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待在梁山是土匪,打出去那就是義軍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fēng)
- 2359字
- 2025-02-10 06:30:00
“趙權(quán)兄弟此番大敗宋軍,解了梁山之危,特贈八十斤肉,一百壇酒,送與大羅寨兄弟享用。
待趙寨主、林沖、花榮、呼延灼歸來,再另做安排,此外,誰愿意帶些兄弟下山,前往濟州方向接應(yīng)趙寨主等人?”
話音落下,武松當(dāng)即站起。
“公明哥哥,武松愿意帶兄弟們下山前去接應(yīng)!”
“算灑家一個!”
“某也愿意!”
望著躍躍欲試的二龍山三巨頭,宋江略微尋思,就允了武松、魯智深、楊志的請求。
“也好!就由你三人,領(lǐng)一千人馬,下山前去接應(yīng)梁山兄弟歸來。”
待武松等人離開,宋江望著童貫?zāi)穷w到死還一臉難以置信表情的腦袋,嫌棄的連忙揮手。
“快來人,把這東西扔了喂狗去!”
下了山的武松一行人,一路急行軍,順著趙權(quán)等人留下的暗哨,第二天入夜時分就追上了遠(yuǎn)遠(yuǎn)吊在那群宋軍降卒后方的趙權(quán)大軍。
“原來此番是武都頭接應(yīng)我等,如此大事可成!”
趙權(quán)心底高興,要是換做其他人來接應(yīng),例如吳用、秦明之流,趙權(quán)可能還會斟酌一下到底要不要打濟州。
畢竟這些人都是宋江的死忠粉,在這些人的面前當(dāng)面違背宋江的意思,可能會有些阻礙。
但是二龍山的三巨頭不一樣,尤其是武松。
他雖然和宋江關(guān)系也不錯,但武松是堅定的反對招安者。
所以一看到這三個人,趙權(quán)心里頓時沒了顧忌。
“我在梁山都聽說了趙寨主和兩位兄弟的戰(zhàn)果,這一戰(zhàn)宰了朝廷的老閹狗,真真是替武松出了口惡氣,揚我梁山軍威!
這次下山要是有仗要打,定要讓武松打個頭陣,不枉我老遠(yuǎn)的下梁上一趟!”
聽武松這么一說,趙權(quán)和林沖相視一笑。
“武松兄弟這么說,還真有一場硬仗要打,就是不知道武松兄弟有沒有這個膽量?”
林沖故意拿話激將。
果然,武松聽了林沖的話,虎目圓睜。
“我武松這輩子就沒怕過什么!這雙拳頭打得死吃人大蟲,自然也打得了硬仗!”
“好!”
趙權(quán)雙手一拍,看向武松、魯智深、楊志三人。
“今夜子時一過,待濟州城門打開之時,便是我等建功立業(yè)之刻,屆時殺太尉,破城防,拿下濟州城!”
趙權(quán)的這一番話說完,武松、魯智深、楊志三人當(dāng)即面面相覷,隨后又有些難以置信的表情看向趙權(quán)。
“攻……攻打濟州城?”
不是武松三人大驚小怪,而是消息來的實在是太過于突然了。
不是說我們只負(fù)責(zé)下山前來接應(yīng)的嗎?
怎么到了你們這,變成了攻城了?
我們一共才三千人啊!
不過這種驚訝很快就變成了的激動。
原本武松、魯智深、楊志三人都不是安分的主。
武松不用多說,魯智深更是大宋提轄出身,楊志更是重量級。
他本是將門之后,陰差陽錯之下,不得已入了梁山,但是心中建功立業(yè)的心思一直沒有泯滅。
年輕的士兵渴望榮耀與功勛!
這句話來形容他們幾個人如今的狀態(tài),最合適不過了。
而趙權(quán)則是為他們提供建功立業(yè),掙取榮耀的機會。
“直娘賊,反正都是造反,橫豎不過一死!我等都聽趙兄弟安排,就打濟州城!”
“沒錯!”
“灑家贊同!”
