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趙權:我帶你們打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
- 2407字
- 2025-02-28 06:30:00
作為如今析津府之內為數不多,并且根正苗紅的耶律家族人物,耶律大石更身兼林牙官一職,處于文官和武官最高那一級別所在,無疑在這群人中有著極高的威望。
剛踏入殿內,群臣立即鴉雀無聲。
他們好奇看著耶律大石,不知道為何今天這位爺的身邊,怎么跟著一位青年。
雖然不知道年輕人身份,但一個個的都是老狐貍,很老實的沒有在這個關頭先開口,給自己找麻煩。
“奚王殿下、宰相李大人到!”
殿外傳喚太監呼喝一聲,然后兩人聯袂走了進來。
趙權定定的看著眼前為首的男子。
和其他朝官明顯不同,這位男子穿戴著獨特款式的衣物,顯然不是宋人。
趙權猜測這位就是奚王蕭干,小名回離保。
蕭干是遼朝奚族部落的首領,所以被稱為奚王。
他這個首領卻不是繼承來的,早年間耶律洪基擺架中京,巡視奚族的時候,蕭干只不過是部族里的一個勇士。
耶律洪基欣賞他的勇猛,提拔為親衛兵,后來蕭干憑借平定叛亂有功,一直被提升直至成為奚族六部大王。
看著眼前五十多歲的男子,趙權心里頗為感慨。
除了耶律大石正值當打之年以外,蕭干老了,耶律淳快死了,其他只是小貓三兩只,不值一提。
難怪析津府會被金人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平。
“耶律林牙,有西邊有急報傳來。”
奚王蕭干直奔主題,一進偏殿,就拿出一份密信,遞給了耶律大石。
接過密信,耶律大石目光飛快,掃了一遍。
“是奧野侄女的求救信,奉圣關丟了!”
趙權聽到耶律大石的話,心中一緊。
奉圣關位于西京和燕京中間位置,如果奉圣關丟了的話,說明西京基本已經完全淪陷了。
而且丟了奉圣關,同樣也等于燕京丟了一道重要外圍防線。
看來遼國目前的局勢,要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峻許多。
“耶律林牙,你看這份求援信,該如何處置?”
“奉圣關距離析津府約兩百里,算上早前一天奧野公主傳信,已經過去一天,現在派兵,恐怕……”
蕭干話沒說完,但是言外之意已經不言而喻。
他擔心現在出兵為時已晚,而且他心里想的是,就算現在派兵出發,遇上了金人追兵,也不一定打得過。
“諸位!”
“金人東進,日前奉圣關失守,奧野公主在護衛隊拼死護衛下,連夜突圍,向析津府趕來。
但目前不知金人追兵有多少人,也不清楚奧野公主是否已被金人擄掠,甚至我等也不清楚這封信是否是金人誘餌。”
耶律大石,一邊說,一邊環顧其他群臣的神色,“你們說,救還是不救?”
“金人狡詐兇殘,此事多半是詐我遼軍出城。”
“沒錯!萬一要是金人下的套,后果不堪設想啊!”
“可若是不救,坐看帝姬淪于賊人之手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那要是中了金人奸計,不一樣讓人恥笑?”
眼見群臣吵作一團,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給個結論,耶律大石一陣頭疼。
跟在蕭干后側的李處溫,看到耶律大石身邊站著一位從未見過的年輕人,心中好奇。
耶律大石的兒子女兒他都認識,從這人的服飾來看,不同于契丹族的風格,所以也不太可能是子侄輩。
看到李處溫盯著趙權,一臉思索的表情,耶律大石心中一動。
“都別吵了!”
群臣頓時鴉雀無聲,都老老實實的不再做聲,只是靜靜的看著耶律大石。
“趙權,不如談談你的看法。”
“你以為,這一次,我們該不該出兵?”
說完,耶律大石將手里的求援信,交到了趙權手上,
趙權看著血跡斑斑的布帛,上面以娟秀字跡寫了幾行漢字(遼人官方以漢字為尊,契丹文只在小范圍內流行),一角處還印有遼人玉璽大印。
一看就是在慌亂之中潦草寫的求救信,甚至就連玉璽的印痕都是蘸著鮮血蓋上去的。
見耶律大石將這個問題丟給了自己,趙權緩步走到群臣中間。
“素聞遼人以悍勇立國,然今日一見,卻令人大失所望。”
“連自己國家的帝姬被人追殺,都不敢出兵援救,這樣的國家,倒不如早早滅亡,以免遭后人恥笑。”
趙權說完,果然有人當場坐不住了。
“哪來的毛頭賊子,在此口出狂言?”
“小子目光短淺,不足與謀。”
“非是不救,而是需要確認無疑之后,才可出兵!”
“我等不能魯莽行事,當以社稷為重!”
趙權看著殿內顧左右而言他的群臣,沒有一個能給出一個明確回復。
不是出言嘲諷,就是推脫找借口。
“都是些無能腐儒,也敢妄談社稷!”
“莫不是被金人嚇破了膽,打斷了脊梁?如今只要一聽到‘金兵’二字,便惶惶如驚弓之鳥,顫顫如喪家之犬?”
“依我之見,當下之急不僅僅是要出兵,而且還要立即出兵,務必救出求援之人!”
“現在的遼國,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無論是你們這些當官的,還是底下的百姓,都在金人的淫威之下屈服的太久了。”
“以至于你們一聽到金人的消息,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抵抗,而是如何才能安穩快速的逃離!”
“長此以往,你們拿什么抵擋敵人?”
趙權沒有給這些人留絲毫的情面,不過所有人也沒有反駁,都是低著頭,靜靜的聽著,包括耶律大石和蕭干也是一樣。
他們打心里是認同趙權的說法,因為這是事實。
而且不僅僅是他們,就連他們的天祚皇帝也是如此!
幾場和金人的大戰過后,天祚帝耶律延禧徹底被完顏阿骨打給打斷了脊梁,后面只要一聽到金人消息,立即如喪家之犬,逃得比誰都快!
“耶律林牙,不知這位是?”
趙權說完,李處溫終于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好讓李大人和奚王知曉,這位青年才俊,姓趙名權,字定天,梁山人士。”
蕭干還好,但李處溫聽到趙權二字,心里忽的閃過一篇文章。
“可是那位手書北上入遼,欲要光復燕云的那位趙權?”
“正是他!”
李處溫聽到耶律大石的肯定,很識相的沒有問為何這位爺,會出現在這里。
身為漢人,但是卻能夠在遼人的官場上,混到了宰相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置,李處溫比任何人都要有眼力見。
這個趙權之所以出現在這里,還是耶律大石親自帶過來的,那么他二人之間必然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很顯然,這些秘密自己不知道,遠比知道的要好!
“敢問閣下,如何才能獲得一場勝利?一場足夠能讓如今遼國全體上下,為之振奮的勝利?”
蕭干不在乎趙權的身份,他更在意的是趙權之前說的話。
他無比贊同趙權說的,遼國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就比如他自己,早前在遼東招募兵馬抗金,募集四萬‘怨軍’,不夠五千金軍兩個沖鋒的,一路敗退,他這才來到析津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金人的戰斗力,所以也更加在乎趙權說的,如何才能在對金人的戰斗中,取得一場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