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用水問題
- 人生:農業強國從1981開始
- 長安夢入
- 3701字
- 2025-04-26 09:01:00
“因此我決定,就由劉桂英同志擔任銷售一組的組長,劉玉蘭同志擔任銷售二組的組長,巧珍擔任銷售三組的組長。
另外,高三星和劉桂英一組,高海軍和劉玉蘭一組,我和巧珍一組。
外出賣瓜子時遇事要商量著來,但最后要聽組長的。
還有,賣瓜子是有銷售提成的,每斤瓜子兩分錢,兩個人六四分成,組長分六成。”
此言一出,全場立刻沸騰起來,掌聲也再一次響了起來。
鼓掌的同時,大家也在心里快速地算起賬來。
按高加林說的,他有信心一個月后,平均每天賣掉一千斤瓜子;兩個月后,平均每天賣掉兩千斤。
按一千斤來算,每天的銷售提成就是二十元,一個月就是六百元。
平均到三個組,就是每個組是兩百元。
六四分成就是組長組長一百二,組員八十!
雖然第一個月生意剛開張,銷售額肯定沒那么多。
但即便每天只賣出去三百多斤,銷售組長每月也能拿到四十元的提成。
再加上三十塊錢的基本工資和獎金,和總計幾百塊錢的獎勵基金。
算下來,每個銷售人員,一個月至少能有一百多的收入!
這都頂的上城里一個老工人,兩個多月的工資了。
掌聲停歇,相比劉桂英四人的激動,高前進幾人就有一些欲言又止了。
高加林于是又道:“前進你們也不用羨慕,加工瓜子同樣是有提成的,每斤一分錢。
假設有段時間,都是你們在家里生產瓜子,我們在外面賣瓜子。
那我們拿的銷售提成,就是你們拿的生產提成的兩倍。
但你們是三個人,我們是六個人,所以平均下來每個人能拿的提成都是一樣的。”
“是這樣哩。”
三人一起點頭,同樣激動得滿臉通紅。
“但這里有個問題,因為加工瓜子不可能各干各的,肯定是要分工合作的。
比如你們三人中間,有的人天生干活就利索,有的人天生干活就慢。
再比如,我們六人賣完瓜子,回來后也跟著干了幾個小時的活,那提成要怎么算呢?”
幾人想了想,最后還是高前進率先開口道:“加林,這個好辦,記工分就好了。”
“那你說說,這個工分要怎么記?”高加林引導道。
“簡單,先由海軍記錄每個人總共干了多少活,并折算成天數。
一個月后,再根據每個人干活的快慢好壞,評定每個人每天該拿幾個工分。
這樣,每個人能拿多少工分就算出來了。
最后再用總的生產提成,除以總的工分,就能算出一個工分值多少錢。”
高加林點點頭,又道:“這就是底分死記,我們大隊實行的不是底分活評制度么?為什么不用底分活評?”
(底分活評就是先評好底分,再根據每個人,當天勞動中的實際表現,確定是否加減記分,或者按底分記分。)
高海軍道:“加林哥,生產隊實行實行底分活評,那是因為底分死記總有人磨洋工哩,但我們肯定不會磨洋工。
而且就算磨洋工也會被發現,那評底分的時候也會給他評得很低,所以肯定不會有人磨洋工!”
劉桂英也道:“對著哩,而且我們大隊這個活評,每次記工分的時候,總是會有人不服氣,吵吵鬧鬧的太耽誤時間了。”
高有德道:“我也同意用底分死記制度。”
高加林道:“所以大家都同意采用底分死記制度?”
“我同意。”
“我同意……”
高加林笑著道:“好,那就采用這個制度,下面到哪里了?”
“下面到我了,加林哥,我呢?你任命我做什么?”
高三星忍不住道。
“放心,不會忘了你的,我決定由你來擔任我們的采購員。
等拖拉機買來,你去考一個拖拉機駕駛證。
以后去糧管所買生瓜子,還有去買曬席和紗網這些東西,就全交給你了。
這個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把進價壓得越低,我們掙到的錢就會越多。
假設兩個月后,我們平均每個月能賣掉六萬斤瓜子。
你要是能把生瓜子的進價壓低一分錢,每個月為我們節省六百塊,等于多掙了六百塊。
你要是能壓低五分錢,那我們每個月就能多掙三千塊。
當然,我也會給你提成,每節省一百塊,我給你二十塊的提成!”
高三星一聽,頓時激動得全身熱血都沸騰了。
他漲紅著臉,手舞足蹈道:“加林哥,你放心,你這看得起我,我一定把價格壓到最低,絕不會讓你失望的!”
