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越自負的人越自卑
- 威廉王子,z在行
- 一顧成周
- 2409字
- 2025-02-13 22:17:33
青年:也許是那樣,不過……
哲人:而且,對自己的學歷有著自卑情結,認為“我因為學歷低,所以才無法成功”。反過來說,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有高學歷,我也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
青年:嗯,的確如此。
哲人:這就是自卑情結的另一個側面。那些用語言或態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結的人和聲稱“因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他們的言外之意就是“只有沒有A,我也會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青年:也就是說“要不是因為這一點,我也能行”。
哲人:是的,關于自卑感。阿德勒指出“沒有人能夠長期忍受自卑感”。也就是說,自卑感雖然人人都有,但它沉重得沒人能夠一直忍受這種狀態。
青年:嗯?這好像有點亂啊?!
哲人:請你慢慢去理解。擁有自卑感即感覺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狀態。如此一來問題就在于……
青年:如何去彌補欠缺的部分,對吧?
哲人:正是如此,如何去彌補自己欠缺的部分呢?最健全的姿態應該是想要通過努力和成長去彌補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學習、勤奮練習、努力工作等。
但是,沒有這種勇氣的人就會陷入自卑情結。拿剛才的例子來講,就會產生“我因為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之類的想法,并且還會進一步通過“如果有高學歷自己也很容易成功”之類的話來暗示自己的能力。意思就是“現在只不過是被學歷低這個因素所埋沒,‘真正的我’其實非常優秀”。
青年:不不,第二種說法已經不屬于自卑感了。那應該是自吹自擂吧。
哲人:正是如此。自卑情結有時會發展成另外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
青年:那是什么呢?
哲人:這也許是你沒聽說過的詞語,是“優越情結”。
青年:優越情結?
哲人:雖然苦于強烈的自卑感,但卻沒有勇氣通過努力或成長之類的健全手段去進行改變。即便如此,又沒法忍受“因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之類的自卑情結,無法接受“無能的自己”。如此一來,人就會想要用更加簡便的方法來進行補償。
青年:怎么做呢?
哲人: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青年:虛假的優越感?
哲人: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權勢張揚”。
青年:那是什么呢?
哲人:例如大力宣揚自己是權力者——可以是班組領導,也可以是知名人士,其實就是在通過此種方式來顯示自己是一種特別的存在。虛報履歷或者過度追逐名牌服飾等也屬于一種權勢張揚、具有優越情結的特點。這些情況都屬于“我”原本并不優秀或者并不特別。而通過把“我”和權勢相結合,似乎顯得“我”很優秀。這也就是“虛假優越感”。
青年:其根源在于懷有強烈的自卑感吧?
哲人:當然。我雖然對時尚不太了解,但10根手指全都戴著紅寶石或綠寶石戒指的人與其說是有審美意識的問題,倒不如說是自卑感的問題,也就是一種優越情結的表現。
青年:的確如此。
哲人:不過,借助權勢的力量來抬高自己的人終究是活在他人的價值觀和人生之中。這是必須重點強調的地方。
青年:哦,是優越情結嗎?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心理。您能再舉一些例子嗎?
哲人:例如,那些想要驕傲于自我功績的人,那些沉迷于過去的榮光整天只談自己曾經的輝煌業績的人,這樣的人恐怕你身邊也有。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優越情結。
青年:驕傲于自我功績也算嗎?那雖然是一種驕傲自大的態度,但也是因為實際上就很優秀才驕傲的吧。這可不能叫作虛假優越感。
哲人:不是這樣。特意自吹自擂的人其實是對自己沒有自信。阿德勒明確指出“如果有人驕傲自大,那一定是因為他有自卑感”。
青年:您是說自大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
哲人:是的。如果真正地擁有自信,就不會自大。正因為有強烈的自卑感才會驕傲自大,那其實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優秀。擔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話,就會得不到周圍的認可。這完全是一種優越情結。
青年:……也就是說,自卑情結和優越情結從名稱上來看似乎是正相反的,但實際上卻有著密切的聯系?
哲人:密切相關。最后再舉一個關于自夸的復雜實例。這是一種通過把自卑感尖銳化來實現異常優越感的模式。具體就是指夸耀不幸。
青年:夸耀不幸?
哲人:就是說那些津津樂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長史中各種不幸的人。而且,即使別人想要去安慰或者幫助其改變,他們也會用“你無法了解我的心情”來推開援手。
青年:啊,這種人倒是存在……
哲人:這種人其實是想要借助不幸來顯示自己“特別”,他們想要用不幸這一點來壓住別人。
例如,我的身高很矮。對此,心善的人會用“沒必要在意”或者“人的價值并不由身高決定”之類的話來安慰我。但是,此時我如果甩出“你怎么能夠理解矮子的煩惱呢!”之類的話加以拒絕的話,那誰都會再無話可說。如此一來,恐怕周圍的人一定會小心翼翼地來對待我吧。
青年:的確如此。
哲人:通過這種方式,我就可以變得比他人更有優勢、更加“特別”。生病的時候、受傷的時候、失戀難過的時候,在諸如此類情況下,很多人都會用這種態度來使自己變成“特別的存在”。
青年:也就是暴露出自己的自卑感以當作武器來使用嗎?
哲人:是的。以自己的不幸為武器來支配對方。通過訴說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來讓周圍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擔心或束縛支配其言行。剛開始提到的那些閉門不出者就常常沉浸在以不幸為武器的優越感中。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們的文化中,弱勢其實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特權。”
青年:什么叫“弱勢具有特權”?
哲人:阿德勒說:“在我們的文化中,如果要問誰最強大,那答案也許應該是嬰兒。嬰兒其實總是處于支配而非被支配的地位。”嬰兒就是通過其弱勢特點來支配大人。并且,嬰兒因為弱勢所以不受任何人的支配。
青年:……根本沒有這種觀點。
哲人:當然,負傷之人所說的“你無法體會我的心情”之類的話中也包含著一定的事實。誰都無法完全理解痛苦的當事人的心情。但是,只要把自己的不幸當作保持“特別”的武器來用,那人就會永遠需要不幸。
開始于自卑感的一系列辯論。自卑情結再加上優越情結,這些雖然是心理學上的重要詞匯,但其內涵與青年原來的想法存在著太大的反差。他自己在一時之間依然感覺好像還有哪里想不通。到底是哪里無法接受呢?對啦,我對導入部分的前提條件還存有疑惑。這樣想著,青年不緊不慢地開口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