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文壇的大震動】
- 1985:我的文藝時代
- 后來者
- 4051字
- 2025-03-03 23:59:27
《人民文學》作為文學年代的頂級期刊,每一期都是備受關注的,當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學》出現周向南的小說時候,全國各地讀者們都相當驚喜,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就已經看過了周向南的那部《情書》相當驚艷動人,那段暗戀如同雪崩一般的威力席卷全國,擊中無數文藝青年的心。
要不是因為《情書》這部小說的推波助瀾,周向南這位詩人還不一定能夠得到那么多詩歌愛好者的喜愛,評選為十位最喜愛的詩人,畢竟詩歌本就是文學。
現在,《人民文學》又刊發了周向南的最新小說《贖罪》,這如何不讓喜愛周向南小說的讀者激動。
一個個都在興奮地廣而告之,也都相當期待地看了周向南的這部《贖罪》。
然后,所有的讀者都被周向南的這部小說完全給震撼到不行。
也許是他們讀過最讓人心塞的書,那種心塞不是單純的難過、遺憾,更是一種難以宣泄的情緒。
讀者們完全沒有想到小說居然還可以這么寫,他們同樣也都沒有想到周向南這位少年作家居然會如此寫愛情故事,將愛情放在戰爭與人性的摧殘之下,揭開了最后的真相,露出了那殘忍的結局,讓所有人都心痛不已。
原本京城文學圈子已經聽《人民文學》那邊有傳言出來,周向南寫了一部超牛逼的小說,可能還心存疑惑,究竟是怎樣的小說,會不會是傳言過于夸張。
但是他們看了周向南的這部《贖罪》之后,一個個也都完全驚艷于周向南對于故事情節的設計,構思之精巧,寫作手法之純熟,對人物心理把控和渲染節奏之高超,真得就讓他們佩服到不行。
無論是沖突發生前那個如畫的夏天,殘酷的戰爭,還是三人之間的矛盾與糾纏,在周向南這位少年作家筆下都具象地表現了出來,雖然十三歲女孩有過錯,但一家人聯合起來硬生生毀掉一個人的命運和一對情侶的感情,這么多年都沒人站出來澄清,同樣也是相當殘酷的人性,當然這一切都敵不過小說最后結局的揭露,所謂的圓滿結局,贖罪與原諒不過是作者鄭惠如編織的贖罪結局而已。
這樣一個情節,真的就讓一眾文學圈子里面的人都瘋了!
沒錯,就是瘋了!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周向南居然在這個已經圓滿的結局之后,再用鄭惠如改寫的結局來實現她的贖罪,這既真實又虛構的故事結尾,直接把小說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對,就是前所未有!
可以說是一夜之間,全國各地的文壇都都被周向南這個不可思議的愛情小說給驚到了,全國各大文學雜志和評論期刊非常多文學評論家,作家都開始激烈地討論周向南這部《贖罪》。
3月10日,《作品與爭鳴》第一時間就刊登了文學評論家張溫的評論文章《無止盡的贖罪》,評論寫道:“《贖罪》這部小說不僅僅是關于愛情,同樣還有人性與戰爭,以及命運。命運的齒輪一環扣一環,贖不清的罪。想象力釀成的悲劇最后也注定要再借助想象力來徒勞改寫。命運的齒輪嚴絲合縫,轉動出無解的人生困局?!?
