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文學的世界】(求追讀)
- 1985:我的文藝時代
- 后來者
- 4106字
- 2025-03-18 23:59:01
川省,錦城市。
星星詩歌節活動雖然結束,但是詩人們也都沒有第一時間就急著離開錦城,畢竟也是難得來一趟,也還是有詩人在錦城停留。
“向南,你說你寫的這部小說《觸不到的戀人》之前被《人民文學》退稿了?”
北島也是看過《收獲》雜志上周向南的那一部小說,應該說還在他沒有看之前,就已經有聽人提起周向南的這部小說,一個個都激動不已,深感驚艷。
應該說,對于《收獲》雜志上出現的《觸不到的戀人》這篇小說,全國非常多的讀者都是感到相當驚艷的,一如當初周向南的小說處女作《情書》般讓國內無數讀者為之驚艷,現在周向南這第三部小說《觸不到的戀人》依舊是動人不已,讓無數讀者拍案叫絕。
畢竟這樣一個充滿想象力,讓無數人眼前一亮,感到不可思議的愛情小說沖擊著他們的大腦與心臟。
北島問的這個問題,不單單是他驚訝,一旁的宋曉青和白杭同樣也感到很疑惑。
畢竟他們也是看過周向南的這部小說,完全超乎他們的想象,雖然依舊是關于書信,關于愛情,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愛情小說,甚至可以說是讓他們所有人都感到相當大文學沖擊力的小說,不管是小說里面的時空書信,還是關于故事的情節,以及整個愛情故事都讓他們感到無比驚艷。
周向南聽見北島這話,點了點頭,說道:“他們認為小說里面有科幻情節,這一點就是退稿的原因?!?
“什么?”
北島沒想到退稿的原因居然會如此離譜可笑,他直接罵了一句,說道:“簡直太可笑了,你這部小說最精彩的就是這一個情節?!?
白杭也很意外,不過他作為文學界里面的老同志,之前也是知道科學界對于詩歌的抨擊,雖然與詩歌無關,但是像這樣的抨擊,之前對詩歌也是有的,想了一下,說道:“向南,《收獲》雜志能夠發表你這篇小說,足以證明你這部小說的優秀?!?
“沒錯,向南,你這部小說真得太精彩了?!?
宋曉青是第一時間就看過《觸不到的戀人》這個文藝傷感的愛情故事,她完全被這一場愛情擊中,小說里面描寫的這一場看似不現實的愛情故事,卻是讓她感動無比,她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周向南的這部愛情小說,她只知道當她看見小說里面的張琪為了去改變周慧和她男友的歷史,像一個陌生人死在周慧面前時,她整個人痛哭不已,實在是沒有想到周向南會寫出如此殘忍的結局。
“我只想知道,張琪最后活下來了沒有?”
聽見宋曉青問這話,周向南不禁笑了笑,說道:“這個答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張琪收到了周慧的最后一封信,改變了命運,沒有死掉,那他應該一直住在那個房子,后來的故事軌跡完全改變。所以就不會有周慧住進去的事情發生了,那她又怎能搬家,他們又怎么能夠通過書信交流,認識彼此呢?”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故事圓滿結束,周慧的那一封信改變了張琪死亡的命運?!?
宋曉青聽著周向南的話,點了點頭,她很清楚文學的留白,這也就是周向南讓讀者自己去看待這個故事的結局。
國內讀者們對于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感動不已,但是文學評論界對于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卻是十分安靜。
沒錯,就是很安靜。
完全不同于周向南上一部《贖罪》備受好評,一片贊譽之聲,文壇評論家都紛紛對周向南的《贖罪》接連分析給出贊美,現在對于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則是對比強烈的安靜。
要知道即便是周向南那部《情書》也是有非常多的文學評論,引起了相當大的文學討論。
可是現在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卻是得到的反響要冷淡許多,當然這種冷淡只是在主流文學評論圈,而且也不完全都是安靜,像《上滬文學》就有評論家對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給出評價,稱這是一部相當動人的愛情小說——
“男人活在1986年,女人活在1988年,這只是關于男人與女人的愛情態度而已。女人想回到從前,因為愛在從前丟失了,男人想走向未來,因為未來有愛等著他。兩個寂寞的心靈因為愛而塵封,又因為愛而打開?!?
