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花錢如流水
- 人生:農業強國從1981開始
- 長安夢入
- 2460字
- 2025-03-05 20:24:49
“那丈人,你箍這四孔石窯,一孔接口子窯,一共花了多少錢?”
高加林再問。
“一共花了兩千七百多,但我家這五孔窯洞才3.3米寬。”
劉立本頓了頓又道:“你現在要箍五孔純粹的石窯,還要箍4米寬8米深。
還要做成十間房,還設計了一個甚么通風天井,要多用不少石板和木頭。
我幫你估算了一下,少說也要五千多甚至六千。”
“這么費錢啊。”
高加林沉吟一聲,他原本以為箍五孔石窯,應該花不了多少錢。
畢竟這時候人工便宜,而且清泉縣盛產石板。
清泉自古就以石板而聞名于世,“撫寧的婆姨龍泉的漢,清泉的石板望瑤堡的炭”一句民謠,使得清泉石板名揚四海。
清泉的石板,不但表面平整,薄厚均勻,質地堅硬且細膩,類型繁多,而且貯量極大,特別容易獲取。
在秦北別的地方,箍石窯還要用炸藥炸石頭。
比如《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第一次去攬工,后面干的就是鉆炮眼的活。
但在清泉縣,就完全不用這么麻煩。
都不用到清泉河兩岸去,只在這大馬河川道,就到處都是裸露出來的,一層夾一層均勻疊加的巖石。
有經驗的石匠,很輕易就能找到這些“石板窩子”。
尋到自然縫隙,用鏨鑿出一寸左右的溝槽,讓石板層與老巖層分開。
再用撬棍把石板一層一層揭起來,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塊又一塊摞起來。
也因如此,在清泉幾乎家家都出好石匠,很多人甚至專門靠打石板為生,賣石板吃飯。
“是的哩,箍石窯可不像箍土窯,步驟麻煩著哩。”
說著,他就頗為詳細地介紹起來。
無論土窯還是磚石窯,首先第一步都是請陰陽先生幫忙選址和看日子。
第二步就是修地工。
簡單講,就是依托山坡垂直向下,挖出一個像靠背椅或者臺階一樣的,10米寬,5、6米高的施工平臺。
如果是箍土窯,第三步就可以直接橫向,往山體內挖鑿一個大約寬3米,高3米多,深6、7米的土窯洞。
如果害怕窯洞坍塌,可以在窯頂間隔一段距離,用柳椽支撐作箍。
第四步,就是把做好的門窗安上,用燕麥泥把整個窯洞抹一遍。
再用黃泥把整個窯洞抹幾遍到平光為止,等泥曬干后用白泥刷白就可以住人了。
因此箍土窯是非常簡單的,非常省錢的。
缺點是修土窯時,比箍磚石窯更容易發生塌方,也不敢修得太寬,住進去后也讓人不太放心。
比如《平凡的世界》里,郝紅梅的前夫,就是在修土窯(接口子窯)時,親自上手去幫工,結果被倒塌的土堆活活壓死了。
其實黃土高坡土質結實,黃土的黏性非常大,黃土的直立性也非常好。
而且窯洞的拱頂非常符合力學原理,頂部壓力一分為二,分至兩側,重心穩定,分力平衡,具有極強的穩固性。
因此,土窯坍塌這種事情,其實是很少發生。
加之秦北高原每年的下雨量特別少,即使有雨,也是小雨和暴雨居多,來得快去得快。
且黃土不容易滲水,往往下的雨才滲透薄薄一層土,天就放晴了。
但怕就怕氣候異常,如果雨一直下個不停,土窯坍塌的危險就成倍增長。
而石窯,則完全不必為此擔心。
說回箍窯步驟,如果是箍石窯,第三步則是打石頭和拉石頭。
第四步出面子,就是將已經選好的面子石上選一個比較平整的面,畫上線,用鏨將多余的地方打掉。
完了在面上從上到下平行刻壕,壕一般是垂直的,也可以弄成斜的。
面子石就是安在窯面子上的石頭,也是石窯建成后,唯一能看見的石頭構件。
因此面子石是最講究的,有薄石斜砌活、錘子活、皮條鏨活,細鏨鑿面活,水磨石活等。
比如高明樓家就是皮條鏨,也叫寸三鏨,即在一寸寬的石面上鑿出三條鏨痕。
劉立本家則是細鏨鑿面,又叫寸六鏨和流水鏨,即在一寸寬的石面上鑿出六條鏨痕。
顯然,細鏨鑿面要比皮條鏨多一倍的人工。
而且這活只有石匠才能干,費用很高,包吃包住,一天四塊工錢。
正因此,花了大價錢的劉立本,這才很看不上高明樓家的皮條鏨。
高加林順著他的話說:“那我也要細鏨鑿面,白灰勾縫。”
“哈哈,好女婿哩,你也是個要體面的。
不過也是,我們掙這么多錢,不就是為了活得體面嗎?