“小說里鄭惠如看似改寫了這個悲劇、補償了現實的遺憾、但實際是她無法實現的愿望,也是她永恒的遺憾和無止盡的贖罪。周向南這位天才作家絕對的才華橫溢,整部小說精彩、細膩又強而有力,充滿了令人驚艷的自信和說服力,從一個十三歲的少女到一名七十多的女作家用一生的時間贖一念之差的罪。這個故事是近乎極端的創作者生命,對虛構境界的迷戀,伴隨了鄭惠如的一生。所謂的贖罪,就是放大了道德美學,在生命的缺口培育了絢爛。換句話說,就是把真相變得難以審判。這就是小說作者周向南的殘忍之處,人物是背德者,而讀者是痛苦的審死官……”
不僅僅是這這一篇評論文章,可以說同一時間關于周向南《贖罪》的評論文章以及贊美如雨后春筍一樣,瘋狂出現,完全是關于人性贖罪,戰爭愛情的激烈討論。
因為誰都沒有想到寫出那般動人真摯的《情書》之后,周向南還會寫出如此驚心動魄的愛情。
尤其是最后的結局真相,實在是太有沖擊力了。
《文學評論》最新一期就直接有評論家稱贊周向南這部《贖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都令人折服的愛情奇作,評論寫道:“周向南的這位詩人作者的文筆絕美,尤其是很多環境、人物行為細節描寫很生動,小說結局感到驚心動魄,文字有著豐盈和充沛的力量,刀刻斧鑿,深入人心。語言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人生,用筆為他們寫下一個圓滿結局怎么算贖罪呢?讀者所希望的是血淋淋的現實,還是美好的虛構和想象呢?鄭惠如過分的想象毀滅了羅景,但她再次通過這種過分的想象讓羅景和鄭詩韻戰后重聚,生活在一起,想象之過與想象之功,我們如何來衡量這一切?”
《小說選刊》同樣也有轉載周向南的這部《贖罪》,同樣也有刊發周向南這部《贖罪》的評論文章,“巧妙的結構安排,動人的故事情節,從霧氣般的荷爾蒙到戰場殘酷硝煙再到鄭惠如垂垂老矣的腦海中,彌漫著她無處排解的表達欲、受原生家庭影響多少有些病態的性格以及那骨子里的出于報復也好出于缺愛也好的—惡。即便終其一生懺悔也沒有作用,在那個夏天的夜晚在那個混亂的時刻,她只是動了動她的嘴唇,然后羅景的人生先毀了,接著鄭詩韻和羅景的都徹底毀滅了,但是他們的愛情沒有被這一切摧毀……”
《青年文學》也有知名評論家楊輝稱贊周向南的才華,寫了文章評論道:“周向南的這本小說在探討虛構這件事本身。我們都知道小說是作家的虛構,但是我們更傾向于忘記它是假的,心甘情愿地被催眠,沉入編織的世界。敘述是一門藝術,作家不斷探索著它的邊界。所以任何冒犯,都是一種對邊界的突破,我們在其中獲得顛覆性的、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周向南他的敘述似乎永遠行走在希望與失望、恐怖與安慰、寒冷與溫暖、荒誕與逼真、暴力和柔弱、理智和情感的邊界上。他顯然是這種敘事探索的天才,他不僅把我們帶入虛構的世界,還在中途將我們喚醒,讓我們思考虛構本身。思考虛構,也就是思考小說這種藝術形式。在這里,周向南對讀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贖罪》是一本豐富的小說,不同的讀者在其中各取所需,喜歡閱讀故事的讀者讀到了蕩氣回腸的故事,而更專業的讀者則會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并且會產生對虛構及小說中的人性的更深入思考……”
……
除此之外,還有《燕京日報》、《青年文學》、《百花洲》、《新華文摘》、《長篇小說選刊》、《思南文學選刊》、《西部文學》、《芙蓉》、《作品》、《北方文學》、《小說林》、《青年作家》、《文論報》、《青年評論家》……
全國幾十家報刊和雜志社都有發表對于《贖罪》討論文章,不管是從戰爭,人性,還是愛情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手法都在瘋狂討論,關鍵這樣一股周向南引起的強烈《贖罪》討論風暴才剛剛開始。
這樣的討論不僅僅是在報刊和雜志上,全國各地的讀者和作者也都熱烈地討論周向南這部《贖罪》。
燕京,軍藝文學系。
因為發表過《透明的紅蘿卜》的謨言從早就是軍藝文學系的名人,但是現在軍藝文學系這邊討論得卻不是莫唁,而是周向南這位年輕作家和現在正無比火熱的《贖罪》。
“謨言,《贖罪》你看了沒有,周向南他這部《贖罪》實在是寫得太好了,整個小說的細節和構思簡直絕妙?!?