“他們在時空的兩端,一個扭曲的部分——信箱把完全陌生的男女牽了起來,好像中國那個古老的傳說,每個人的手指上都拴好了紅線,沒有什么可以阻攔這宿命的紅線。年齡,背景等等各類距離,在時間面前都不足一提。而他們偏偏擁有近兩年的距離。即便心與心交匯,可他對于兩年之前的她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在周向南這位作者筆下,愛情就是如此特別而美好,即便是時間也無法阻擋人相愛……”
類似于這樣的文學評論文章也不止是《上滬文學》有刊發,還有別的文學雜志也有刊發一些文學評論文章。不過這些文學評論終歸還是少數,文學圈子里面更多的文學評論家是聽說過周向南這部小說《觸不到的戀人》被《人民文學》退稿,后面好不容易才被《收獲》刊發,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因為科幻情節部分。
雖然在文學評論家看來,周向南的這部小說相當精彩動人,他們也同樣為這部小說所驚艷,完全沒有想到周向南會有如此奇妙的想象力,寫出如此奇幻而又文藝的愛情故事,但是他們也是知道之前對于科幻小說的批判,自然也就沒有對這部小說發表太多的評論,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不為周向南的這部小說而動容。
當然,也會有文學評論家批評周向南的這部愛情小說不符合現實,里面的科幻情節十分荒謬,不尊重科學,但是很顯然這樣的批判也是少數。
雖然說不少文學評論家也知道科幻小說之前有被批判,但是在面對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小說,更多的文學評論家卻實在是沒有太大的理由批判,因為小說本就是虛構創作的,是否符合現實,是否荒謬,這些都是文學的可能性,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不同樣充斥著魔幻與荒謬感,至于不尊重科學,更是讓一眾文學評論家保持沉默,一如當他們當初在科幻小說界面對科學界批判時的保持沉默。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地知道文學創作本就是自由的,而周向南的這部小說本就是關于想象力的創作,一如小說名字就已經給出了答案,本就是觸不到的戀人這樣的一個特別的愛情故事,不是什么平凡的世界,過去的傷痕和反思。
他們作為文學評論家,但也是讀者,周向南的這部小說也給他們打開了一個文學新世界,讓他們知道文學的另一種可能性,他們又怎么可能會不為之驚艷,他們也知道文學的世界在作家的想象力之下,從一開始就是自由而無邊際的,當文學的邊際出現,那也只會意味著是下一扇門的開啟。
而且這些文學評論家們更加清楚地知道身邊其他青年讀者們對于周向南的這部小說是如何激烈的討論,瘋狂地追捧這部充滿想象力的愛情小說。
沒錯,相較于文學評論界的安靜,那么全國的文學青年們則是愛死周向南的這部愛情小說了。
讀者們才不會知道和在意什么科幻小說是精神污染,他們只知道自己是完全被周向南的這部愛情小說給打動了,紛紛寫信給周向南,寫信給《收獲》雜志社,文學評論家可能沒有發表看法,但是他們這些深受感動和震撼的讀者關于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卻是有太多的話想說,想要傾訴。
《收獲》雜志社自然會收到全國各地讀者的來信,他們也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
人民群眾也是評論家,應該說他們才是真正的文學評論家!
“這些信都是寫給周向南同志的,他們都是非常喜歡《觸不到的戀人》的讀者來信?!?
“是啊,我這里也看了很多讀者來信,都是想問《觸不到的戀人》最后結局那位張琪到底活下來沒有?”
“周向南在《觸不到的戀人》最后結局留下的這個懸念,看樣子讀者們都想知道答案,一個個都在追問?!?
《收獲》雜志社的不少編輯也會拆閱看讀者的來信,自然非常清楚最新一期雜志上發表的《觸不到的戀人》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這些反響不是文壇上的文學雜志評論接連不斷,而是讀者來信接連不斷。
真就是接連不斷,相當多的讀者來信,這一麻袋一麻袋的信件讓收發室的同志都感到一定壓力,因為信件真得太多了。
雖然說《收獲》雜志社的編輯早就知道周向南這位作者相當有名,被稱為天才作家,前面兩部小說真正的轟動全國,但他們還是低估了周向南這位年輕作家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受文學青年的喜愛了,不愧是被讀者評選為十位最喜愛的詩人之一。
因為周向南小說的動人,再加上《觸不到的戀人》依舊是關于愛情,關于書信,如此特別的愛情故事怎么不讓一眾文學青年追捧,更關鍵的是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在最后并沒有給出明確張琪的結局,而是如小說《邊城》一樣給了一個懸而未決的開放性結局,自然讓一眾文學青年網無法接受紛紛寫信給雜志社發表自己的意見,想要知道小說主人公最后的結局。
張衛國看見這么多的讀者來信,不禁笑著說道:“聽說之前周向南的那部《情書》讓全國的郵遞員同志都十分辛苦,《人民文學》雜志社那邊收到的信件都數不過來,現在看來只怕一點都不夸張啊?!?
“肯定是,真得沒有想到會有這么讀者喜愛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之前還擔心這部小說會引起一些批判?!?
聽見這話,張衛國想了一下,不禁說道:“文學的世界不是屬于某個群體的,而是屬于那些熱愛文學的青年,是屬于人民群眾?!?
“說的一點沒錯,這些信件就證明了讀者們是喜愛周向南寫的這部小說的?!?
雜志社的編輯們雖然一開始也都非常驚艷于周向南的《觸不到的戀人》,但是在《人民文學》和《當代》退稿,自然也讓他們感到一定的壓力,不過還是巴老有魄力,拍板決定發表周向南這部小說,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沒有錯。
的確如此,不管文學評論界是安靜,還是熱議,現在《觸不到的戀人》在一眾文學青年間是非常火熱的。
這一點就連退稿的《人民文學》雜志社同樣也非常清楚。
朱煒看著讀者的來信,有些意外,有讀者把對《觸不到的戀人》的信件寄到了《人民文學》雜志社,這讓他感到好笑,同樣也有些可惜,他自然很清楚京城文學圈子里面關于周向南的這部《觸不到的戀人》討論,應該說是受到了一眾文學青年的瘋狂追捧,紛紛都在熱議討論這部小說的科幻情節與其中的愛情故事。
他同樣也被周向南的這部想象力之下的愛情小說所打動,只是而可惜《人民文學》把這篇小說給退稿了。
這樣一部具有特別意義,完全不同于現在主流風格的小說就這么被《人民文學》拒之門外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主任,周向南這部《觸不到的戀人》很受讀者喜愛啊,京城這邊的文學青年們現在都在討論這部小說?!?
“看樣子,還是我們沒有《收獲》那邊的魄力啊,真得有些可惜啊!”
聽見身邊同事這話,朱煒心里不禁點了點頭,他心里更多的是佩服,還是不得不佩服《收獲》雜志,說道:“巴老一直都說文學創作應該自由,他說得一點都沒錯。”
那位編輯也連連點頭,發自內心地感嘆道:“是啊,文學的創作就應該自由,自由的創作才會有如此充滿想象力的小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