳拍檔真的挑他出演陳浩南,做銅鑼灣扛把子?
而比起給TVB拍劇集。
王閑自是更期待出演電影。
他這會熱度很高,如若是TVB簽約藝員,怕是早被媒體鼓吹成了TVB第一小生。
這波熱度來自不易,下次再有不知猴年馬月,能借機跳去電影圈當主角當然好。
電視圈,電影圈是兩個概念。
最直觀的區別,看電視免費,看電影需要真金白銀買票。
90年代后,TVB劇捧紅的演員不知凡幾。
和《神雕俠侶》先后上映的《刑事偵緝檔案》主角陶大宇。
去年憑借《射雕英雄傳》走紅的張智霖,這兩人熱度絲毫不亞于如今的王閑,但王閑卻不記得這兩人有啥電影代表作品。
可見電視演員變成電影演員的難度之大。
王閑的驚訝臉讓文俊想岔劈了。
以為王閑是顧忌不久前的古惑仔事件,連忙出聲打斷道:“閑仔,你不用顧慮之前媒體造謠你是古惑仔的事,要分清電影與現實。”
“而且公司拍《古惑仔》更多是為了告訴港島市民,當古惑仔會有多慘,你看劇本里陳浩南先是兄弟殞命臺灣,然后與他親如父子的大佬B全家又慘遭滅門。”
“你想想,如果你把陳浩南這個角色演好,會讓多少年輕人避開人生中的這個深淵。”
王閑無語的瞅了眼文俊,點點頭:“文哥,你說的有道理!”
“所以啊閑仔,你一定要演好這部戲。”
比起文俊,王京、劉偉強就實在多了。
兩人明著告知,王閑并非陳浩南第一人選。
《神雕俠侶》上映前,公司已然聯系過劉德樺,畢竟漫畫里的陳浩南形象就是作者照著劉德樺畫的。
可由于業內影視同行,一些大老板不看好《古惑仔》劇本。
畢竟港島電影史上,小說改編的電影很多。
金庸、古龍等作品經常被搬上大銀幕。
漫畫改編電影和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沒什么區別。
《古惑仔》的投資風險實在太高。
以至于剛出走永勝,為港島影視業做出過不少貢獻的王京找來找去,東拼西湊,才弄來可憐的600萬制作費,這點錢請完劉德樺,電影沒法拍了。
退而求其次,最佳拍檔又聯系了三人組心目中陳浩南的另一位合適人選何家勁。
何家勁本人在內地拍戲,沒法參與,王京便想到了鄭伊健。
鄭伊健因為前兩年主持TVB《360穿梭機》等多個兒童,青少年節目,正擔任著港府的青少年大使,看完劇本猶豫著第一次拒絕了。
就這會。
王閑憑借《神雕俠侶》楊過一角,在幾百萬人的港島一炮而紅。
文俊見狀,便和王京、劉偉強商量,最佳拍檔第一部戲與其花巨資請外面的明星,不如捧自家公司的閑仔。
《古惑仔》和《玉女心經》都是幾百萬,相差無幾的小制作戲。
而且,那么多業內同行不看好。
他們自己心里也沒底,不如賭一把,電影失敗就失敗了,至少不會讓公司一男一女兩個演員感覺厚此薄彼。
王京、劉偉強兩人交完底,大管家文俊道:“閑仔,內幕都給你講啦,公司的困難你也見到了,《古惑仔》的片酬少一點啦,20萬怎么樣?”
王閑自無不可:“好啊,不過三位老板,什么時候開機?”
港島的辦事效率,王閑心知肚明,生怕《古惑仔》與《水滸傳》撞檔。
以他如今在港島的名氣,其實完全不用理會《水滸傳》里的角色了。
《水滸傳》央視制片方給他的片酬,估計都不夠港島、內地來回機票錢。
但張少林與王閑的關系非同一般。
張少林親自開了口,王閑于情于理也要答應下來,否則豈不是成了白眼狼。
“最遲一周后開機,你明天和幾個配角演員見一下。”
“好,劇本我帶回去了。”
“閑仔,坐我車。”王京跟著起身。
上了車,王京提及了白天王閑走后,方逸華給王閑開出的新合作價碼,八千塊一個收。
王閑有些想不通,TVB別的不多,就是演員多。
近幾年憑借TVB劇集打出名氣的男演員也有好幾個,歐陽震華、陶大宇、張智霖...
方逸華為什么執著的邀他拍TVB劇集。
王京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笑瞇瞇道:“你說的歐陽震華、陶大宇,甚至張智霖其實都算梁派藝員。”
“梁家樹和太太芭姐,一個是TVB制作總監,一個是藝員部經理,你想想,方逸華、曾麗珍肯定要和梁派不死不休,斗到底的。”
王閑好奇道:“曾麗珍不也是制作總監?”
“是,但她不如梁家樹資格老,高層話語權小,方逸華就是要推她上位,怎么推,當然是靠成績,用事實說話咯,所以才會看重你。”
王閑對TVB的內斗不感興趣。
但王京先是撮合他與方逸華碰面,又是講TVB高層內斗,王閑聞弦歌而知雅意,便道:“京哥的意思是,我給TVB再拍一部?”
“是啊,方小姐很尊敬我老豆的。”
“我知了,明天去清水灣見曾麗珍。”
王京高興點頭,說起另一件事。
“喂,閑仔,你要不申請港島籍吧。”
年初王閑剛加入最佳拍檔的時候,王京只是覺得王閑有潛力,紅不紅還得看命。
熬個三五八年也說不準。
因此,公司只給王閑辦了港島工作簽證。
誰想到了七月,王閑突然躥紅了,單港島工作簽證便有些不太方便了。
港島太小,很多港片為此都要去國外取景拍攝,就連幾百萬投資的《古惑仔》也得飛一趟臺灣省,王閑的簽證搞不好就是一難題。
“從來沒想過,京哥,你沒發覺港片有些沒落了嗎?我以后肯定得回內地,內地市場大,潛力無窮。”
王京頷首道:“港片沒落是從93年周星池的《濟公》開始,當時臺灣片商花3000萬買了《濟公》臺灣發行權,結果電影在臺灣大撲街。”
“于是臺灣片商,聯合起來給港片設置了最高1750萬的臺灣版權費。”
“目前大家還在談,這便是港片看上去沒落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這會的港島電影市場也不是內地能比的,我也在關注著內地市場,有一天或許也會去內地,卻不是現在。”
“轉港籍我是真沒想過。”王閑堅持道。
“那就在回歸前弄個綠卡,辦個永久居留權吧。”
王閑欣然應允:“這倒是可以,需要多少錢?”
換國籍,王閑是真沒想過。
主要是華夏籍好出不好進。
雖然他也可以在2004年,華夏正式給外國人簽發永久居留權時,學李連結等等明星辦一個國內永久居留權,但沒那個必要。
有港島永久居留權,他以后出國啥的夠用了。
“我問問,到時讓專門人給你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