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吳光啟對論(上)
- 快婿
- 我的長槍依在
- 2040字
- 2025-02-19 22:45:25
“你個潑賴兒,還說不欠著老夫,我那扇子呢!”老頭吹胡子瞪眼:“說好的第二天,來日就不見了蹤影。”
趙立寬一拍腦袋想起來:“你等我一下。”
說著一溜煙回家取來老頭的扇子,直接遞還給他:“第二天就北上打仗去了,沒想起這事。”
吳老頭要去掏錢,他直接拒絕道:“不必了,跟老丈開個玩笑,一看就是德高望重的前輩,我原本準備第二天就還你的。”
老頭將信將疑,趙立寬自然是吹牛的,他當時想的是老頭不拿錢贖他就拿去賣了肯定值錢。
不過歷經生死,他也豁達許多,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不必那么斤斤計較。
在瓢舀河邊,能不能活真算是全看天了,賣個人情也好。
“爺爺哪用你施舍!”老頭身后小女孩率先說話,“你用一首詩詞贏得,我也用一首詩贏回來,你出題吧!”
趙立寬聽了笑呵呵道:“小姑娘,你有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我不跟你賭,你怎么辦?”
小姑娘呆在那,臉色漲紅。
吳老頭連道:“三貫錢少不了你的,那戰報里說的周軍都頭趙立寬莫非就是你。”
“正是在下!”說起這件事,他還是頗為驕傲。
吳老頭看著他緩緩點頭,眼神都變了,小姑娘則震驚不已看著她。
“功勞是有,差點把命搭進去了。”趙立寬也不趕時間,便在河邊草皮上坐下,和老頭閑聊起來:“要不是風向有利,幾十個人就成給遼軍塞牙縫了。”
吳老頭上下打量他:“你這個年紀難得,膽氣見識都不是尋常人有的,事到關鍵那一下能豁得出去的也不多,老夫也有三分佩服了。”
“過獎過獎......”趙立寬拱拱手:“我是那好運回來的,還有許多人都回不來了。
不過這誰說得清呢,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可能就是這意思吧。”
“一將功成萬骨枯......”吳老頭和小女孩都念一遍。
吳老頭笑道:“你小小年紀說話倒像歷經世事,年輕人該當志在四方,正是心氣高漲志氣蓬勃時候,本不該說這些枯朽之言。
不過你這年紀卻歷經了許多生死,比許多空活半百的見識多了。
老夫暫代百姓謝謝你。”
趙立寬也發現,這位老頭也沒那么小氣,而且見識也不小,談天說地他無有不通,到過的地方也很。
只是旁邊的小姑娘一直不服他,時不時就要刁難一下,總想著和他賭詩,但趙立寬懶得理會他。
待了一個時辰左右,要趕著去軍營點卯他才拱手告辭。
之后幾天,他有時也會帶著小蓉釣魚,在這遇到老頭聊上幾句,慢慢知道那小姑娘是他孫女,閨名吳仙衣。
有時遇見小姑娘也不給他好臉色,敵意十足,趙立寬也莫名其妙,自己哪里惹他了?
接下來的日子,分水街駐馬店的事不用他管,高寧英更多讓他管理軍務,時不時還要管宣州官府那邊的事,慢慢和宣州同知、判官、錄事參軍、司事參軍等都熟絡了。
對這些公務也越發了解和嫻熟。
大家也見識他在算術方面的厲害,有什么事常找他幫忙。
時間不知不覺到九月中旬,其他人的封賞令已陸續到節帥府,升官的賞錢的都有,可趙立寬的卻一直沒有動靜。
大伙都有些奇怪,從宣州到洛陽,再遲也該到了吧,怎么沒個風聲呢。
......
吳光啟的府邸位于宣州城東,紅漆門青瓦白墻,臨街的圍墻長百余步。
他如今下放的是宣州學政,職責是監督當地教育工作,說白了就是閑職,一個學政按理不會有這樣的豪宅。
奈何他一個在戶部差遣的徒弟以前在宣州做過同知,在這剛好有宅院,無論如何都要送他暫住。
吳光啟也不好推脫,就住了下來。
半夜,他同樣閑看燈影,在書房讀南方送來的邸報,看看京城最近發生的事。
老妻為他沏茶,還要看孫女的功課,幾個姬妾在外屋做針線活。
窗外院子里流光皎潔,時不時能聽到遠處的蟲鳴,悠閑的時間慢慢流逝。
看著如水般涼薄的月色,吳光啟心里也有些冰涼,想到之前的朝堂往事,他一心為國為君,終究抵不過遠近親疏。
他盡心盡力,千言萬語據理力爭,也抵不過衛王幾句話而已。
大周的江山,終究不是衛王就是朕王的,他一個臣子即便做十來年宰相,也不過是外人罷了,想到這,更覺窗前月色冰涼了。
宅院里安靜,隱約能聽到低聲說話竊竊私語,這種時候腳步聲變得格外清晰起來,門房小跑進來小聲匯報,說京城來人。
吳光啟緩緩起身,“我去看看。”
前堂里已看了茶,來人文士打扮,衣著光鮮。
他一眼認出來,驚訝道:“史翰林深夜到訪有什么事嗎。”
史翰林連起身拱手:“見過吳相公。”
吳光啟擺擺手:“我是學政,哪是相公,你千里迢迢來我這,想必不是來串門的吧。”
“在下有陛下書信轉交。”史翰林道,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個鍍金梨木匣子,鄭重放在案桌上拜了,隨后恭敬掏出一把小巧鑰匙打開,里面是絹內襯,再里面才是信封,雙手取出遞送。
吳光啟狐疑又不敢置信,陛下這時給他來信?心里也陡然緊張起來,雙手接過,隨后打開看起來。
初看都是君主關心臣下的話,讓他有些感動。
之后便問他在北方過得如何,明不明白此前的過錯。
這令吳光啟頓時皺眉,他不覺自己有錯,即便陛下問的也不該是他的錯.......
看到后面登時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再仔細看了一遍,發現確實沒錯!
陛下居然讓他多觀察觀察郡王府女婿趙立寬,讓他看看那是個什么人,他自己有何看法,寫個奏疏發上去。
趙立寬?
那個和他釣魚吹牛的年輕人,郡王府的女婿,一個北方邊地的小人物,陛下為何這么在乎他?
他看向史翰林,對方恭敬看著他,顯然不知道信里的內容。
吳光啟一時覺得有些不解,這事就跟做夢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