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適才回到宋州沒多久,他的心腹謀士李振就找了過來。
李振要向朱瑾舉薦一個人。
誰?
蕭頃!
李振與蕭頃乃是至交好友,相識多年,情誼深厚。
跟李振一樣,蕭頃的出身也不一般。
家世顯赫!
蕭頃出身蘭陵蕭氏。
他的八世叔祖蕭瑀是唐高祖、唐太宗時期宰相,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五世祖蕭嵩是唐玄宗時期宰相,高祖父蕭華是唐肅宗時期宰相。
堂曾伯祖父蕭復是唐德宗時期宰相,堂伯祖父蕭俛是唐穆宗時期宰相。
祖父蕭倣是唐懿宗,以及皇帝李儇初期的宰相。
族伯父蕭寘是唐懿宗時期宰相,族兄蕭遘也當了宰相。
他的父親蕭廩曾為京兆尹。
只是蕭廩為人正直,得罪了當朝的權宦田令孜。
蕭廩在擔任京兆尹的時候,田令孜的養子犯下重罪,官府派遣衙役抓捕他,但田令孜的養子拒捕逃跑,還攻擊衙役,被關押在牢獄中。
田令孜親自登門為他的養子求情,蕭廩斷然拒絕,將其杖殺。
黃巢攻打潼關的時候,田令孜奉命拒敵,以蕭廩為東都轉運糧料使,想讓后者去送死。
蕭廩以疾病推辭,被貶為賀州司戶參軍。
蕭頃從小聰慧,又有悟性,非常擅長于寫文章。
而今二十來歲的他,已經算是飽讀詩書了,只是并沒有通過科舉入仕。
“蕭頃見過大帥?!?
“蕭公子不必多禮。坐!”
朱瑾熱情的招呼著蕭頃落座,這讓后者倍感受寵若驚。
畢竟,蕭頃雖出身名門,卻沒有官身,與朱瑾的地位有著極大的差距。
蕭頃落座之后,打量了一下朱瑾,倍感吃驚。
他有些沒想到,近年來聲名鵲起,占據宋、亳二州的歸德軍節度使朱瑾,竟然這般年輕。
還未及弱冠之年!
“來人,上茶!”
朱瑾招呼了一聲,便讓府里的丫鬟上茶。
他還親自泡了一壺茶,給自己與李振、蕭頃各自倒了一杯熱騰騰,而又芬芳馥郁的茶水。
“蕭公子,我早就聽興緒說起過你了,只恨不能早些相見?!?
朱瑾頗為感慨的說道:“公子你的文采、書畫皆是一流,又有凌云之志,實在不該如此蹉跎歲月?!?
“若公子愿意到宋州幫助我,我當以國士待之?!?
朱瑾毫不猶豫的向蕭頃拋出了橄欖枝。
在原來的歷史上,蕭頃好歹是后梁王朝的宰相,能力非凡。
如果能把蕭頃收為己用,對于朱瑾的霸業將有一定的幫助。
蕭頃聞言,很是感激的朝著朱瑾躬身行禮,說道:“多謝大帥抬愛?!?
“我蕭頃雖常年游歷在外,卻也聽說過大帥你?!?
“以百騎劫營,功成身退,天下誰人不識君?”
“大帥您年紀輕輕的,就已經雄踞宋、亳二州,官拜節度使,封爵譙郡侯,就連不可一世的黃巢,也被大帥所殺?!?
“這份能耐,那是有目共睹的。”
頓了頓,蕭頃又道:“在下受邀于興緒,入宋州、亳州游歷,受益良多。”
“大帥所推行的《禁酒令》、屯田制,改桑為粟、麥等政策,都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而今的宋州和亳州,不說是家殷人足,人們恢復了過去的生活水平,卻也餓不著自己,也不會凍死了?!?
“宋州、亳州,儼然成了中原的一片樂土,與蔡、陳、潁、洛、鄭、滑等中原諸州之殘破窘境,截然不同。”
“這一切,都是大帥您的功勞?!?
蕭頃并沒有直接答應朱瑾,要成為其麾下的官員。
難道蕭頃是在待價而沽嗎?
不一定。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蕭頃有權利給自己選擇一個好的主公,以便于一展所長。
朱瑾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的吸引蕭頃,以便于把他留在宋州,為自己效力。
于是,朱瑾沉吟片刻,便道:“蕭公子,說來慚愧,我朱瑾而今的影響力,也不過宋州、亳州?!?
“然,現在的世道并不太平。因為黃巢之亂的緣故,無數的百姓慘遭屠戮,流離失所,有餓死、凍死、病死的危險,已經沒了盼頭?!?
“現在黃巢之亂雖然已經被平定,但是天下也沒有因此太平。”
“中原的許多地方,都十室九空,餓殍遍野。”
“水災、旱災、蝗災等各種災害時常發生,不少貪官污吏欺上瞞下,魚肉鄉里,逼得底層的老百姓也是走投無路,不得不揭竿而起,或者是找個地方落草,與官府作對?!?
“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們,根本不會在乎百姓的死活,只會一味的壓榨他們,搜刮民脂民膏,用作軍需,或是中飽私囊?!?
“而且,黃巢之亂的影響太大了?!?
“朝廷勢微,地方上的節度使權力極大,已經無法被朝廷所管制,他們如果相互攻伐、兼并,不啻于又一個漢末亂世?!?
“蕭公子,你說,在這樣的大勢下,我朱瑾應該有何作為?”
聽到朱瑾的這一席話,蕭頃也是感觸良多。
“大帥您哀民生之多艱,可見您是一位明主?!?
“卻不知大帥是想做亂世之奸雄,還是治世之能臣?”
蕭頃意味深長的問了一句。
朱瑾則是淡然一笑,說道:“我是要做奸雄,或是能臣。也要看這天下,究竟是亂世,還是治世,不是嗎?”
蕭頃微微頷首,便道:“大帥,恕我直言,現在乃是亂世,一味地發展民生,或者是將財力投入到民生方面,并無多少裨益,反而有可能為他人作嫁衣裳?!?
“宋州、亳州,地處中原,乃是四戰之地,求存殊為不易也?!?
“如果沒有雄才大略,想要守住中原之地,再對外拓展,絕無可能。”
“大帥應當修繕甲兵,擴充軍力,以備不時之需?!?
“您的堂兄,天平節度使朱瑄而今占據鄆、齊、曹、濮四州之地,聲名遠播,勢力很強,大帥應該與之結盟,守望相助?!?
“若對外擴張,大帥可以將目光放在東南。”
朱瑾頗為贊同:“先生是說……徐州?”
“不止是徐州,如有可能,兩淮以及江南,大帥您皆可納入囊中。”
蕭頃正色道:“大帥,你應該知道,江淮乃是膏腴之地,是朝廷的賦稅的重要來源之地,說是‘支柱’也不為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