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以后我們多來往,常親近
- 人生:農業強國從1981開始
- 長安夢入
- 2167字
- 2025-03-17 08:40:00
“克南,我剛喝過水來的,都是老同學,你不用這么客氣。”
雖然兩人畢業后就幾乎沒了來往,但高加林知道克南是實誠寬厚的人,也就沒有和他繞圈子。
“是這樣,我這次來找你,是有件事想請你幫忙。
我想一次購買一兩千斤的生葵花籽,不知道副食公司有沒有存貨,可不可以給我調劑一點?
如果沒有,克南你知道在哪里能一次買到這么多生葵花籽嗎?”
張克南不解道:“加林,你買這么多生葵花籽做什么?”
“這事說來就話長了……”
高加林毫不隱瞞地把他辭了民辦教師,準備回高家村帶領鄉親們種田致富的事跟他說了。
“我準備先購買一兩千斤生葵花籽,先探探路。
等路探得差不多了,生意做起來,今年的葵花籽也差不多要收獲了。
那時我就在高家村成立一個社隊企業,直接去北邊的草原收購葵花籽。”
張克南面露欣喜道:“你還不知道吧,從上個月開始,我們地區的食葵已經放開限制,敞開供應了。
不過油葵還是屬于二類農副產品,只能由糧管所收購銷售。
你買的是食葵,直接去糧管所買就可以,想買多少買多少,價錢也便宜。
而且你也不用跑去草原收葵花籽,我們縣自己就產葵花籽。”
見高加林有些吃驚的樣子,張克南繼續給他介紹。
向日葵分油葵和食葵兩種,顧名思義,油葵是用來的榨油的,食葵是用來吃的。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
因為油葵產量低,出油率高,種粒較小,皮薄但有硬殼層。
油葵用來炒瓜子吃也是可以的,但嗑起來嘣得牙疼,且容易連皮帶籽一起咬破,磕起十分難受。
食葵則產量高,出油率低,種粒較大,皮厚但無硬殼層,且皮與籽之間有一定的間隙。
輕輕一磕,瓜子殼和瓜子仁就分開了,因此非常適合用來炒瓜子磕著吃。
而且清泉縣種植的食葵,還是以粒大、飽滿、味美、好磕而聞名全國的三道眉瓜子。
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有點小貴,因此暫時還沒能暢銷全國,大多只能在本縣消化。
據他所說,清泉縣的葵花籽主要是石嘴驛、子堂堡、天王塔等公社在大面積種植。
去年全縣共收購葵花籽180余噸,其中四成左右是食葵,也即收購了72噸左右的食葵。
這些食葵的四成多,按計劃供應給了縣里的果品廠、糕點廠和糖果廠;
兩成多直接以生瓜子的形式,調撥給副食公司和供銷社對外銷售。
還有兩成多一點,被調撥(銷售)到了外地。
總結下來,就現在糧管所還有不到一成,大概5、6噸的生瓜子。
這批生瓜子,在今年的葵花籽收獲前,肯定是賣不出去了。
因為副食公司現在還有很多生瓜子存貨,在新葵花籽上市前都賣不完。
其它供銷社、果品廠、糕點廠和糖果廠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
“以往這些消化不掉的三道眉瓜子,是怎么處理的?”高加林問。
“還能怎么處理,到時候要么降價銷售,要么就只能賣給縣榨油廠,榨成葵花油銷售。”
“用來榨油,不會太浪費了嗎?”
高加林在心里簡單粗算了一下。
已知:油葵的皮殼率只有25%(皮殼的重量占種子重量的比例)左右,子實含油率40%以上。
食葵皮殼率高達45%~50%,子實含油率卻只有20~30%。
可得:100斤油葵可榨油30斤以上;100斤食葵則可榨油15斤左右,只有油葵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食葵的收購價比油葵還要高出不少。
用品質優良的三道眉食葵去榨油,完全就是巨大的浪費,暴殄天物!
“榨油只是最后的選擇,一般還是能賣掉的。
你現在要買,糧管所肯定很愿意賣給你。”
高加林脫口問道:“糧管所供應你們的生瓜子,是多少錢一斤?”
這其實涉及商業機密了,但張克南只猶豫了半秒,便據實相告說:“1140元每噸,合每斤五毛七。”
高加林想了想說:“五毛七一斤,這價錢也不貴啊。
而且我們的瓜子質量還這么好,怎么會賣不出呢?”
“那是因為北邊的草原的瓜子更便宜,每噸還不到800元,合每斤不到四毛錢。
他們那里是為了改良鹽堿地,大力推廣向日葵種植,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我們這里卻多是山地,無法大規模種植。
采用的多是在玉米地里套種,或者與大豆、玉米、糜子或谷子輪作。
因此我們的種植成本一直都很高,產量也比草原的葵花籽低,收購價格一直下不來。
不過我們的三道眉葵花籽,比草原的瓜子可好吃得多。”
高加林點點頭,他之前以為華國最好吃的葵花籽在河套地區,看來這是后來產業做大,不斷改良品種的結果了。
他現在對張克南更有好感了,雖說是個官二代,靠著商業局局長的父親,才在商業局系統下屬企業副食公司,三年不到就做到了市部副主任的高位。
但克南對工作也是真的用心了,各種數據信手拈來,說起原因也是娓娓道來。
同時又很快想到,清泉縣雖然不大,人口差不多也有十五萬,一年竟然消費不掉50多噸的食用葵花籽。
平均下來,一人一年也就七八兩而已。
看來還要做一番市場調查,找出瓜子滯銷的原因才行。
張克南見他沉思不語,便主動幫忙道:“加林,要不我幫你把糧管所的楊所長約出來。
你請他在國營食堂吃一頓飯,我也在一邊幫著說兩句話,讓他降價賣給你,我想他肯定會愿意的。”
高加林趕忙道:“感謝,感謝,不過這事今天先不急。
我不是一開始就要買一兩千斤生瓜子,我還要先買個一百斤回去,研究工藝配方什么的。
等炒出來的瓜子自己滿意,市場反應也好,再去糧管所大批買進不遲。
今天真是要謝謝你,沒有你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想做炒瓜子的生意,都摸不到門道。”
張克南誠懇道:“你這說什么話,我們不是老同學嗎?我也沒幫到你什么?”
“什么叫沒幫到我,單是你告訴我的消息,就已經幫了我大忙了。
在商業上,這可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情報……
算了,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也不會說話,太多感謝的話就不說了。
我們四年的老同學,確實不應該說這么多太客套的話,以后我們多來往,常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