趙權(quán)看著摩拳擦掌的三人,心想果然和自己猜的一樣。
梁山上數(shù)得上名號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頗有才干之人,只不過領(lǐng)頭的是個鉆入官眼兒里的草包,最終才導(dǎo)致了慘淡收場。
如今自己有機會把這些人收為己用,自然不會再讓他們重蹈覆轍,走上老路。
“既然大家意見一致,那么今夜子時一過,待城門打開之時,就是我入城擒賊之刻!”
“此前濟州城防已經(jīng)盤問清楚,除卻朝廷派過來的三萬大軍,濟州城原本只有五千城防軍。
不過明面上說是五千城防軍,實際人數(shù)不到兩千,所謂五千城防軍,有三千都是些吃空餉的名頭。
至于三萬朝廷大軍,我等前夜突襲,已斬殺五千余人,剩余潰軍不足為慮,屆時擒得老賊高俅,濟州城定是囊中之物!”
趙權(quán)原本也沒想過,如此靠近燕云十六州的濟州城,竟然只有五千駐軍。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五千個名額中,有三千多都是吃空餉的。
所謂的吃空餉,就是說軍名冊上有這個人,但實際上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可軍餉卻依舊要發(fā)。
吃空餉的事情,歷史上哪個朝代都有。
趙權(quán)原本想過宋朝也有,但是沒想到宋朝軍隊吃空餉的事能這么夸張。
你東京汴梁號稱有八十萬禁軍就算了,吹牛嘛,可以理解。
但是濟州城可以算得上是邊防重城了,你不但只有五千駐軍,而且還弄出三千多‘莫須有’的名額來吃空餉。
你這樣的宋朝不滅亡,那誰滅亡?
難怪宋朝連分崩離析的遼國殘兵敗將都打不過,難怪幾年后金人南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擄走二帝,滅了北宋。
夜上繁星。
距離子時末還有半個時辰,但是所有人都從睡夢中醒來。
或者說很多人都興奮的根本沒睡著,只是默默地咀嚼著剩余不多的隨身干糧,小口喝著水。
此前趙權(quán)有令,所有人只帶了三日的隨身口糧,輕裝上陣。
到了現(xiàn)在,隨身干糧已經(jīng)差不多要吃完了。
但是梁山的這些人一點兒也不擔(dān)心。
原因無他。
趙權(quán)三個時辰前和他們都說了,今夜子時一過,就攻打濟州城。
只要濟州城一破,屆時濟州城金庫予取予求,你個人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剩下的全部歸梁山整體所有。
除卻不能劫掠百姓、禍害民生的這條鐵律之外,趙權(quán)可謂是對這群梁山匪徒給予了自己能允許的最大寬容。
這些人不是正規(guī)軍,也沒有什么所謂的信仰。
要是拿著高貴的品德來要求他們,無異于緣木求魚,癡人說夢。
對這些沒有后路,頂著‘梁山賊寇’這樣名頭的無產(chǎn)者,金銀珠寶絕對是對他們最致命的毒藥。
有了趙權(quán)的應(yīng)允,那么這些人定然會變成最鋒利的刀,不顧一切的斬向自己敵人。
“打下濟州城,我等以后可就是鐵板釘釘?shù)姆促\了。”
花榮作為宋江的鐵桿迷弟,雖然同樣贊同了這次一起攻打濟州城的決定,但還是有些擔(dān)心宋江會怪罪自己。
畢竟宋江從始至終,都是想走招安這條路的。
聽到花榮的擔(dān)憂,趙權(quán)不以為然。
“難道不打濟州城,梁山就不是反賊了嗎?那為何朝廷會接連派兵前來絞殺?”
“路是自己走的,是不是反賊,朝廷說了不算,百姓說了才算。如今天下百姓苦朝賊已久,‘生辰綱’‘花石綱’苛捐雜稅更是鬧得百姓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你要知道是,待在梁山上豎反旗,那我們就是賊寇;可一旦打出梁山,那我們就是百姓口中的義軍了!”
趙權(quán)說完,武松、林沖幾人目光一亮,眼中一片火熱。
義軍?
這兩個字,聽起來可比賊寇舒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