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17日)
精神生活,是與物質生活對待的名詞。孔子尚中庸,并沒有絕對的排斥物質生活,如墨子以自苦為極,如佛教的一切唯心造;例如《論語》所記:“失飪不食,不時不食”“狐貉之厚以居”,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從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對于衣食住行,大抵持一種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的態度。但使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在不可兼得的時候,孔子一定偏重精神方面。例如孔子說:“飯疏食,飲...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1936年8月17日)
精神生活,是與物質生活對待的名詞。孔子尚中庸,并沒有絕對的排斥物質生活,如墨子以自苦為極,如佛教的一切唯心造;例如《論語》所記:“失飪不食,不時不食”“狐貉之厚以居”,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從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對于衣食住行,大抵持一種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的態度。但使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在不可兼得的時候,孔子一定偏重精神方面。例如孔子說:“飯疏食,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