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重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終將跨越地球的束縛,邁入星際文明的新紀元。當我們在宇宙中播撒文明的種子,建立起一座座星際定居點時,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悄然浮現:它并非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與水,也非移居星球與恒星間恰到好處的距離,而是重力——這一塑造生命形態的根本力量。在不同重力環境下成長的人類,或許將面臨分化為兩個物種的風險,這是我們在星際移民征途中不得不正視的挑戰。

我們先看看在低重力環境下生活身體會發生什么變化,首先,骨密度會降低,骨骼由于不需要像地球那樣支撐身體重量,骨骼中的鈣會被分解并釋放到血液中,導致骨密度降低,容易發生骨折。而且血液中過多的鈣容易形成結石。不得不令人警惕。

其次,肌肉萎縮。在太空低重力環境下,身體不需要克服重力,肌肉無需調用,長期得不到訓練的肌肉就會發生萎縮,我們能看到現在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會損失10%-20%的肌肉質量。很多宇航員在剛回到地球后甚至無法直立行走,需要別人用擔架抬著。

除此之外,還有視力下降,心臟問題,等就不一一贅述,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火星,這顆火紅的星球,長久以來被視為人類星際移民的夢想之地。然而,火星的重力僅為地球的0.38倍,試想首批火星嬰兒在低重力環境中茁壯成長,他們的身高或許能突破兩米,但骨密度與肌肉量卻大打折扣。當他們返回地球時,將深切體會到地球重力帶來的沉重負擔,即便是與同齡人玩耍時輕微的碰撞,也可能導致骨折。

這時,人們可能才恍然大悟,地球的一倍重力是何等寶貴。然而,改變一顆星球的重力無異于天方夜譚,因為它僅由星球的質量和半徑決定。為此,人類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選擇一顆重力略低于地球的星球作為起點,通過合并其他天體(如彗星、小行星、大行星的衛星等)來增加其質量,直至其重力與地球相當,再著手進行環境改造與移民定居。

人類對于太空移民另一個巨大的誤解就是太執著于移居星球與恒星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所謂的宜居帶,其實大可不必,這種執著會讓我們能選擇的移居星球變少,而且并不是每顆恒星都如我們的太陽一樣溫柔慈祥,也不是每個星球都有磁場和臭氧層的保護,未來人類更傾向于選擇距離恒星更遙遠的星球移民,大致相當于現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甚至更遙遠的奧爾特云的位置,因為這里受恒星的影響比較小,擁有很多富含水的彗星作為合并的材料??墒怯行┡笥巡唤麜?,萬物生長靠太陽,距離恒星那么遠,我們難道要在黑暗中挨餓受凍嗎,答案是否定的,未來的人類已經有能力自己創造一個太陽,他們把巨大的托卡馬克裝置放在天空上,通過可控核聚變的能量滋養著人類的新家園,而第二代人造太陽更是用反物質作為能源,利用正反物質湮滅產生100%的質能轉換率,讓光明與溫暖灑滿星際。

更令人欣喜的是,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是地球、改造后的冥王星,還是在遙遠的仙女星系——通過人造太陽的技術,我們都能擁有相同的重力環境和精確的24小時晝夜周期,讓星際文明在和諧與統一中繁榮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广宗县| 七台河市| 龙岩市| 七台河市| 岢岚县| 闻喜县| 莲花县| 吴桥县| 神池县| 云南省| 鄄城县| 浦东新区| 赤峰市| 库伦旗| 阳谷县| 海南省| 灌云县| 从化市| 封丘县| 蒙自县| 通山县| 达孜县| 广灵县| 鹤庆县| 西安市| 芜湖市| 桑植县| 城固县| 高平市| 和平县| 聂拉木县| 多伦县| 长春市| 平和县| 宜黄县| 白水县| 汉阴县| 武穴市| 射阳县|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