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即將啟程
- 大明:朕真不想做皇帝啊
- 再叢中笑
- 2023字
- 2025-04-06 01:10:48
朱祁鈺可真算是將嘴皮子都磨薄了,這才將這群士子勸了回去,好不容易跟朱祁鎮交了差。
之前朱祁鈺正和汪寶儀一起吃飯,朱祁鈺便被朱祁鎮一道圣旨給傳走了。
因此當朱祁鈺回來的時候,汪寶儀正在王府內院門口等著。
朱祁鈺此時真是有些乏了,不覺中嘆了口氣。
汪寶儀看到了朱祁鈺在嘆氣,很細心的上前問道:“王爺,怎么了?
那群士子不肯離去嗎?”
朱祁鈺搖了搖頭,又嘆了口氣道:“唉,回去是回去了,但是跟沒回去沒什么兩樣。”
雖然朱祁鈺不知道是誰指使史可煽動士子們堵住宮門死諫,但是其目的卻是極為明顯的。
不用想,一看便知道這是在針對王振,但朱祁鈺仍然覺得晦氣。
明明是針對王振的,結果自己還得給王振擦屁股,這可真算是無妄之災,讓朱祁鈺比吃了屎都難受。
雖然是針對王振的,但是卻也將朱祁鈺牽連進了其中。
這次士子們死諫沒有起到效果,那些大臣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絕對還有下一波對于王振的攻勢。
總之,京城就是一個極其泥濘的大泥潭,其中所有人都別想獨善其身。
對于朱祁鈺來說,他是真的不想摻和進這些麻煩屎當中,尤其是給王振當擋箭牌,那真是比吃了屎還難受。
汪寶儀雖然有些不理解朱祁鈺的話,但是卻也很有分寸的沒有多問:“王爺還沒吃飯吧?臣妾讓他們給您熱熱?”
朱祁鈺果斷的搖了搖頭:“算了,你們快些收拾吧,明天,不,本王今天就要走!”
“走?走哪去?”
雖然汪寶儀早就知道要就藩,但是卻沒想到朱祁鈺此時說的走就是去就藩。
“當然是去就藩!這京城就像是個大泥潭一樣,要是不盡快走的話,我擔心又被絆住了,走不了!”
汪寶儀聽了朱祁鈺這話頓時一驚:“這么急嗎?”
朱祁鈺挑了一下眉毛,看了汪寶儀一眼:“怎么?你還有事?”
“前幾天父親聽說咱們要去就藩了,還說來看看咱們呢!”
汪寶儀的父親汪瑛此時正任著城中兵馬司指揮使一職,只不過由于王府外戚的身份太過于特殊,這個兵馬司指揮使也是只領俸祿,不管實事。
只不過汪家世代都是金吾左衛指揮使,汪寶儀嫁進王府,也只是將汪寶儀父親汪瑛身上的金吾左衛指揮使的官職擼了。
至于金吾左衛的指揮使倒還是汪家的人,只不過不是汪寶儀的父親汪瑛,而是汪寶儀的大哥汪泉。
從關系上來說,父親和大哥還是不一樣的,父親肯定是不適合當皇帝身邊禁衛的指揮使,但是大哥就沒有問題了。
雖然汪寶儀這么說,朱祁鈺確實不是太在意,有些隨意的說道:“留封信算了,咱們不會去太久的,大概兩三年就能回來了!”
汪寶儀當然不能理解朱祁鈺話里的意思,一般來說,明朝的藩王一就藩,基本就和京城絕緣了。
藩王無令不得入京,這是從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便定下來的規矩,所以說藩王一旦就藩,就基本不會回京城了。
藩王能進京一般就只有幾種情況,第一,皇帝老爹皇后老娘死了,身為藩王要進京奔喪。
不過明宣宗朱瞻基早就死了,而身為他名義上的母后孫太后身子骨也還硬朗,就算是有個什么意外,朱祁鎮估計也會特意下旨不讓他進京奔喪。
第二種便是皇帝遇到什么事情,下旨特招藩王進京,不過就以朱祁鎮和朱祁鈺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的關系,這一條路基本上也就斷絕了。
而第三條路便是國家危難,身為主枝的皇帝實在是掌控不住局面,比如瓦剌已經兵臨城下,而京城根本沒有能力固守,這種情況之下才會召天下藩王入京。
只不過這種情況也是極其稀少的,就算是之后北京保衛戰之時,于謙也沒有下令召全國藩王入京。
即便在當時十分危急的情況之下,于謙的處理也就只是調集山東十萬備倭軍入京而已,并沒有令天下諸王勤王進京。
這一點也不奇怪,畢竟一旦召集天下諸王進京勤王的話,那就代表著大明的主枝已經徹底折斷,而這新主枝的位置就將會在來勤王的王爺們當中產生。
所以說就算當時北京城根本就沒有一點守住的可能,于謙也絕對不會下令召集天下諸王進京勤王。
畢竟一旦要是那么干了,那就相當于重現了戰國諸王爭霸的景象,就算是于謙也會成為大明的罪人。
就算是北京城被攻破,也能比較和平的選出一個皇室繼承皇位,或者說讓皇帝遷都南京,就算整個北方陷落,大明也依舊存在,依舊可以聚集力量北伐,收復失地。
所以說汪寶儀對于朱祁鈺口中的兩三年便能回京這話頗有些不太理解。
雖然汪寶儀知道自己不該問,但還是一臉納悶兒的問道:“王爺怎么說咱們兩三年就能回京?”
朱祁鈺冷笑一聲,看了汪寶儀一眼,但也沒有將自身最大的秘密透露給汪寶儀的意思,只是笑著說道:
“以后你就會知道了,現在不要多問,快去收拾東西,讓下人們也收拾東西,收拾好了,今天連夜也要走!”
按照朝廷的規矩,他這個藩王待遇還算好的,朝廷其實是當做養豬一樣來養這些藩王。
住的地方自然也講究無比,一般來說,皇子未曾加冠,也就是二十歲之前便會獲封王位。
而工部便會在這個時間之內,在那位王爺相應的封地當中給那王爺建造一座王府。
但是實際上朱祁鈺獲封王位之時并沒有讓朱祁鈺去就藩的意思,所以工部才沒有著急給朱祁鈺建造王府。
畢竟當時朱祁鎮才十一歲,誰知道能不能長成了,其實一直是拿朱祁鈺當二號皇帝來培養的。
畢竟明宣宗朱瞻基子嗣不興,終其一生才兩個兒子,并且死得實在是太早,誰知道兒子能不能長成,當然要留一個備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