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蠢女人
- 秦時:朕不是天下共主
- 冬瓜戰寶
- 2222字
- 2025-04-06 00:48:14
天走了。
他不會去傷害一個已經懷孕的人。
因為他清楚她很看重自己的孩子。
.......
時間如梭。
半個月后。
秦國,咸陽。
作為中原第一強國,人稱虎狼之國的秦國的都城,咸陽并沒有什么繁華景象,甚至不如韓國的新鄭,反而還有些死氣沉沉。
放眼望去,偌大的咸陽城里面,除了隨處可見的秦國軍士,并沒有什么普通百姓,給人感覺不像是都城,反而是一座軍營。
究其原因也不復雜。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屬于奴隸制分封制諸侯國,本身只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隨時都有可能被強大的諸侯國滅掉。
商鞅變法之后,變成了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但這個國家的體制,無論是軍功制度,還是其他都是為了戰爭而服務。
重農抑商,耕戰一體。
嚴刑峻法,全民皆兵。
與其說秦國是一個國家。
不如說是一個戰爭機器。
幸運的是。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后。
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贏。
再加上軍功制度,給了下面人一個能看得見的上升通道。
否則如此高壓的環境,哪怕是老秦人也早就堅持不住了。
一邊種田。
一邊打仗。
這里面的苦很難想象。
真的就沒把人當人看。
.........
咸陽一座奢華府邸內。
“相國大人,羅網有消息傳來,那位最近出現在韓國南陽等地,似乎與農家六大堂主有深入接觸。”一名中年男子走到了一名頭發花白半百老者面前。
這名半百老者,看上去很蒼老,但整個人卻非常精神,那雙幽暗深邃的目光,好似權力組成的旋渦,常年身居高位養出來的貴氣,讓人不敢抬頭直視。
“羅網?”
頭發花白的半百老者,中年男子口中的相國大人,聽到這兩個字,就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作為相國,還是秦國的相國,再加上趙姬那蠢女人不管事,他每天都幾乎忙的腳不沾地。
不過忙歸忙。
但權力的滋味就好像是毒藥。
這位老人已經徹底放不下了。
“百越的天,亦是百越共主,可他這一次為何出現在臨近秦國的南陽,如果只是為了農家而來,那么為什么不是韓國的都城新鄭?”
老人心中沉思,對于羅網這個情報,他感覺很奇怪,天雖然沒有王的身份,但權力卻不弱于任何一個王,還是那種掌控實權的王。
“相國大人,那位百越共主,這一次除了和農家有深入接觸,前不久他還救下了從羅網叛逃出去的驚鯢。”中年男子語氣不急不緩。
“驚鯢是誰?”
中年男子口中的相國大人。
很明顯不記得所謂的驚鯢。
“就是刺殺了信陵君的那個天字一號殺手。”中年男子低聲提醒道。
“原來是她,她為什么要從羅網叛逃出去?”老人想起了驚鯢是誰。
“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她為什么要叛逃,可后來我們發現,她似乎有了身孕,而她執行過的任務中,只有信陵君與她有過接觸。”中年男子解釋道。
“信陵君的子嗣,倒是有意思,不過還是解釋不了她為什么要叛逃。”
老人沒興趣關心驚鯢的死活,他只是擔心羅網內部是不是出問題了。
“在她完成上一個任務之后,羅網又給她安排了一個任務,可在她成功完成這個任務之后,驚鯢就毫無征兆的叛出了羅網。”
中年男子這邊也不清楚驚鯢為什么要叛逃,在他看來,驚鯢只是一個被羅網控制的工具人,不了解一個工具為什么要背叛。
所以中年男子也只能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至于驚鯢叛逃的原因他也完全摸不著頭腦。
“看來是有人喚醒了驚鯢的母性,女人這種東西,一旦有了孩子,就很容易被情緒左右。”老人大概知道驚鯢為什么叛逃羅網了。
這樣也好,羅網本身沒有出什么大的問題,只是個別工具失控了,只要羅網的情報正常,驚鯢這種可以培養的工具隨時都能補充。
“其實只是驚鯢,問題不算很大,只是那位.......拿出了太后的隨身令牌!”中年男子小心翼翼說道。
不怪他如此小心翼翼,因為就在他說出最后一句的時候,老人臉上的神色,就已經徹底陰沉了下來。
“趙姬這個蠢女人,真的是腦子有病,這種東西她居然也能送人?”
饒是老人心里清楚他口中的那個蠢女人趙姬和百越的天非常親近,但也沒想到這個蠢女人會把象征秦國王太后的令牌送人。
事實上,驚鯢的事,那不叫事,最后之所以還被捅到了老人這里,只是因為驚鯢本身雖然不重要,但救她那塊令牌很重要。
“相國大人,不要動怒,太后畢竟是太后,在大王還沒有親政前,她就是大王的代言人。”
中年男子語氣任何勸說老人,他可不希望這個消息,把老人氣出病來,這也太不值得了。
“蠢女人,趙姬這個女人,何至于如此之蠢!”
老人憤怒的拍了拍桌子,怒氣也隨著拍桌子逸散了出去。
幾個呼吸過去。
老人看向了身邊的中年男子,平靜道:“找到合適的人了嗎?”
聽到這句話后。
中年男子下意識看了看左右,像是怕被人聽到下面的話一樣。
“相國大人,人是找到了,而且還是自我舉薦,但身份有點.......”
“繼續說!”
“此人來自羅網,原是羅網的掩日,但他不想繼續做殺手了!”
“你覺得他行嗎?”
“應該....可以,那玩意可以轉動車輪!”
“唉,就他吧,希望趙姬這個蠢女人有了男人之后,能安安分分的待在宮里面不惹事。”
老人嘆息了一聲,如果可以的話,他也不想做這種有風險的事情,畢竟容易被抓把柄。
但要說風險有多大也不至于。
畢竟這種事情早已司空見慣。
舉個例子。
曾經的秦國?宣太后,秦昭襄王之母羋月就有許多面首,無論是明面上的還是私下的,玩的那叫一個花,甚至還給自己的面首生了不少孩子。
不過,宣太后羋月找面首很有原則,利國,利家,利己,利民,完全沒有利用價值的,她不要,所以她找了那么多面首也沒人去管她閑事。
其實也不只是秦國。
七國太后也差不多。
這個時代沒有嚴苛到極致的道德約束。
要求女人一定要為了自己的丈夫守寡。
什么守寡。
貞節牌坊。
那都是后世的事情。
現在屬于戰國時代。
一個被后人稱為道德敗壞的時代。
但這也是一個思想大爆發的時代。
華夏上下五千年。
諸子百家的輝煌時代就出現了一次。
關鍵諸子百家就出現在了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