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7團的行軍
- 亮劍,從烽火詞條開始崛起
- 長歌當哭z
- 2045字
- 2025-03-06 21:07:36
“團長!團長!這里這里!”
距離包座四十里開外的一處山腳下,侯全喜激動的揮舞著兩只手,身后三三兩兩一大幫人。
“哈哈!是老侯,團長。沒想到他們走的還挺快。”胡四海聽出對方的聲音,笑著說道。
秦宣文忍不住打趣:“讓你背著這么多糧食和給養,你小子估計比騾子跑的都快!”
胡四海嘿嘿一笑,撓了撓頭。
從17團撤出大戒寺,開始將49師往埋伏圈引誘,侯全喜就奉命帶著傷病號,還有在大戒寺繳獲到的吃穿用度,穿過包座一路朝著東北方向奔去。
大戒寺的后勤倉庫,足足儲存了五千多斤糧食,再加上一些肉類和蔬菜,足以支撐17團接下來一個月的行軍。
這批物資的輸送本來也是個大麻煩,好在敵人在大戒寺圈養了些馬匹,正好派上用場。
這是楊碩一早就定下的計劃,讓這些傷病號隨隊作戰,非但起不到作用,反倒會拖累大部隊。
將他們留在大后方,戰爭結束再回頭接應,又會耽誤時間,楊碩擔心這中間的功夫,會被敵人的援軍纏住,才想出這個主意。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看到17團的兵馬安然無恙,楊碩心里懸著的石頭總算落地。
這一步堪稱險棋,傷病號加上侯全喜帶領的一個護送班,加一起不到一百人,但凡半路與敵人遭遇,就是在劫難逃的下場,17團的這批資源也會打水漂。
“怎么樣?路上沒有情況吧?”雙方一會師,楊碩就關切的問道。
侯全喜腦袋搖的像個撥浪鼓:“很順利!連敵人的影子都沒見一個。”
說完,扭頭看向腰間別了一把嶄新駁殼槍的胡四海,“老胡,這一趟又發財了吧?給我透個底,繳獲多少槍?分我二營一批。”
提起這茬,胡四海依然有些肉疼,這一路跑過來,他滿腦子都是戰場上隨意散落的槍支彈藥,結果他們17團就這么放棄了。
哪怕他理解楊碩的決定,也不影響他三天都睡不好覺。
“發財?發個屁的財!要槍沒有!”胡四海郁悶道。
“你!”侯全喜一聽這話,火氣騰的一下就起來了。
剛要懟回去,卻被楊碩一把拉住。
“團戰,你給評評理...”
楊碩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我們在圍殲戰的確沒繳獲多少裝備,但我向你保證,在抵達晉西北之前,二營三營的裝備一定給你們配齊。”
楊碩能說出這種話,自然有他的底氣。
剛從戰場上撤離,他腦海中就傳來讓人期待的電子提示音:
“叮!包座戰役任務完成!獎勵發放中...”
楊碩定睛一看,立刻喜上眉梢。
五千斤小米,一百支捷克步,五挺捷克ZB-26輕機槍,另有彈藥、藥品若干箱。
這批獎勵,比他們從大戒寺繳獲的還多!
有這么一大筆橫財,楊碩能原地組建出一支加強連。
他沒辦法一次性把所有裝備拿出來,但長路漫漫,路上不知還會跟敵人纏斗多少次,他有的是機會慢慢讓整團的裝備煥然一新。
除了資源上的獎勵,楊碩還獲得一次烽火詞條升級機會,對象不限。
楊碩看到這四個字,瞬間瞳孔一縮,對象不限的意思是...不光可以給自己升級,還能幫別人升級?
“要是日后獎勵溢出,這倒是個最大化資源的好方法。不過現在,還是先把自己武裝起來...”
楊碩兩眼在自己的詞條名稱上掃過,下意識就想懟到【原始股東】上頭去。
他忍不住在想,要是可著【原始股東】堆積,把這一項升到金色,會發生什么。
猶豫片刻,楊碩暫時放棄這個念頭,距離舉國同慶那天還早,眼下當務之急是讓自己和17團強大起來,順利抵達晉西北。
最終,楊碩選擇升級【戰術指揮】,相較于他個人身體素質、射擊技巧等素質的提升,這一條是唯一對整個17團都能產生正向作用的選擇。
心念一動,藍色【戰術指揮】升級為紫色【運籌帷幄】。
一次戰斗能拿到這么多獎勵,讓楊碩驚喜不已,借此他也看清了烽火系統的本質,這就是一個以戰養戰、愈戰愈強的作弊器!
“我向兄弟們保證,大家手中的老套筒、漢陽造,早晚有一天都扔去當燒火棍!”楊碩放出豪言,侯全喜自然沒了意見。
見二營、三營的戰士被安撫下來,楊碩也不耽誤時間,招招手示意胡四海在前頭開路,繼續向東北方向奔去。
晉西北距離包座直線距離足有上千公里,沿途跨越多個省份,需要翻越多座大山、河流,從川北的草地走過陜甘的高原,再到晉西北太行山腳。
按照大部隊正常行軍速度,這一趟至少一個月左右。
一路跋山涉水倒不算什么,關鍵仍要繼續面臨禿子部隊的巡查和追捕。
好消息是,包座這一戰動靜太大,獲悉包座失守,禿子不快馬加鞭派兵支援才怪!
原因很簡單,老胡是禿子嫡系中的嫡系,愛將中的愛將。
黃埔第一期學生、北伐戰功赫赫、浙江同鄉、忠誠貫徹一生、對禿子的命令絕對服從,這幾個條件一擺,禿子想不重用老胡都不行。
而正如總指擔心的那樣,一方面軍和四方面軍戰線拉得太長,注定會吸引敵人的主要目光。
禿子的圍追堵截,也會重點集中在北上通道,如此一來,通往晉西北的這條路就會出現真空,這恰恰是17團的機會!
包座一戰,17團再度折損些許兵馬,編制滿打滿算只剩下兩百八十人,這么一小股兵力,要想在敵人防守松懈地界橫穿過去,機會很大。
楊碩早早在團里抽調出二三十號人,組成一個偵察排,每天白天從三個方向為大部隊探查行軍路線,其他人隱蔽休整。
到了晚上,對比三條路線后,選擇最合適的一條夜間趕路,以此將行軍的風險降到最低。
這么做雖說大部隊行軍速度慢上不少,但勝在不出差錯。
白天探路,夜間行軍,以這種形式披星戴月的奔走四十多天后,17團總算踏上晉省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