高加林繼續打雞血道:“我相信你,都說虎父無犬子,明樓叔那么能的一個人,你作為他的兒子,肯定也差不了。
不過你畢竟才讀完書,還沒到社會上闖蕩過,所以還是要謙虛一點,凡事多向明樓叔請教才是。”
“加林哥,你說得太好了,我會的。”
高三星從小就不被高明樓認同,這時聽到高加林這樣看得起自己,頓時就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沖動。
這時又有人來喊吃飯,高加林只得把明天要做的事簡單安排一下,又拿了四十塊錢給三星,便讓大家回家吃飯了。
吃完飯,高加林先去看了一下兩只游隼,喂它們吃了一點狼肉,然后便拿起扁擔,到溝里石崖下的水井上去擔水。
在路上恰好碰到在外面瞎逛的高曉輝,高加林便請他每天捉麻雀來喂游隼,直到游隼能飛為止,每天給他一毛錢。
這孩子一聽,頓時高興壞了,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等高加林來到水井邊時,天差不多已經黑了,但高加林還是一下看到水面上飄著的一些碎柴爛草,和井底泛起的一些泥糊子。
直到這時,他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用水問題。
這里不是他前世家鄉江右省,也不是傻瓜瓜子所在地皖省,而是非常缺水的秦北黃土高原。
別看高家村旁邊就是大馬河,村口還有一個占地近一畝的水潭。
但實際上,高家村還是比較缺水的。
準確說,是可飲用,可做飯的生活用水比較缺。
因為高家村所處的是一塊川地,由于水土流失和淋溶作用,黃土層上層的鹽分,很多都被沖刷、遷移到下層的川地上。
加之由于人類的過度開墾,使用地表水長期不合理灌溉,不及時排水,導致川地地下水位不斷升高,表層土壤鹽分不斷積聚,土壤鹽堿化。
因此在黃土高原的川地上,不但有很多鹽堿地是種不了莊稼的,而且大多數河水都是又咸又苦又澀,而且普遍比較渾濁。
這樣的水,是完全不能喝的,最多只能用來洗菜、洗衣和洗澡。
做飯喝水,就只能打井,或者挖水窖儲存暴雨產生的雨水。
比起很多打井都打不到,只能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甚至完全靠挖水窖儲水的地方。
高家村還算好的,在村口附近的石崖下,就打到了一口出水量還算豐富的吃水井。
雖然井水還是有一點點苦,但至少能喝夠用,不用再去挖水窖。
可一旦炒瓜子的生意做大了,用水量激增,勢必會嚴重影響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可若不用這口井的水,又能用哪里的水呢?
難道只能修一個大水窖,儲存雨水來用?
但這里降水本來就少,就算自己有錢買得起水泥,修的起水窖,難道以后就只能靠天吃飯嗎?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另外挖一口出水量更大的深水井!
只是,這談何容易?
要知道前川的劉家峁村,自從三年前村里那口吃水井,突然變成一口又咸又苦的苦水井。
到現在無論是找縣打井隊,還是請風水師找水脈,來來回回打了多少口井了?
但,要么是沒有水,要么打出來的水比之前那口井的水還要苦。
根本沒辦法下口!
沒辦法,劉家峁的人只能靠挖水窖儲水,或者出錢到隔壁的陳家溝村打水。
因為沒水,三年來,沒有一個外村的女子嫁到劉家峁。
因為沒水,劉家峁村好多二十五六歲的后生,就只能打光棍。
所以在原著里,村里人對高加林往水井里撒漂白粉的行為,才會那么擔心和害怕。
說什么:“胡成精哩!把龍王爺惹惱了,水脈一斷,你們喝尿去吧!”
高加林的心情一下變得低落起來。
他是真的想干一番事業,帶領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除了炒瓜子的生意,他還準備大力發展養殖業,比如建一個千頭養豬場,再建一個沼氣站。
用豬糞、雞糞、牛羊糞生產沼氣和有機肥,再慢慢把超級發酵菌劑培養出來。
然后他還想教大家種蘑菇,開辦一個食品加工廠,把全省有名的清泉粉條賣到全國,甚至出口到外國去。
可水的問題,卻將他的一切謀劃,諸多夢想,全部限制得死死的。
不解決這個問題,高家村就很難發展起來。
不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說的在年前創造15萬純利潤,每家分紅800元以上,就成了吹牛!
他在井邊蹲了許久,也沒想到太好的辦法,只能先把能做的,最簡單的做了。
挑完水,洗完澡,高加林便立刻去找了高明樓和劉有福,說剛剛挑水看到水井太臟了。
建議過兩天兩個組各抽五個人,由他帶頭把水井整修一下,把井底淤泥清理干凈,再用石板把石堰壘高一些。
吃飯的時候,兩人已經讓高三星和劉桂英,把會上說的話都跟他們講了,不由得對高加林更加服氣了。
一個心想:這加林還真是天生做領導的料哩,一通話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
而且責任到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比自己年輕時可強到天上去了!
一個則想:這加林還真是舍得給錢哩,又是基本工資,又是獎金,又是獎勵基金,竟然還有提成。
給這么多錢,桂英他們還不得拼了命給他干活?
這時高加林來找他們商量修水井的事,兩人自然不會反對。
一個說:“哈呀,怪我,怪我,這水井早該整修了,不整修再不行了。
這幾年這口井出水量越來越少了,肯定是井底被淤泥堵住了,都怪我沒把這當一回事。”
另一個則說:“這水井其實我早想清理了,但考慮到如果要清理,村里就至少兩三天打不了水,就把這事拖到現在了。
還是加林你做事雷厲風行,上任第一天就想著為村里做好事,高家村有你帶著,一定能越過越紅火哩!”
從劉有福家出來,高加林的心情一下輕松不少。
他記得在他讀小學的時候,這口井的出水量還是很大的,也比較干凈,可以直接用水桶提水。
后來出水量越來越少,井底也越來越臟,就只能用馬勺舀水了。
因為用水桶提水,很容易就會把井底的泥糊子給翻起來,后面的人就沒法擔水了。
如果清淤后,出水量能恢復到十幾年前,即便加上洗瓜子、煮瓜子的消耗,全村的用水也將就夠用了。
但如果還想發展其它事業,還是再打一口深水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