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 威廉王子,z在行
- 一顧成周
- 1115字
- 2025-02-07 21:09:55
青年:不,不,這不可能。
哲人:為什么不可能?
青年:有人擁有富裕而善良的父母,也有人擁有貧窮而惡毒的父母,這就是人世。此外,我本不想說這樣的話,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人種、國籍或者民族差異依然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關注“被給予了什么”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先生,您的話只是紙上談兵,根本是在無視現實世界!
哲人:無視現實的是你。一味執著于“被給予了什么”,現實就會改變嗎?我們不是可以更換的機械。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換而是更新。
青年:對我來說,更換也好、更新也好,都是一樣的事情!先生您總是避重就輕。不是嗎?這個世界存在著天生的不幸。請您先承認這一點。
哲人:我不承認。
青年:為什么?!
哲人:比如現在你感覺不到幸福。有時還會覺得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變成別人。但是,現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而不是因為生來就不幸。
青年: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這種話怎么能讓人信服呢?!
哲人:這并不是什么無稽之談。這是自古希臘時代就有的說法。你知道“無人想作惡”這句話嗎?一般它都是作為蘇格拉底的悖論而為人們所了解的一個命題。
青年:想要作惡的人不是有很多嗎?強盜或者殺人犯自不必說,就連政治家或者官員的不良行為也屬此列。應該說,不想為惡的清廉純潔的善人很難找吧。
哲人:行為之惡的確有很多。但無論什么樣的犯罪者,都沒有因為純粹想要作惡而去干壞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內在的“相應理由”。假設有人因為金錢糾紛而殺了人。即使如此,對其本人來說也是有“相應理由”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善”的行動。當然,這不是指道德意義上的善,而是指“利己”這一意義上的善。
青年:為自己?
哲人:在希臘語中,“善”這一詞語并不包含道德含義,僅僅有“有好處”這一層含義;另一方面,“惡”這一詞語也有“無好處”的意義。這個世界上充斥著違法或犯罪之類的種種惡行。但是,純粹意義上想要做“惡=沒好處的事”的人根本沒有。
青年:……這跟我的事有什么關系呢?
哲人:你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里選擇了“不幸”。這既不是因為你生在了不幸的環境中,也不是因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為你認為“不幸”對你自身而言是一種“善”。
青年:為什么?這又是為了什么呢?
哲人:對你而言的“相應理由”是什么呢?為什么自己選擇了“不幸”呢?我也不了解其中的詳細緣由,也許我們在對話中會逐漸弄清楚這一點。
青年:……先生,您是想要騙我吧!您還不承認嗎?這種哲學我絕對不會認可!
青年忍不住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對眼前的哲人怒目而視。你竟然說這種不幸的人生是我自己選擇的?還說那是對我而言的“善”?這是什么謬論啊!你為什么要如此愚弄我呢?我究竟做什么了?我一定要駁倒你。讓你拜服在我的腳下,青年的臉眼看著紅了起來。