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聽說你已經(jīng)受邀加入一隊?”
“馬龍能告訴我們真相嗎?我們想要跟你繼續(xù)打球。”
“對啊,我們要求也不高,即便是當替補,當球童也沒關系。”
“是啊,比起陌生人,我們總歸更友好,更默契吧?”
馬龍其實還沒有正式加盟一隊,但跟馬龍一起打AAU的其他四名隊友,卻已經(jīng)得知了此事。
并且試圖近水樓臺先得月,通過馬龍的關系,同樣從新生隊直接晉升到一隊。
“我也不知道現(xiàn)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前兩天亞歷山大教練來球館找我,但并不是跟我商量的,而是跟史密斯教練商量的。
他們做出了一致的決定,那我只好答應他們。
不過,好像還沒到一隊招新的時間。
現(xiàn)如今,亞歷山大教練又在全國范圍內(nèi)挑選一隊的新成員。
準確的說,在沒有徹底公布一隊名單之前,我還不是一隊的球員。
所以,我也不具備幫助你們的能力。”
馬龍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一隊現(xiàn)在的情況跟幾個隊友解釋了一遍。
盡管馬龍清楚亞歷山大教練對他很重視,馬龍將會成為一隊的核心球員。
可單純作為球員,馬龍確實干預不了球隊的陣容搭配,不具備引薦其他球員進一隊的資格。
不過真要說起來,這幾位隊友確實跟馬龍配合的挺默契。
AAU的比賽打了將近一個月,馬龍所在的球隊一連斬獲了12連勝。
其中8場比賽,馬龍都打出了30+得分的精彩表現(xiàn),其中還有一場得分超過了40分。
正常情況下,單靠馬龍的個人能力,馬龍并不具備這樣的得分能力。
也正是有了隊友的幫助,戰(zhàn)術的支持,讓馬龍打得順風順水,暢快無比。
馬龍相信,如果是單獨一人加盟一隊,到了那個陌生的環(huán)境,跟一群不熟悉的隊友打球,短時間內(nèi)馬龍很難打出這樣的效果。
而帶著現(xiàn)在這批天賦一般,有可能拖后腿的隊友去一隊打球。
即便比賽很難贏,但馬龍的個人數(shù)據(jù)絕對不會差到哪里去。
只是很可惜,馬龍不具備帶他們一起去一隊的能力。
等正式進入一隊后,馬龍又要從零開始,培養(yǎng)一批能夠給他傳球、做球的隊友。
不得不說,天才總是孤獨的。
剛進入新生隊時,馬龍還在期待,灌籃高手的故事照進現(xiàn)實。
可實際上呢?一群能夠并肩作戰(zhàn),一起奪冠的隊友?
沒那么高級,沒那么熱血!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馬龍就發(fā)現(xiàn)身邊的這群隊友,并不具備攜手共進的可能性。
不同的膚色,不同的三觀,不同的天賦,導致大家根本難以湊到一塊去。
總的來說,新生隊的這群人,只是臨時湊一起打球的罷了。
等到馬龍借助系統(tǒng),一飛沖天。
馬龍很快領悟了“牛羊才成群結隊,猛獸總是獨行”的道理。
具備高出常人的天賦,只會鶴立雞群,走上與眾不同的道路。
說實在的,馬龍身邊這四位隊友的能力,也就勉強能去二隊當個替補。
二隊可不止高三學生,他們的首發(fā)基本上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高四球員。
反倒是一隊,只要天賦足夠,高二、高三都有機會打上球隊首發(fā)。
“馬龍,你是不是太自私了?”
“史密斯教練經(jīng)常強調(diào),讓我們‘像家人一樣’,馬龍你難道忘了嗎?”
“馬龍,你一定有亞歷山大教練的電話號碼是吧?”
“看在一起打球的份上,馬龍你就不能幫幫我們嗎?”
馬龍明說了亞歷山大教練在全美各大高校拉人。
可這群隊友就是無法溝通,只是一味的要求馬龍幫他們的忙,甚至還反過來指責馬龍過于自私。
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的希望破滅了,然后惱羞成怒?
還是羨慕馬龍能去一隊打球,而他們連二隊的入隊邀請還沒收到?
馬龍并不在乎,馬龍在乎的反而是史密斯教練曾說過的一句話,這有點刺痛他。
“像家人一樣?”
馬龍回憶起史密斯教練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話,不經(jīng)覺得好笑。
“真正的家人會背信棄義,主動將親人轉賣給外人嗎?”
“我能理解史密斯教練的想法,但不能理解你們現(xiàn)在的行為,我對你們很失望!”
既然昔日的隊友,為了一己之私,主動選擇跟馬龍翻臉,那么馬龍也就不用給他們留情面了。
本來就不是很熟,還是因為史密斯教練特意安排,這才湊一起打AAU的。
對于史密斯教練的背叛行為,馬龍嘴上沒說什么,心里肯定是有想法的。
現(xiàn)在有人跳出來了,假裝跟馬龍很熟,要馬龍給他們一些面子,馬龍不按照他們的吩咐去做,就直接翻臉。
對于這種搞不清楚狀況的自私鬼,自然就沒必要客氣了。
直接遷怒他們,往死里得罪就完事了!
“史密斯教練,我覺得我們的首發(fā)陣容可以變動一下。
明確的說,我不想跟他們四個一起打球,哪怕只有一秒鐘。
為此我可以打替補,甚至是去休息一陣子。”
馬龍以自己離隊做要挾,史密斯教練明確了馬龍的態(tài)度后,只好按照馬龍的想法去做。
所以,在馬龍的意氣用事之后,接下來的幾場AAU比賽,馬龍等人打得并不順利。
好在,馬龍的身體素質(zhì)對于U16的三級聯(lián)賽而言,實在是太BUG了。
很多時候,馬龍單憑自身天賦,就能解決絕大多數(shù)進攻問題。
打無球沒人配合,那就主動持球。
盡管立棍單打容易傷害球隊,但只要忽略比賽勝負,那么立棍也不是沒有半點好處。
至少在提升個人單打能力,關鍵球能力,以及球場表現(xiàn)力方面,馬龍還是有收益的。
隨著持球進攻難度越來越大,馬龍也靠著一場場比賽以賽代練,慢慢精進了持球進攻能力,慢慢培養(yǎng)出了殺手心態(tài)。
這對于馬龍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關鍵球一直都是卡爾·馬龍欠缺的能力。
而馬龍想要超越卡爾·馬龍這個球員模板,就必然要解決關鍵球能力不行的問題。
如今距離進入NBA還好幾年,馬龍的身高也暫時不支持打大前鋒。
所以,馬龍還有足夠的時間去練持球,練運控,練關鍵球。
就像喬丹、杜蘭特,高中一開始并不起眼,還要練后衛(wèi)基本功,提升投射能力,來增加上場打球的機會。
等運控能力、持球進攻大成,正好趕上身體素質(zhì)暴漲,然后經(jīng)過沉淀,技術定型,具備了打誰都是錯位,聯(lián)盟頂級的單打能力。
不得不說,這幾個月過來,馬龍的運氣都很好。
無論是誰的針對,還是誰的算計,到頭來馬龍都會因禍得福,歪打正著,進入切合提升自身實力的一個新階段。
一開始猛練立棍單打,固然讓馬龍的個人數(shù)據(jù)下跌了不少,投籃命中率也下滑到了AAU平均水平。
可是通過系統(tǒng)面板,馬龍發(fā)現(xiàn)籃球技巧各個方面都在有條不紊的提升中。
等到持球進攻相關的數(shù)據(jù)漲到了70分左右,正好又趕上了馬龍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