謨言聽見同學這話,連連點頭,說道:“的確是這樣,他這部《贖罪》寫得太精彩了,小說本身就是完美時間線的交織,尤其是心理描寫細致入微,讓人著迷,原來人在剎那間有這么多想法,最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為了贖罪會不會改動了很多細節,增加了很多細節?細細想來,到底什么是真的?”
“沒錯,一切都太真實了,周向南他寫得太冷峻、鋒利,關于戰爭場面描寫的更是真實,那一場文夕大火描述,實在是讓人心驚膽顫,燒傷病員總是四肢嚴嚴實實地被綁在溫敷袋里,口渴難忍,痛苦不堪,還有醫院里無論多么堅強的士兵聽到護士的喊聲時也不禁膽寒,整個小說在虛構和史實之間,寫出了一種對戰爭一代所受痛苦的尊重,因為那些犧牲的先輩是被時代從平和安靜的生活卷入了令人恐怖的夢魘之中?!?
毫無疑問,在軍藝文學系這邊對于戰爭描述的文字他們會更敏感。
他們除了驚艷于周向南整部小說的精妙結構,同樣也驚艷周向南對于戰場描寫的細致真實,這樣的真實描寫,尤其是最后的那正面戰場的湘西會戰,還是芷江作戰,都讓鄭詩韻和羅景兩個人像是真實在那段歷史的戰場上存在過一般。
雖然他們作為文學創作者,很清楚這兩位主角都是虛構的,但是這樣的歷史事件和虛構敘事之間完美融合,讓他們也感受到了羅景和鄭詩韻這一對戀人在戰場上犧牲了,但是無人知曉。
當然,文學系這邊不僅僅是會討論戰爭,更多的還有小說的文學結構以及整個小說的情節。
旁邊有別的年輕人很是興奮地說道:“我反復看了《贖罪》,我覺得周向南真不愧是詩人,文筆細膩,全書伴隨著優美的詩歌的節奏,結構精美,我覺得這個故事雖然是悲劇,但是很美?!?
謨言點了點頭,十分認同,又說道:“我覺得這部最厲害的是敘述視角,一個關于多重敘事視角和敘事嵌套的文本,小說的核心與其說是羅景與鄭詩韻之間的愛情故事、鄭惠如的贖罪,不如說是關于小說的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系?!?
……
相較于文學系作家的專業討論,一些文學愛好者的討論則是更加直接而激烈。
未名湖畔,一群文藝青年正激烈地討論著《贖罪》。
“可恨的馬觀,他是最可恨的人,還有那位表姐,呵,以受害者的姿態保持了沉默,從而讓無知的,愚蠢的,自以為是的十三歲少女將如此正直的一個年輕人送入了監獄,毀了兩個人的人生?!?
“沒錯,他們才是真正的罪人,可是他們卻對此毫無愧疚?!?
“最后的結局實在是太殘忍了,明明羅景的目標簡單明了:找到鄭詩韻,愛她,娶她,坦坦蕩蕩地生活。可是原本以為是這樣的結局,沒想到最后這樣的愛情在戰火中的逝去,一切都不過是虛假的編造。”
“是啊,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因惡念和戰爭而錯失了愛情,戰爭和個人罪惡成為了毀滅的推手?!?
楊靜姝聽著身邊同學激烈的交流,也忍不住說道:“我其實覺得這個結局好美。但是一直沒有想清楚美在哪里。直到現在才有點明白,也許是小說美好圓滿的結局和冰冷殘酷的現實撕裂的美,又也許是死亡本身所帶有的美。”
“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在小說里,兩個人終于在一起了,兩個人一直活在讀者的想象和記憶之中,而在現實中,他們卻因為戰爭死在了兩地,只有圖書館收藏的書信還保存著他們曾經相愛的證據?!?
“這兩種相反相成的結局,更加給了我那種心靈震撼的美感。”
……
這些都是文學圈子和文學愛好者的冰川一角,全國各地這樣的討論相當火熱,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整個文壇關于《贖罪》的風暴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