你這窯4米寬,一旦修好,立刻就是高家村最體面,最氣派的一院地方。
到時候再圈個圍墻,蓋個門樓。
再請全縣有名的,陳家溝的陳有志,雕打兩只獅子蹲在門樓的兩邊,就像大地主劉國璋那樣。
這樣不但美觀好看,更可以辟邪消災、鎮宅護院哩!”
高加林忍不住笑了起來:“圍墻、門樓都可以蓋,石獅子就算了吧,我不信這個哩。”
“要信哩!”
劉立本聞言竟苦口婆心勸說起來:“好加林哩,你要是別處箍窯,這個石獅子不要就不要。
但你要箍窯的地方風水太好了,而且又正對著大馬河川道的簡易公路,我怕會有煞氣沖撞。
石獅子可以幫你擋煞,化解外來的邪氣哩!
這個你不要不信,老祖宗的很多話,都是有道理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你呀,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硬,脾氣太犟了。”
“好吧,那就擺兩只吧。”
高加林苦笑著答應下來,他覺得沒必要為了這種小事和未來的老丈人爭。
就是這樣一來,又要多花不少錢了。
劉立本見他答應了,立刻心情大悅,喝了一口水后,又繼續說起箍石窯步驟來。
第五步,跌巷子做地基,就是挖巷道。
第六步,開始正式砌窯。
先壘窯腿,再支券架拱,再自下而上緊貼拱模砌石塊,同時朝兩拱之間的窯腿上填土、夯打結實。
這是最耗時,最需要技術,最耗人工的時候。
因此,也是最費錢的時候。
除了要用到有技術的匠人大工,還要給每名大工配至少四個小工。
第七步合龍口,就是新修窯洞封頂合攏。
合龍口完成后,窯也就算砌好了。
第八步,灌漿、墊腦畔。
灌漿就是往石頭縫里灌調成稠糊狀的黃泥漿或者石灰漿,有條件的還可以灌水泥漿,可以讓石拱更加牢固。
高加林聽后,立刻表示會想辦法搞到水泥,他要箍的五孔新窯,最好用水泥灌漿。
墊腦畔就是往窯頂填上1.5~2米厚的黃土層,邊填邊夯,用石碾壓平。
這樣可以給拱洞形成壓力,令其越壓越結實,又不致于荷載過重而坍塌,還可讓窯洞冬暖夏涼。
窯洞修好后,腦畔還可以用來打曬糧食。
第九步,就是脫模(將窯洞里實心的土模掏出來倒掉)、盤炕壘鍋座、泥窯皮、鋪腳底、安門窗、壘窗臺、砌院墻、蓋東西房、豬圈、茅廁、大門等一系列后續工作了。
最后劉立本總結道:“所有這些都弄好,再加上添置家具和辦酒席的錢。
我給你算了一下,少說也要六千多塊錢。”
“原來箍個石窯這么麻煩,我原來還以為箍窯很簡單哩。”
高加林兩世為人,還是第一次自己“建房子”,饒是他早有準備,聽完也忍不住發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