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同的等待】【求追讀】
- 1985:我的文藝時代
- 后來者
- 2525字
- 2025-02-26 23:58:00
川省,錦城市布后街二號。
《星星》詩刊雜志社最近收發室的同志相當辛苦,因為隨著詩刊舉行的最喜愛十位詩人評選活動開始,陸續就有非常多的選票寄回編輯部,真的就是非常多的選票,讀者們都相當熱情。
這自然也就意味著編輯部評選組的同志們需要花費一番功夫,好好整理統計那些寄回來的選票。
可以說,編輯部評選組的同志都有認真對待每一張選票。
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這些都是熱愛詩歌的讀者們認真投下的票,每一票都十分重要,不要出現遺漏,因為《星星》詩刊是非常認真且公正地對待這次詩人評選活動。
在編輯們統計票數的時候,自然也會知道哪些詩人會被讀者提名,哪些詩人的票數又會偏高。
“讀者們真得都非常熱情啊,對這次活動都很支持!”
“是啊,不過我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投票寫周向南!”
很顯然,在這一眾被投票提名的詩人里面,很多都是編輯心里理所應當的高票詩人,像舒亭、北島、顧誠……,這里面提名的一眾詩人里面最讓編輯關注或者說在意的還是最年輕的詩人周向南。
“是啊,我這邊統計的不少選票里面都有周向南的名字,真得沒想到啊,居然會有這么多人投票選他這位新人。”
宋曉青聽見同事們這話,眉頭一挑,她心里自然是站在周向南這邊的,不禁替周向南說道:“雖然周向南他還很年輕,發表的詩歌也并不多,還是新人,但是他寫的詩歌都很好啊。”
在宋曉青看來,周向南的那一首《我愛你》就很經典,更不用說后面的《孤獨》。要知道有些詩人能夠寫出一首引發巨大反響的代表作詩歌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話雖如此,他還是太年輕了,才發表詩歌沒多久,要是真的被評選上當代詩壇最喜愛的十位詩人會不會有爭議啊?”
一旁的主編白杭聽見這話,不禁笑了,反問道:“看樣子,你是覺得他很有希望評選上啊?”
“還不知道,目前統計有一些詩人的票數都要比他高,不過他的票數也不低,我有聽說有人是因為周向南寫的小說《情書》,才會喜歡上周向南的詩歌,把他的名字寫在了十位最喜愛的詩人里面。”
其實這也就是評選組的顧慮,因為他們也知道周向南的小說《情書》寫得相當精彩動人,十分火熱,受到文藝青年的熱烈追捧,這里面多少也會有因為小說而投票選周向南這位詩人的。
但是最初一開始《星星》編輯部舉辦這個活動,就是為了表彰獎勵為中國當代詩歌作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詩人,當然也是激勵全國各地青年詩歌作者寫出更優秀的詩篇,很顯然要論對當代詩歌做出貢獻,很顯然周向南這位詩人還遠遠談不上。
主編白杭搖了搖頭,似乎并不在意,說道:“要尊重讀者們的選擇,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公正公平。”
宋曉青連連點頭,十分認同主編的話,說道:“沒錯,不管選出來的結果如何,這是讀者們最喜愛的十位中青年詩人,我們總不能因為周向南年輕,發表的詩歌不夠多就將他從這次活動里面去除,要真的是這樣那我們辦這個活動也就是不是從讀者的意見出發,而是從我們編輯的角度去選這十位詩人了。”
白杭笑了笑,又說道:“周向南發表的詩歌少,那就要向他約稿啊,我看周向南的確是已經很久都沒有給《星星》寄詩稿過來了。”
宋曉青也知道周向南已經很久沒有寄詩稿到《星星》了,說道:“是的,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忙著寫小說。”
“我看周向南這位十七歲詩人真的有很大可能會被投票選為最喜愛的十位詩人之一。”
“等后面票數全統計出來就知道了。”
……
德城,安陽路。
天氣很好,周向南正在院子里晾曬衣服。
多虧了楊安和那邊幫周向南弄到了買洗衣機的票,周向南排隊在縣百貨商場那邊憑票買到了一臺百花牌的單桶洗衣機,花了有一百八十多元,毫無疑問是一筆相當大的支出。
不過,周向南卻是覺得這筆錢花的很值,畢竟他也就不需要再用搓衣板手洗衣服了。
周向文和周紅英看著家里突然冒出來的那臺洗衣機,只覺得非常新奇,兩個人也都非常有興趣地學會了如何使用,這樣一來周向南倒也可以讓這兩個自己去洗衣服。
周向南在院子里面晾曬好從洗衣機里面拿出來的衣服,然后休息了會,就回到了書桌前,繼續開始寫稿——
“……羅景從上衣里面摸出一小捆鄭詩韻的信。我等著你。回來。這些話不是沒有意義的,但這時沒有感動他。
一個人等另一個人就像一個加法算式,就好像里面不帶有任何情感——這已經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等待,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什么也不干,讓時光流逝,另一個人姍姍靠攏。等待是一個沉重的字眼,羅景感覺到它正在向自己壓來,沉重的像一件厚厚的大衣。戰場上的每個人都在等待,戰場外的每個人都在等待。她也在等待,是的,但那又能怎么樣呢?
……”
安陽路的屋子里面很安靜,周向南伏案寫著稿子,時不時停筆歇一會,活動一下脖子,同時查找一些資料。
時間過去,很是安靜,似乎在無聲地等待著這一場愛情的結局。
……
京城,《人民文學》雜志社。
朱煒從做編輯開始一直都有主動和作者保持聯系,即便是現在已經是《人民文學》雜志小說組的副主任也始終如一,或是問作者后面有什么寫作打算,又或是交流文學創作的一些想法,這要是在京城的作者,朱煒更是會直接蹬著二八大杠去作者家里催稿。
至于在京城外地的作者,則是一直都有信件往來。
其實朱煒覺得自己做編輯很有心得,因為他可以嗅出來這個人將來能成為大作家,現在在朱煒心里周向南這位年輕的作家就會成為大作家,哪怕現在周向南的只寫了一部小說《情書》。
畢竟,這部《情書》已經在全國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
這也是為什么朱煒一直都有和周向南書信往來,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現在想要找周向南約稿的雜志非常多,需要保持聯系,真的就是需要搶稿。
“周向南他有和我說,現在有在創作新的小說,不過才開始。”
聽見朱煒這話,雜志社詩歌組的編輯不禁笑著說道:“朱主任,你也替我們向周向南約一下詩歌啊,別一直盯著小說,要是有不錯的詩稿也可以讓他寄到我們這里來。”
“那肯定是要你自己親自給他寫信約稿啊。”
“我有向他約稿,不過沒有回信。”
朱煒搖了搖頭,說道:“他現在都已經在創作新的小說,自然就應該一門心思寫小說,哪還能分心寫詩歌。”
“他的小說《情書》是寫的好,但他最先可是發表的詩歌,真正的詩人,寫詩歌怎么叫分心呢?”
很顯然,詩歌組的編輯很不認同朱煒的話,但是也無可奈何,他知道朱煒根本就不會去催著周向南交詩稿,而是等著收到周向南下一部小說的稿子。
當然他其實心里和朱煒一樣,他也很想看周向南在《情書》之后的下一部小說會是什么樣。
他心里同樣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