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賺錢招兵兩不誤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
- 2335字
- 2025-02-13 06:30:00
再次得到楊邦乂肯定的楊再興欣喜若狂。
早年間幼時的楊再興便喜歡槍棒技藝,跟隨當地的一位槍棒師傅學過幾年,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后隨著父親楊邦乂趕考進京、離京任職,依舊不曾丟下對武藝的喜愛,每日練習不輟。
等到身體稍長之后,楊再興更是渴望參軍,成為一位如同說書故事里那樣能征善戰的大將。
只是楊邦乂一直不允許他參軍,這就讓楊再興很是無奈。
楊邦乂身為宋官,早在京城的時候就目睹了禁軍的腐敗無能,毫無軍紀,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那樣的人。
何況作為進士出身,楊邦乂同樣也明白宋廷對于武人的打壓有多么嚴重。
可今日經過趙權的一番話,楊邦乂早年間逐漸麻木死寂的內心,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強有力的興奮劑,又變得火熱起來。
無論是開疆拓土,還是收復失地,哪一個都是男兒無法阻擋的誘惑。
再看到一直渴望參軍的兒子,楊邦乂就下定決心,自己的兒子就算參軍,也不能變成懦弱無能的宋軍。
既如此,不如就讓自己兒子和自己一起,父子勠力同心,去做一件看似不可能卻又讓人無法拒絕的大事!
翌日,晌午一過。
城門口平時張貼官府榜文的地方,才剛剛換上了新的榜文,頓時就聚攏了一堆前來圍觀的百姓。
“這是又有新的通告了嗎?”
“管他呢,總歸不可能是什么壞事!”
“沒錯,現在咱濟州又不歸宋廷管,免去了賦稅和雜役,日子卻是輕松了不少!”
等到榜文貼好,立即有識文斷字者上前誦讀榜文寫的內容。
“告濟州生民書:
其一
宋與北遼,自立國以來,山川相連,民風相近,雖有紛爭,然和平共處,互利互惠乃兩國之民殷切所盼。
今為邊境安寧、民生互利之美好愿景,特此解除宋遼商禁,允許宋遼兩地之民在預設區域互市互通。
如有商賈欲知詳情,請移步至城東三百步之距‘經濟互通管理處’咨詢細節,會有專人官員負責此事。
其二
濟州自古乃用武之地,今濟州城防羸弱,吃空餉者、尸位素餐者累累,實是不堪受用;為保護濟州生民,特招各地有志之士,年十六至四十五健康男子報名參軍。
若能通過征兵報名檢驗,月錢三貫,當月發放,如有其他特殊技藝者,月錢另算。
如有意愿者,可往城東兩百步之距‘征兵處’咨詢詳情。
以上,望周知?!?
聽完了閱讀出來的榜文,不少做生意的人立即朝著城門東方向快步走去。
做生意的人嗅覺最敏銳。
此前宋廷是不允許與遼通商的,哪怕后來宋遼開戰,宋戰敗后被迫與遼通商,也限制了很多方面的營生。
但是現在對于濟州之地的百姓來說,宋廷此前設下的商禁就沒了約束。
畢竟現在濟州的話事人是那個趙將軍,又不是宋廷。
現在解除商禁,那么對于這些生意人來說,可是解除了他們頭頂上的最大限制。
靠近濟州的遼國有什么?
牛、羊、馬匹,草料青貯、皮料肉食,這些都是原材料,利潤極低;但是宋朝這邊有什么?
瓷器、茶葉、綾羅綢緞、鐵鍋鹽巴等等,都是靠近濟州的遼國人緊缺物資!
一旦解除兩地商禁,對于這些生意人來說,那簡直就是在從遼國人的手里搶錢!
而且還是遼國人上趕著讓人來搶的那種!
趙權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會想著打開與遼之間的商業互通,從而利用短時間內從遼人手中攫取金錢,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宋朝人是最會做生意的,哪怕到了后世,依舊時常能夠見到‘某某海域發現宋代沉船,船上載滿各種精美瓷器’的新聞。
由此可見宋人在做生意上的大膽與豐富經驗。
同樣的,遼國境內,尤其是遼人的貴族之間,往往相互攀比成風,把宋朝的各種奢侈品當做攀比對象。
也正是知道這些秘辛,趙權才敢大膽的開放濟州與遼國之間的商市。
畢竟從地理條件來說,濟州實在是和遼國太近了,尤其是燕云十六州。
與此同時,很多人對做生意一竅不通的人,對榜文里的第二條產生了濃重的興趣。
這些人多是些沒有田地,或者家中無法供養的成年男子。
他們全被第二條里的當兵月錢吸引了。
細數歷代當兵的餉銀,除卻野豬皮子滿清的八旗子弟,也就是宋朝軍人的餉銀最高。
根據推算,每年每位士兵約能拿到36-55貫宋錢,取平均也就是每月能拿3.79貫宋錢,不過這只是紙面上算出來的。
實際上呢?
宋朝發放軍餉的方式很理想,不過現實卻很殘酷。
他是怎么發放的呢?
每位士兵的月錢,只發給士兵本人一半,另一半是由當地部門發給士兵家屬的,以便能讓在軍營里的士兵沒有后顧之憂。
可現實卻是士兵幾乎沒有機會每個月按時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一半軍餉,并且家屬也不知道每個月能拿到多少數量的銀錢。
這就給了負責發放軍餉官員很大的操作空間。
正因如此,吃空餉、克扣軍餉成為了家常便飯。
最后能夠拿到手的實際軍餉,往往大打折扣。
但是今天看到了榜文里的軍餉‘當月發放’,這就讓很多人意動了。
于是乎,很多先前游手好閑卻又沒有生活營生的男子,互相奔走傳告,然后三五成群的朝著城東走去。
就在濟州境內各地商賈絡繹不絕,招兵擴營進行如火如荼的時候,趙權找到了林沖。
“不知將軍喚我何事?”
林沖現在負責的是趙權安排的濟州防務,現在被臨時叫過來,一時間也不清楚趙權有何安排。
“我等來到濟州已久,此番請林沖兄弟回梁山一趟,替我辦兩件事!”
一聽趙權有事安排,已經完全代入了趙權副手的林沖,立即應允。
“將軍但說無妨!”
“此番回梁山只為兩件事,其一,替我把梁山上大羅寨的幾十位漢子以及青娥帶過來;其二,煩請林兄弟將柴進柴大官人以及皇甫端、安道全、凌振以及阮氏兄弟請過來!”
林沖聞言,心底一驚,隱約間猜到了趙權的安排,同時心里也更加激動。
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用不著說出來。
這也是林沖自上了梁山之后悟出來的道理。
“想要請這幾人來到濟州不難,但是林沖擔心宋公明會出手阻撓!”
早在宋江不允許自己殺高俅的時候,林沖心里就認清了這位梁山大頭領,如今大仇得報,林沖就更不在乎宋江對他的看法了。
聽到林沖的擔心,趙權已經篤定林沖猜到了自己這么安排的目的,隨即看向林沖。
兩人相視一笑,有些事情不用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去梁山,可先邀請宋江前來濟州,一旦宋江前來,必定會帶足人手,屆時只要稍加運作,便可將幾人邀請過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