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造反嘛,最主要的是有人開頭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
- 2269字
- 2025-02-12 06:30:00
趙權說完,堂下之人面色不一。
良久之后,一位中年男子率先朝著趙權拱手一禮。
“趙將軍若不嫌棄,在下愿繼續留任濟州城,擔任濟州學教授一職。”
“你是?”
“在下楊邦乂,任濟州學教授之職。”
趙權聞言,點了點頭。
州學教授,其實就是當地州的學官,這類學官往往都是由朝中高官舉薦,或者是落榜士子等非本地之人擔任。
比如楊邦乂,原籍江西,因為擔任教授學官才會來到濟州城。
見有人開始表態,原本有些猶豫不決的人,最終和楊邦乂一樣,都選擇了留任。
畢竟他們身無長物,又沒有殷實的家底,若是再沒了官身,以后生活都是問題。
“爾等可要想好了,你們選擇留任自無不可,但一旦選擇了這條路,今后朝廷若是派兵前來,爾等就和我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了。”
趙權說著,眼光審視著下面所有人的神情。
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即便這么說了,這些人沒有一個反悔,全都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好!”
“既然如此,今后爾等便是我趙某的同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趙某帶的是義軍,也希望爾等莫要失了本心,違背了心中的道義!”
從宣撫司離開的時候,楊邦乂感覺自己的腳步都是輕快的。
死了那么多的同僚,他卻一點兒也不傷心,更不要提什么兔死狐悲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那些同僚在貪污受賄,排擠自己的時候,楊邦乂就自認為自己不是和那些家伙是一路人。
剛一推開自家院門,恰好看見提著長槍的兒子,楊邦乂一臉疑惑。
“興兒這是要去哪里?”
聽到自家父親的聲音,十七歲的楊再興立馬丟了手里的長槍,快步走到楊邦乂的跟前。
“父親您沒事了?兒正要打算闖入宣撫司衙門,去救父親回來!”
楊邦乂被自己兒子的魯莽行為弄得又氣又感動。
“興兒不可魯莽,宣撫司里如今都是梁山好漢,你要是硬闖進去,十死無生。”
“父親有所不知,這幾日瓦子里的說書人都傳遍了,說那個梁山匪頭開堂會審,砍了百十多個腦袋,阿母和我都擔心壞了!”
“你怕什么,為父向來正直,自忖不愧于人,開堂會審,也審不到為父的身上。”
“就是因為兒知道父親為人,所以才等到今天,如若不然,兒第一天就沖了那宣撫司,救父親回來!”
聽了楊再興的話,楊邦乂也禁不住笑了起來。
“你這魯莽性子,真不知隨了誰!”
“這梁山領頭的這次在濟州城砍了不少人頭,但是為父看得清,這個人是個人物,心思手段都不是常人。”
“如今北邊遼金戰爭,再加上大宋入局,這天下怕是要亂起來了。”
“濟州地處遼宋中間,一旦宋遼開戰,濟州定然是兩家必爭之地,屆時就看這位梁山頭領,如何抉擇了。”
楊再興對于楊邦乂口中的戰事很是感興趣,“父親,您是說一旦宋遼開戰,我們濟州也可能會被卷入其中?”
“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跟在楊邦乂的身后,楊再興若有所思。
與此同時,梁山上的宋江等人,每日依舊是待在忠義堂內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只不過今日喝酒的氣氛有些不一樣。
沒有等到趙權、武松等人,倒是等到了來報喜的人。
“你是說趙權帶著兩千人,聯合武松的一千人,只用了三千人,把濟州城打下來了?”
“小的可不敢胡說,這是趙寨主讓小的帶回來的信。”
說著,從濟州城被派回來報信的人,從懷里取出一份書信。
宋江和吳用兩人互相各執一邊,將信件從頭到尾的讀了一遍。
“哥哥,信上有花榮、呼延灼、林教頭、武松等人聯手簽印,依我來看,此事不會有假。”
宋江把信件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他怎么也想不通,趙權怎么敢,怎么能只用三千人,前后不過三天兩夜,就拿下了濟州!
雖然不是什么要塞重鎮,但畢竟是一州之地,無論是地域、人口、財富,遠不是八百里梁山泊能比得了的!
原本不過是一個小小寨主,看得上他有幾分本事才和他結盟。
如今誰能想到這小子搖身一變,竟然比自己的勢力還要大!
宋江一時心里不知是何滋味,仿佛連身為梁山一百零八將總瓢把子身份的優越感都淡了幾分。
良久之后,宋江幽幽一嘆。
“唉,三千人他就敢打濟州,要是給他三萬人,那他豈不是都敢打東京汴梁?”
“早知今日,當初就應該讓趙權并入梁山,給他個天罡席位便是,而不是任由梁山和大羅寨結盟。如今趙權坐大,日后恐成梁山之患!”
吳用心里并不認可宋江的說法。
人家一開始就不是奔著并入梁山的目的來的,何況當初在大羅寨前,趙權把梁山排的上號的漢子,無論單挑還是群戰都揍了一遍。
你想讓人家并入梁山,拿什么說服人家?
何況三十六天罡位都已經定下來了,你再加個趙權,又能把哪個兄弟除名?
雖然心里是這么想的,但是吳用話到嘴邊,又變了意思。
“哥哥莫要擔心,趙權越是坐大,實則對于梁山反倒是一件好事。”
“為何?”
“趙權無論如何坐大,在朝廷的眼中依舊是一位反賊。只要趙權反的越狠,朝廷的關注便越會聚集到趙權身上。
如此一來,我等便不會成為朝廷的首要剿匪目標,并且趙權與梁山結盟,盟友勢大,對我等而言,也是件好事情。”
宋江一琢磨,覺得自家軍師說的很有道理。
他對于造反倒不是一心一意的,哪怕是到了現在,他的心里依舊是抱有很強烈的招安目的。
按照他原來的想法,若是朝廷不斷派兵前來逼迫,他就打出梁山泊。
可如今趙權帶著梁山的兵,替他把這件事情做了,所以只要沒有人來主動剿匪,宋江也樂得安逸,每天和手下這群兄弟喝酒吃肉,聽他們一口一個公明哥哥的叫著,心底那叫一個快活!
十幾日后,充當了半個月太守角色的趙權,心底也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了。
按道理說,自己造反都破了一城,朝廷再怎么說,也不會置之不理吧?
可為何過去了大半個月,也沒有聽到朝廷的絲毫動靜?
就連自己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探子,也沒有傳回來宋廷有關任何剿匪的消息,反倒是打聽到了不少大宋要聯合北方的金國,共同滅遼的情報。
而且隨著濟州城被梁山義軍占領的消息在大宋境內慢慢傳播開來,睦州青溪縣(今浙省杭城)也冒出來了一位‘方圣公’。
要說這位‘圣公’如何起家,也是頗有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